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戰偉
摘要: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為向社會輸送應用型技術人才,在進行職業技能教育的同時,職業院校也要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從而讓個體更加適應社會的發展,提升職業競爭力。本文將主要探討職業院校加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具體教學策略,望能通過筆者的經驗分享,為推動我國職業院校教育水平提升貢獻一份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職業院校;職業道德;教育策略
職業教育在我國已經發展有幾十年的時間,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教學的專業性也在縱向方向不斷延伸。在人才培養的角度,傳統的職業教育更關注個體的職業技能教育,對于職業素養以及職業道德的教育在日常教學中是較為忽略的,然而從勞動力就業的情況上看,個體除了要具備扎實的職業素養之外,也要有較強的職業道德,能夠在工作中自覺擔負起職業的義務所在,明確肩負的社會責任以及使命,并在工作的過程中自覺遵守職業道德規范[1]。職業素養的缺失是不利于學生長久發展的,所以職業院校要能夠彌補傳統教育過程中的短板,讓職業教育體系更加完善,培養出更多符合社會實際要求的專業型人才。
一、職業道德的內涵以及特征
職業道德指的是人們在從事職業活動的過程中需要遵循符合職業特點的道德準則??傮w來看,職業道德中約束的是從業人員的具體行為標準,其中也涵蓋著工作的要求,個體不僅要對工作負責,也要向社會承擔應盡的道德責任以及義務,不同的工作性質以及種類擔負的社會責任以及服務對象也是不同的,所以不同的職業有著差異性較大的職業道德規范。然而不同的行業也有著職業道德層面的共性,所有的職業工作者都要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秉承奉獻社會的精神開展工作。職業道德的構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社會輿論的影響,人們的信念以及習慣也是支撐職業道德的重要部分。
具體來看,職業道德首先具備一定的特定適應性,這種適應性和職業分工以及具體職業活動有關,不同的職業有著不同的職業范疇以及擔負的義務,所以不同的職業秉承的也是具有差異性的具體規范[2]。其次,職業道德具有一定的歷史繼承性,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對于城市某一類型職業的從業人員來說,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會形成一定的職業習慣以及職業品格,并形成相應的傳承,成為職業傳統。職業傳統中也包含著職業道德的要求,例如對于教師來說,歷史傳承性的職業道德為教書要育人,醫生則是救死扶傷。第三種特征為職業道德形式的多樣性,由于社會分工不同,導致職業有不同的特征以及屬性,所以從業人員也有不同的職業要求和職業道德層面的表達,這些多元性也讓職業道德有著不同的展現方面。
二、職業院校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一)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需要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個體不僅要具備過硬的專業素養,也要有扎實的內在底蘊,傳統的職業教育更側重于技能以及工具型人才的培養,對于內在理性以及價值理性的熏陶是不夠的。實際上,職業教育要教給學生職業生存的技能,不僅包括著專業的能力,也要注重提升個體的精神境界,讓學生自身觀念能夠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切合,不斷提升內在修養,塑造良好職業人格,從而為社會做出更大貢獻。
(二)培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需要
工匠精神是未來人才發展的導向,工匠精神同樣也是技能培養的核心。作為我國從中國制造轉向中國智造的強大精神支柱,職業院校在開展人才培養時,要讓個體對于自身的職業產生強烈的認同,以工匠精神不斷打磨專業技能,并有高尚的事業追求,讓個體能夠有精益求精以及專心致志的精神,將職業作為終身發展目標。
(三)職業院校發展的需要
職業院校也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以及社會影響力,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所在[3]。通過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向社會輸出更多高素質勞動人才,只有將德行作為職業教育的根本所在,才能夠真正提高職業院校在教育界的地位,這也是職業院校在未來實現更好發展的重要基礎。
三、加強職業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路徑
(一)教育過程中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的比重
