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瑞竹
摘 要:思想政治課程是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徑,因其理論性太強,學生往往感覺枯燥、反感,情感教學方法在這個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簡單分析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應用情感教學法使學生更好的接受思想教育。
關鍵詞:情感教學法;思想政治教育;應用
由于我國教育是在科學主義指導下形成的,這就導致了我國教育偏向認識,強調理智教育,忽略了情感經驗的獲取及情感能力的建設。學生只能得到理論知識缺乏責任感、美感,這與我國思想政治教育提倡的要求背道而馳,情感教學法在解決這個問題上可發揮巨大作用。這要求教師在教學課程中發揮情感因素的積極影響,通過生動的語言、豐富的情感來啟發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其學習興趣及熱情。
一、情感教學法的概念
“情感教學,就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充分考慮認知因素的同時,充分發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即通過健康而豐富的情感、生動形象的語言,啟發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課堂參與的積極性,以增強教學效果的一種課堂教學方法。”[1]隨著社會發展,教學改革力度的加大,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一味追求高成績、高智商,導致部分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當代教育急需情感教育來解決學生學習興趣的重大問題。情感教育的相對面是認識教育,都是完整教育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情感教育指在教學中,教師要創造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和諧教學環境,認真妥善處理教學中認識和情感的關系,充分調動情感因素帶來的積極作用,通過情感交流增強學生情感積極體驗,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探索欲及求知欲,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獨立的個性和健康的人格特征的教學方法。“在現實教育中,仍存在片面強調教育目標的工 具價值,忽視了教育促進自身發展的人文價值,從而使學生的認知興趣與情感受到扭曲。”[2]情感教育的提出和方法實施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積極情感的形成,有利于幫助學生克服價值取向偏重的不利現象,為學生提供將道德知識轉化為修養的途徑。情感教育一般目標主要是幫助培養學生的社會性情感、提高學生情緒自我調控能力、幫助學生對自我和環境之間產生積極情感,健全學生人格的培養,讓學生可以健康全面發展。
二、實施情感教學法的必要性
(一)學生的必要需求
在如今教育環境下的學生大多性格孤僻冷漠、人際交往能力極差,學生對于國家情感不清楚,思想政治教育無法喚醒學生的愛國熱情。雖然學生的知識水平得到提高,但是缺乏感動之心、體諒父母之心;在家任性在校淡漠,不懂得幫助關愛同學。學生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也是希望,教育培養好學生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的基礎工程。情感教育在品德形成過程中有催化劑的作用,能促進品德認識進步為品德行為進一步發展為品德信念。學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養直接關系我國未來面貌,關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現,如此可見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之大。但是如今學生學習知識只在乎其是否有用,對于思想政治教學課程極為不重視,加上部分老師對教學內容不加任何情感進行搬運,讓學生的反感加劇。必須這種不利現象,教師要盡量運用教學手段,盡量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學生的教導及對教學課堂感情的滋潤,只有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熱情,才能激發學生的聽課熱情,讓學生真正進行思想教育。
(二)教學主體需要
教學是學生和教師的雙向傳輸活動,不僅要求學生學習理論知識,而且對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有要求。教師的教學方法很大程度能影響學生的學習,但是如今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重視理論知識的灌輸,對于學生的直接學習經驗給予無視甚至壓制,基本扼殺了學生獨特的認識,忽視了教學中的情感投入。這樣學生只會被動地結束教師帶來的間接經驗,對于知識的學習及教師的授課表現出冷漠甚至麻木的現象,有感情的教學才能讓學生更好的進行學習知識,不懂將情感添加到教學內容的教師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更要提高自身的教學熱情,提高自身文學素養,不能將教學當作普通工作,要向學生展現對學生學習的滿腔熱情,這樣才能更好得進行教學活動。
