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結合扶典口西江特大橋工程實例,介紹了該橋下放單壁鋼圍堰內套,澆筑夾倉混凝土,并結合水下壓漿封堵的方式處理圍堰封底混凝土懸空、鋼板樁與封底混凝土脫離、圍堰封底混凝土局部破損等系列問題的施工工藝,其經驗具有一定的可借鑒性。
關鍵詞:鋼板樁圍堰;單壁鋼內套;夾倉混凝土;水下壓漿;封底混凝土
0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城市擴張,許多跨江跨河的特大型橋梁不斷興建。橋梁水下基礎施工具有不確定性、復雜性、突發性等特點,是施工單位在橋梁建設過程中必須攻克的一道難關,而洪水沖刷的不可控性也讓水下基礎施工難上加難。本項目采取回填后下放單壁鋼內套的技術措施,對沖刷淘蝕嚴重的4#、5#墩鋼板樁圍堰進行加固處理,該技術為4#、5#墩水中承臺施工提供了優質、安全、高效的施工環境,對后續橋梁水下施工具有一定的可借鑒性。
1 項目概況
扶典口西江特大橋全長1 474 m,主要由1#主橋(145 m+270 m+145 m矮塔斜拉橋)和2#主橋(131 m+198 m+131 m連續剛構橋)及引橋(11×40 m先簡支后連續T梁橋)組成。主橋的1#~5#墩為水中墩,結合主橋承臺特點及現場水文、地質情況,2#主橋的4#、5#墩采用鋼板樁圍堰施工,其中4#、5#墩承臺為分離式承臺,承臺尺寸為13 m×14 m×5 m,兩分離式承臺間距為1.75 m,考慮承臺模板安裝空間等,鋼板樁圍堰尺寸向外延伸1 m,尺寸為31.75 m×15 m。
2 圍堰沖刷情況
2.1 河床沖刷情況
經現場測量,4#、5#主墩鋼板樁圍堰受沖刷影響較嚴重,4#墩封底混凝土底標高為-3.5 m,沖刷后迎水面河床標高為-11.5 m,迎水面河床沖刷最為嚴重(如圖1所示),已沖刷至圍堰封底混凝土以下8 m。圍堰的水平方向均有不同程度的沖刷,最大沖刷深度為6.8 m。5#墩覆蓋層底面標高為-4.1~-2.8 m,覆蓋層較淺,礫砂層厚度約2.0~3.5 m,鋼板樁底部入巖約20 cm,河床沖刷至巖面便無法繼續,沖刷僅造成局部鋼板樁與封底混凝土脫離,處理相對簡單。因此對被沖刷最嚴重的4#墩圍堰進行重點分析。
分析圖1可知:迎水面圍堰底部河床已被掏空,最大掏空高度達8 m,沖刷面積約占總面積的40%。由于鋼板樁底部覆蓋層被掏空,同時造成了上游面鋼板樁下沉1.5~4.2 m。此外,上游鋼板樁與封底混凝土側面脫空于水中,在水流沖擊作用下,封底混凝土有局部破損。
2.2 沖刷后主要問題
2.2.1 封底混凝土底部掏空
根據現場測量,迎水面及圍堰橫橋向兩側面均有不同程度沖刷,其中迎水面最大沖刷深度為8 m,上游橫橋水平向最大沖刷寬度為8 m,沖刷范圍達封底總面積的40%。由于封底混凝土被大面積掏空,上游封底混凝土處于懸空狀態(如圖2所示),并有局部封底混凝土破損,從而導致封底混凝土漏水,施工平臺安全可靠性無法保障,存在施工質量和安全隱患。
2.2.2 鋼板樁與封底混凝土脫離
鋼板樁在長期受水流沖擊作用下,與封底混凝土脫離,并伴隨河床沖刷加深,存在不同程度下沉,鋼板樁迎水面最大沉降高度為4.2 m,鋼板樁與承臺封底混凝土間隙漏水嚴重,導致開展后續施工工序困難等問題。
2.2.3 承臺封底混凝土局部破損
懸空于水中的封底混凝土底板,在水流沖擊作用和圍堰內淤泥沉積等荷載的綜合作用下,其懸空部分存在應力集中問題。應力大于容許應力時,部分薄弱的圍堰封底混凝土破壞,出現不同程度的漏水現象,封底混凝土上的施工平臺的安全可靠性也無法保障,存在安全隱患。
3 沖刷處理技術
3.1 沖刷處理工藝
在鋼板樁圍堰上游插打鋼管樁,減小水流沖刷作用。在完成上游插打鋼管樁的工序后,采用風化石對圍堰掏空部分進行回填包邊壓腳,同時在鋼板樁圍堰內側下放高度為3 m的單壁鋼圍堰,并在單壁鋼圍堰與鋼板樁圍堰間澆筑夾倉混凝土,達到強度后抽水進行圍堰排水處理。施工工藝流程如圖3所示。單壁鋼圍堰二次封底如圖4所示。