對于職業院校來說,首先要認識到以德育人的重要性所在,職業教育要為社會輸送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所以,教育工作者們要認識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將德育教育放在職業教育的首位,將德育水平作為學生發展的首要,教育思想理念的改變也會利于職業院校開展相應的德育工作。同時,學生也要轉變思想,認真對待職業院校學習期間的生活以及學習,學會做人,然后才能成才[4]。職業是個體進入社會之后謀生的重要手段,過硬的技術能力能夠為學生帶來更好的經濟收入,促進個人發展,而職業道德則是個體在職業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要遵守的道德行為準則,決定著學生在未來是否能夠在行業中獲得長足且充分的發展,學生只有認識到職業道德的重要性,才能夠形成內在的約束力,在進入社會之后更被企業所認可,從而在平臺中發揮出更大的自我價值。
(二)加強德育教師隊伍建設,增強職業道德教育的實效性
在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是重要的執行者,教師自身素養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吸收成果,所以為了提升職業道德教育水平,職業院校要從教師隊伍層面入手,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提高教學能力以及對職業道德素養的認知。具體來看,職業院校可以通過組織培訓、幫扶成長的方式,讓院校內的年輕教師快速成長,掌握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的相關方法[5]。其次,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學??梢酝ㄟ^組織討論的方法和定期公開課的手段,讓教師能夠觀摩其他教師是如何開展職業道德教學的,讓教師之間能夠互相學習、實現共同進步。職業院校也可以通過組織校外培訓和其他兄弟院校進行交流的方法,聽取其他院校教師對于職業道德教育的相關看法,通過講座指導教師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
從制度的層面上看,職業院校也可以將考核制度納入教學考核的范疇中,為教師提出為人師表的要求,教師要能夠愛崗敬業、秉承奉獻的精神對待工作,并以自身的示范引導學生。制度中要明確規范教師的行為,并以相應的獎懲制度激發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避免不良行為對于學生的誤導。
(三)加強學校與企業之間的聯系,提升職業道德教育的針對性
職業道德教育并非只能停留在理論層面,職業院校也要通過與企業之間的聯系,讓學生能夠在實踐的過程中對于職業道德有更深層次的認知,并且形成職業道德信念與企業之間的聯系,能夠促成理論向實踐的轉化,讓學生能夠真正實現知行合一。對此,職業院??梢匝埰髽I的意向管理人員進入學校,向學生授課,講解職業道德的要求以及規范,讓學生了解在實際崗位中如何訓練自己的職業素養,從而對職業道德形成正確認知[6]。其次,職業院校也可以通過組織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深入到企業內部進行短時間的實習感受,親身解決在具體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以及問題,斌從職業道德素養的角度出發,解決問題、勝任工作,從而讓學生能夠將對職業道德的理論自覺內化為行為要求,實現由學生向社會人的過渡。
(四)對學生加強自我教育,提高道德修養
提升職業院校職業道德教學的有效性離不開對學生的正確引導,而學生在踐行職業道德素養學習時,首先要具備扎實的道德能力水平,這樣才能夠自覺提升能力,將職業道德的相關要求內化為自身行動,對此,職業院??梢酝ㄟ^在校園內組織學生會學生社團等方式,讓學生能夠在學校內就形成較好的職業認知能力,通過與他人交往溝通進行問題解決,了解到職業道德的重要作用。院校也可以引導學生開展專業知識以及技能比賽,讓學生實現專業能力和職業道德素養之間的滲透性發展,讓學生能夠熱愛專業,在發展職業能力的過程中獲得成功體驗,這也是促進個體實現道德水平整體提高的有效路徑。
四、結語
綜上所述,職業院校要認識到職業道德培養的重要性所在,加強學生對于職業道德的認知,并為學生提供一定的社會實踐機會,實現理論到行為之間的轉變。職業道德的訓練也要從多個維度開展,注重職業道德的各個層面,從愛崗敬業、社會責任感、到如今強調的工匠精神,每一個環節和層面教師都要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行為習慣,也要加強對于教師的管理,讓教師能夠成為學生的學習楷模,形成正向的引導作用。除此之外,職業院校也要運用校企合作的方式,以剛性的規范對于學生提出職業道德層面的要求,只有全方位的準備以及調整,才能夠確保職業道德教育路徑能夠良好運行,收獲理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楊萬雄.學校德育工作要重視對學生的養成教育[J].中國文藝家,2018(2)263-263.
[2]李智,吳海.淺析學生的養成教育對職業生涯的影響[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8(17):209-210.
[3]邵常容.高職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研究[J].祖國,2017(10):188-188.
[4]劉富.深化職業道德教育創新中等職業教育德育模式[J].遼寧教育,2017(8X)75-6.
[5]胡晉平.視覺識別系統視角下的學生職業道德養成探究——以鐵路職業院校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18(35)204-205.
[6]黃玲.職業院校學生職業素養的理念與策略[J].中華少年.科學家,2016(15)248-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