(三)教學課程需要
思想政治課授課難度較高:一方面,由于思想課是公共課,學生們的重視程度不夠;另一方面,思想政治課程學習太過學術性,政治教育內容理論性太強,學生提不起學習興趣。教師實施情感教學能夠讓學生發現思想政治課內容并非高高在上,而是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讓學生理解思想政治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理論的激情和興趣。實施情感教育也能讓學生在學習枯燥的理論知識中感受到政治理論的有用性,教師在教學中要以情感搭建學習橋梁,將學生的感受和思想理論聯系起來,要注意學生的思想情感。
情感教學法能夠減輕學習枯燥性,幫助學生建立積極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提高教學質量。
三、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學法的應用方式
(一)授課前課本包涵情感的挖掘
如今的思想政治理論教材中存在著豐富的情感因素,教師在教學過程前要學會將教學內容融會貫通,并根據自身文學素顏進行提煉和擴充,整合各項資源挖掘政治理論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想方設法讓學生與情感因素發生共鳴。教師也要善于引發自身情感,備考時必須要在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上想辦法,要把枯燥的理論教學與趣味事例教師在講課過程中要盡量把自身情緒拋開,為學生營造輕松的氛圍,為學生展現蓬勃的精神面貌。教師的講解也應該充滿激情,對所教授的知識了如指掌,對自身講述內容要深信不疑,揮灑自如。只有具備完美駕馭書本知識的能力,才能進一步將情感帶入教學過程中。
(二)授課過程中富有情感的講解
情感教學最重要的部分是課堂教學,授課過程是情感滲透的主要部分。授課過程中教師的肢體動作、講解音調都很重要,這些動作是情感表達的載體。授課要有一種執著的情感。學生能從教師的話和行為中清楚分辨出是否為真正的熱情,教師應該在走進教室后,就應該富有朝氣,通過適當的肢體動作和走動、合理利用教學道具來拉近師生關系。此外更要配合有趣的表情和語調,要適當給予學生鼓勵的目光。教師的語言如果富有感情,可以讓學生在富有情感的語言教導中接受知識,可以帶領學生進入情境之中,喚醒學生的同情心進而愛國心。教師要如同電影演員,不能在講臺上保持僵硬的姿勢,要適當與同學互動,合適的手勢能夠幫助很大,但是也不能太過激情讓學生感受不到教師的威嚴,那樣并不能激發學生學習方面熱情。同時教師也要合理利用教學設備,借助現代化多媒體進行情景帶入,以音頻形式加以發揮,讓學生可以更好的身臨其境。
(三)授課后必要的課后引導
課后的引導也是教學的一部分,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完善課上所學知識。教師也可以通過班會、社團活動及課后引導拉近師生關系,讓所學理論知識更好地運用到實際生活,教導學生學會學以致用。甚至部分年輕教師可以通過聊天軟件建立一個師生互動空間,通過交流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內心的想法和感受,進而有針對性的解決學生問題。“教師還可加入學生的班級QQ群,并用固定的時間跟同學進行網上談心,師生有效溝通與交流。”也要幫助促進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例如可以布置一些團體工作,讓學生在團隊任務中自我完善,學會互幫互助。
(四)優化校園育人大環境
首先,要解放同學們的思想政治教育觀念,樹立教育觀,讓學生們基本了解現代教育的作用和形態,正確認識現代教育需要的人才類型。在學校里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平臺,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還有學習環境對于教育也很重要,要建設平易近人的校園,能讓學生感受到校園的育人作用,例如懸掛名人格言、舉辦黑板報比賽及學生行為規范牌。
綜上所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今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保證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必須要以情感為支撐。情感教學法是師生互動教學方法、更是愉快的教學方法,關愛學生是其主要要求,注重教師跟學生情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有關現象表明,情感教學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確可以幫助學生以飽滿的姿態進行學習、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熱情、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價值觀。所以我們不能停止對情感教學法發探究優化,要在實踐中完善該法并將其推廣。
參考文獻
[1] 馮巧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情感教學法探析[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8):167-168.
[2] 胡煉.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滲透[J].天津市經理學院學報,2008(3):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