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 姚焰輝
摘要:文章以縉云山隧道工程為例,分析了高速公路隧道單洞雙通期間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要求與難點,并提出了相應的安全管理工作措施與施工注意事項。
關鍵詞:高速公路;隧道;單洞雙通;安全管理
0 引言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顧客越來越關注付費后所能享受到的服務質量,高速公路行駛體驗對企業品牌形象的建設和價值鏈的增長有很大影響。而隨著城市、區、縣、鎮等發展需求,高速公路隧道占比不斷提升,只有不斷提升隧道功能,完善隧道附屬設施,不斷提高顧客體驗舒適度,持續改善服務質量,才能贏得顧客滿意,最終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基于此,本文以重慶市九龍坡區走馬鎮至重慶市永川區大安鎮路段高速公路(以下簡稱九永高速公路)所屬縉云山隧道品質提升及交通安全管理為例,進行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探討。
1 工程概況
九永高速公路于2017年12月建成通車,其縉云山隧道位于重慶市璧山境內,左線隧道ZK4+915~ZK7+629,全長2 714 m,右線隧道K4+895~K7+640,全長2 745 m。根據《重慶市交通委員會關于璧山境內高速公路隧道品質提升工作研討會議紀要》(渝交委紀要〔2018〕64號)文件要求,需對縉云山隧道進行隧道品質提升,主要內容包含:照明亮度提升、洞壁涂裝、完善洞內反光標識和發光標識、增設反光環、完善洞口立面標志及洞口標志標線、增設洞口引道照明等六部分內容。
2 工作要求
2.1 施工安排
為避開春運高峰車流量時間段,施工時間為60 d,24 h不間斷施工。各工序依據前后順序依次開展,交叉施工。
2.2 交通管制
本次工程累計施工里程達到5.459延公里,在施工開展過程中,為方便現場施工、加快施工進度、保證施工質量,最大程度地保證交通安全,縉云山隧道施工時使用單洞雙通的交通組織方式。
3 安全管理工作難點
3.1 車流量大
縉云山隧道為雙向六車道,平時車流量就大,當進行單洞雙通交通管制后,六車道的車流量全部壓縮至單向單車道通行,通行壓力急劇增大。通過監控中心數據分析,在周五下午出重慶主城區、周日下午返回主城區的時間段,均是車流量高峰期,車流量大。
3.2 路線長
縉云山隧道進行單洞雙通后,單洞雙通距離長達2.7 km以上,安全標識布設較多,安全巡邏員維護安全標識風險高。同時,長隧道內存在段落信號不穩定情況,對突發事件處置時存在較大的隱患。
3.3 通行車輛駕駛員素質參差不齊
通行車輛駕駛員素質參差不齊,不按安全誘導標識、指示標識提前變道、減速行駛,影響車流通行速度,當有大型貨車、掛車進入轉換車道時,小車強行加塞,影響正常車輛通行。
3.4 運輸車輛拋灑物
因縉云山隧道前后收費站連接工業園、農副產品集散市場,通行運輸車頻繁。當車輛散落貨物、障礙物時,存在車輛不敢通行的現象,進而引發堵車。
4 采取措施
4.1 發布信息
確定現場施工安排后,提前一周在重慶市高速公路路網中心信息發布平臺、紙媒平臺上發布施工信息,對廣大車輛駕駛員廣而告之。
在縉云山隧道前后收費站設置公示標志牌,在收費站上道口顯示屏上顯示施工信息。在收費站上道口張貼施工信息,對上道車輛駕駛員進行告知。
在進洞施工前,由監控中心調度室配合機電班進行隧道內應急電話、廣播、車行橫通門、人行橫通門等設備的調試,確保性能正常,可以隨時投入施工,并對隧道內消防設施進行排查,確保滿足現場應急需求。
根據日常隧道前后轉換帶照明時間安排,結合天氣實際,由現場值守人員、路政人員進行開啟、關閉信息反饋上報,監控中心復核,確保照明功能正常,滿足通行車方需求。
4.3 規范安全防護
嚴格按照《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 第4部分 作業區》(GB 5768.4-2017)、《重慶市營運高速公路施工標準化管理規定》《公路養護安全作業規程》(G H30-2015)要求,指導現場警告區、上游過渡區、緩沖區、工作區、下游過渡區、終止區的安全防護布設。
考慮到施工車輛臨時停靠進出施工作業區域的安全,在來車方向2變1車道上游過渡區利用雙錐標設置“施工車輛入口”標識牌和下游過渡區設置“施工車輛出口”標識牌,提醒通行車方有施工車輛出入,同時,安排專人進行指揮。
對雙向通行方向的中間車道設置雙錐標,間距控制在2 m,對錐標進行加密,間隔設置頻閃燈和防撞筒,以此通道作為安全巡邏員的巡查通道。
