董建華 鄭建之

小張考取了重點大學,很多以前教過他的老師都不敢相信。他一直是個因為嚴重偏科而不被看好的學生,也曾被許多老師公開批評數學成績太差勁。成績公布后,老師們吃驚之余又不免向我討教:“董老師,您班小張的數學成績是如何逆襲成功的?”
我回答說:“后天努力,為時不晚。”
成長就是一路逆襲。小張很好地詮釋了這句話。
我剛接手小張的班級時,他數學成績徘徊在及格線邊緣,的確很不樂觀。
教了他一周,我發現上課時小張幾乎沒有抬頭看過黑板,問他為何不聽講,他則是一副很囂張的表情告訴我:“聽不懂。”
在一次課外活動中,見他與另外一位同學在操場上打羽毛球打得正歡,我走過去,主動向他發起挑戰,他狐疑道:“老師會打羽毛球?”
我沒有回答,連續幾個漂亮的跳殺、劈殺、點殺,打得他驚慌失措,一敗涂地。我丟下球拍,學著他一貫的樣子,略帶驕傲地對他說:“老師不僅數學教得好,身上的絕技多著呢,好好學學吧!”
于是我倆經常在課余時間切磋球技,師生間的關系也變得積極和諧起來。
通過與他的接觸,我發現小張是個很聰明的孩子,而且其他科目的成績都還不錯,顯然是沒把心思放在數學上。問他為什么,他說最開始學數學的時候很吃力,老師批評他成績的時候一點面子都不給他留,家長也拿著別人的數學成績跟他作對比,他覺得反正也比不過,不如不比。
從小張口中,我得知他父母都是名牌大學的畢業生,在事業上擁有很大的成就。小張覺得自己肯定比不過父母,認為自己生來平庸,將來也只能成為一個很普通的人,有普通的學歷、職業,不太有錢,也不會出名。所以他在學業上才如此懈怠,停滯不前。
但熱愛運動的他,分明是個不服輸的孩子,我想他只是害怕失敗,且缺少一些鼓勵和動力。于是我告訴他:“用功讀書的目的,并不是要去跟別人比成就,而是為了在將來能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現在學習,是為了將來能選擇有意義、讓你滿意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平庸是跟別人比,但成就感和尊嚴是跟自己比。”
在這個時代我們能看到很多人出名或者暴富的例子,這無形中加劇了我們的焦慮,大人孩子都一樣。我們總想著一定要功成名就,不然就不是成功的人生。殊不知努力做事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和別人比名利大小,而是讓自己的人生擁有成就感和尊嚴。
為了勸導小張,我還給他找了一個榜樣。
“蔡依林知道吧?”
“知道,《舞娘》嘛。”
“蔡依林的成長之路就是一條逆襲之路。她剛出道的時候不被看好,曾被同行的前輩公開批評是十大爛歌手之一,后來與周杰倫合作歌曲,又被媒體嘲笑因為有周杰倫,她的歌才有人聽。但蔡依林并沒有因此墮落,她決心轉型。她以前根本不會跳舞,還自嘲是跳舞白癡,連請來的舞蹈老師也不知道怎么教她,她為了跳好一支舞蹈,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時間和汗水,就算受傷也繼續練。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后來她拿到了金曲獎最佳女歌手獎。”
小張聽后,若有所思。
我趁熱打鐵說:“老師不希望你是充滿忍耐地去學習,這樣的話學習對你而言就如同牢籠。就像現在的蔡依林那樣,不再為了外界的爭議而苦惱,也不是為了他人的期待而勉強自己,只是單純地享受音樂給自己帶來的快樂。”
“我能喜歡上數學嗎?”小張猶豫地問。
“我們試一試就知道了。”
從這天開始,我每天中午輔導他一個小時的數學,從最基礎的知識入手,學了一段時間,他對我說:“老師,您課上得真好,我能聽懂了!”
當他積累了一定的數學基礎知識之后,我開始提高他的解題能力,成績單上的數學成績也不再“瘸腿”。
一個中午,他哼著歌,蹦蹦跳跳進了辦公室,我問他:“今天怎么這么高興?”
“女生們開始向我請教數學題了!”小張興奮地告訴我,“以前我成績差時,女生們都不愛理我,現在成績提高了,她們都主動和我說話了!”
看來女生們的請教和夸獎,比我的鼓勵要有用多了,小張已經把它當成自己學習數學的一部分動力了。
我感到很高興,但還是提醒了他不要沾沾自喜,忘乎所以。
調皮的孩子大都悟性高,接受能力強,反應快,記憶力好,當解題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后,我開始引導他做高考真題。當他終于拿下第一道高難度高考題時,高興地對我說:“老師,只要努力學,高考難度原來也只不過如此!”
正如星爾克在《給青年詩人的十封信》中說過的一段話:“我們所謂的命運是從我們內部走出來的,并不是外邊向我們走進。只因為有許多人,當命運在身內生存時,他們不曾把它吸收,所以他們認不清有什么從他們身內出現。”
如果你無法獲得認可,首先,請不要抱怨,不要自暴自棄,不如先付出加倍的努力,用實力讓曾經不看好自己的人閉嘴。
其次,要學著享受努力向上帶來的快樂和滿足,而不僅僅是借他人的目光和期待來改造自己。不做完美的人,但要做一個豐富的人。
最后,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是我們努力的最終意義。誰都不是生來優秀的,重要的是我們是否拼盡全力,為了完成一件事真正努力過。
成長就是一條逆襲之路,你所做的事,決定了你今日擁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