3.2 具體施工方法
3.2.1 圍堰迎水面阻水處理
在4#墩鋼板樁圍堰迎水面棧橋上游位置插打一排V型鋼管樁,與棧橋夾角為30°,插打順序從圍堰迎水面中間開始,超出圍堰邊緣兩側5 m位置結束。阻水樁施工完成后,在圍堰封底混凝土掏空部位回填風化石至3.0 m標高,進行包邊壓腳處理?;靥钋霸趪唔敯惭b擋泥板,防止回填土掉入圍堰內,增加后期抽砂清淤工程量(如圖5所示)。
3.2.2 單壁鋼圍堰現場拼裝及下放工藝
(1)搭設單壁鋼圍堰拼裝平臺
在鋼板樁8.5 m標高位置上焊接[XC西部I.TIF;%90%90]32a型鋼作為牛腿,并使用工字鋼連接,作為單壁鋼圍堰拼裝平臺。需嚴格控制牛腿在同一標高,保證單壁鋼圍堰拼接精度。
(2)單壁鋼圍堰拼裝
單壁鋼圍堰在場外分節塊加工,采用運輸船轉運至現場,吊運至牛腿平臺上進行現場拼裝焊接。拼接從一端開始,先點焊固定,逐步拼接至對角處合攏再進行滿焊,拼裝完成后安裝單壁鋼圍堰圍檁及內支撐。
(3)單壁鋼圍堰下放
單壁鋼圍堰下放前采用4臺25 t汽車吊,并結合精軋螺紋鋼吊點控制,進行同步下放。
3.2.3 圍堰間夾倉混凝土灌注工藝
夾倉灌注采用剪球法[2],順序遵循先低處后高處的原則(先將低處混凝土灌高,避免高處灌注的混凝土往低處流,使導管底口脫空而進水或導管埋深過淺),從下游向上游面進行灌注。
4 圍堰內降水及滲水處理工藝
4.1 圍堰內降水工藝
夾倉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后,利用高功率水泵進行圍堰內降水,直至圍堰內水位滿足施工要求。
4.2 圍堰封底混凝土漏水處理工藝
抽水至圍堰底后,進行樁頭破除、淤泥清理等工序。此時,圍堰內仍有細部滲水,為進一步優化圍堰施工環境,保證承臺施工質量,利用承臺墊層澆筑排水暗溝。施工方法為采用兩塊C10槽鋼在滲水部位兩側搭設導流線路,在導流線路兩側澆筑C30混凝土墊層,達到強度后在槽鋼上部覆蓋δ=2 cm厚度鋼板,形成導流盲溝。
5 結語
本文研究了防沖刷施工技術工藝:在圍堰上游插打鋼管樁,阻斷水流對鋼板樁和鋼板樁覆蓋層的直接沖刷作用;回填風化石,保障封底混凝土懸空部位重新填充;下放單壁鋼圍堰內套及后澆筑圍堰間夾倉混凝土的工藝,進一步加固了鋼板樁圍堰的效果,解決了鋼板樁與封底混凝土脫離、封底混凝土局部破損冒水等問題。該技術保障了施工平臺安全可靠,為確保后續施工質量和施工安全創造了良好的施工環境。
該防沖刷施工技術具有可操作性強及工序安排科學、簡便、高效等特點,對受沖刷較大的圍堰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1]李迎九.鋼板樁圍堰施工技術[J].橋梁建設,2011(2):76-79,84.
[2]鄰連會.混凝土水中灌筑新工藝[J].鐵道建筑,1988(7):39.
[3]周水興,何兆益,鄒毅松.路橋施工計算手冊[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4]G D 63-2007,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范[S].
[5]GB 50666-2011,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S].
[6]G/T F50-20011,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S].
[7]GB 50017-2016,鋼結構設計規范[S].
作者簡介:凌飛鵬(1980—),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公路與橋梁施工技術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