4.4 建立值守小組,明確分工、層層落實
鑒于施工值守時間長、情況復雜,建立施工安全值守小組。小組成員務必開展安全教育培訓,掌握應急事件處置措施。進入施工現場的人員,務必穿工作服、戴安全帽、著反光衣,值班、巡邏人員務必戴腰間頻閃燈、熒光指揮棒及配備對講設備。
結合實際情況,以警告區2 km標識牌開始至終止區結束牌止,按照1人/km設置安全巡邏員,且上游過渡區及轉換口設置專人進行指揮。人員實行8 h輪班制,由小組領導統一排班、上下班接送等。巡邏人員、指揮專員負責傾倒、損壞的安全設施的維護、更換;負責臨時指揮擁堵路段的通行車輛;負責配合路政隊處理現場故障車和交通事故;負責及時反饋現場信息至監控中心;隨時聽從監控中心、路政隊調度等。
在隧道進、出洞口安全區域安排清障救援車輛值守,每臺車輛2人/班,實行12 h輪班制,由小組領導統一排班、上下班接送等。值守人員隨時聽從監控中心調度,配合路政隊員對故障車、交通事故開展救援。
現場安全巡邏員、指揮專員、清障救援人員、小組領導等,應當將完整的工作安排、聯系方式、值守點、負責范圍等詳細信息報備至監控中心、路政隊,建立應急突發事件處置聯動機制。
4.5 應急準備
4.5.1 應急通道
在施工的隧道內,每天預留一條車道,該車道不能堆放物資或機械設備,并按照20~50 m間距布設安全錐標,隨時應對通行單幅因交通事故、故障車等引發交通堵塞而需轉道的情況。
4.5.2 應急力量
現場使用的安全錐標、標志牌、頻閃燈、防撞筒等安全防護用品,應當儲備10%~20%的量,以備需要臨時更換。
值班巡邏人員、清障救援值守人員需嚴格按照排班表安排輪值,當確因身體原因、其他原因需要調班時,提前與主管領導反饋,由主管領導進行調整。
考慮到通行車輛的組成情況復雜,在開啟隧道單洞雙通前,提前對周邊機械設備租賃、出售單位及個體經營戶進行走訪,確定機械設備分布情況,特別是預防因突發事件可能會使用到自身不具備的機械設備,應與他們達成合作意向,建立聯系機制。
5 施工注意事項
(1)進入施工現場的人員,需規范著裝,聽從現場安全巡邏員、指揮專員進行交通指揮。
(2)各工序存在交叉施工,交通管制與施工存在交集。現場開展施工中,務必明確各板塊人員的職責,各板塊負責人落實帶班作業工作。
(3)各板塊負責人在工作逐步開展的過程中,對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處置,并做好預防措施,特別是交通管制工作,定期組織開展安全培訓、突發事件處置教育工作,提高責任心、杜絕麻痹大意思想。對發生的突發事件進行分析、總結,不斷完善、提高,逐步消除現場安全隱患。
(4)現場安全防護設置完成后,應通知路政隊等單位、部門人員進行現場檢查,對不足之處及時整改到位。
(5)單洞雙通開始前,務必使交通管制安全巡邏人員到位、指揮專員到位、機械設備到位、照明到位等。封道前,由監控中心配合路政進行最后的勘查,并由路政隊統一指揮、下達最后的指令。
(6)安全巡邏員、指揮專員、值守人員務必做好交接物品的愛護工作,隨時充電、保持物品的性能正常,出現問題及時更換。建立交接班工作機制,包含本班次完成工作、未完成工作、交接物品情況等,資料存檔。
(7)施工完成后,撤除安全防護前,由路政隊統一指揮、下達撤除指令。
(8)布設、撤除安全防護時,時間盡量安排在白天或視線良好的時間段,降低安全風險。
(9)為進一步緩解隧道單洞雙通壓力,在開展隧道施工前,對周邊通行道路進行摸排,選擇合適的行車方繞行路線,在交通管制路段前后收費站可以設置專人對上道行車方進行說明,引導行車方選擇繞行路線,減少車流量壓力。
6 結語
綜上所述,開展高速公路隧道單洞雙通安全管理過程中,前期按要求辦理施工手續,提前對通行車方進行告知,減少作業期間車輛通行壓力;施工期間,建立領導小組,做好指導、監督、檢查工作,完善安全防護設置,明確重點、難點工作,制定應對措施并不斷完善,建立橫向、縱向聯系機制,保證信息順暢,及時處置突發事件;施工后期,緊繃安全生產弦,加強教育培訓,杜絕麻痹大意心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落實安全生產工作各項要求。
[1]GB 5768.4-2017,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 第4部分 作業區[S].
[2]G H30-2015,公路養護安全作業規程[S].
作者簡介:李 鑫(1985—),工程師,研究方向:高速公路土建施工技術;
姚焰輝(1988—),工程師,研究方向:高速公路養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