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IGT 的證據"/>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孟祥龍
(福建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福建 福州 350017)
近年來,以冰毒為首的新型合成毒品在全球范圍內蔓延,到2016 年為止,冰毒已成為全球使用第二廣泛的毒品,僅次于海洛因。《2018 中國毒品形勢報告》指出,截至2018年底,我國現有吸毒人員240.4 萬名,其中濫用冰毒人員135 萬名,占總人數的56.1%,取代海洛因成為我國藥物濫用的“頭號毒品”[1]。與海洛因等傳統毒品相比,冰毒主要存在強烈的精神依賴、復吸率高、易獲得、軀體戒斷癥狀不明顯等特點。長期吸食冰毒會對人的大腦及認知功能造成嚴重的損傷(如工作記憶、執行功能、言語記憶及社會認知等)[2]。其中,決策方面的損傷可能會導致冰毒成癮者難以戒斷以及不斷復吸的重要原因。
研究認為,去抑制人格是影響成癮問題的機制,該人格特質包括強迫/沖動性、低風險規避和興奮尋求三個基本特征,其中沖動性被廣泛的定義為個體在不適當或適應不良行為上使用的傾向性,他會強化人的即時獎賞信號反應并弱化延遲懲罰信號反應[3]。Harriet 指出,沖動性行為不僅是導致毒品使用和成癮的原因,而且也是長期濫用毒品的結果[4]。影響決策沖動性非常重要的眶額皮層作為前額皮層的一部分,與我們的執行功能有關。在前額皮層的廣闊區域內,眶額葉皮層的獨特之處在于與重要的皮層(如基底外側杏仁核和伏隔核)的連接方式,通過這些連接,可以使用感知或預期結果的價值來指導決策[5]。研究發現,長期吸食毒品會導致成癮者眶額葉皮質(OFC)與右側頂下小葉(rIPL)的功能連接顯著性下降[6],這可能是導致成癮者決策沖動性異常的神經生物證據。認知障礙和決策的高沖動性可能會導致一種惡性循環,盡管冰毒成癮者已經認識到了危害,但仍然無法停止吸食冰毒[7]。從成癮的雙系統模型理論來看,冰毒成癮患者的兩種不平衡信息處理機制可能是導致這種惡性循環的原因,冰毒成癮者往往能夠快速激活其沖動系統來滿足自己的即時欲望,而抑制這種即時沖動的反省系統則被抑制[8]。
愛荷華博弈任務(IowaGamblingTask,以下簡稱IGT)是評估藥物成癮者和病理性賭博患者的風險決策功能的一種有效手段。該范式最初由愛荷華大學的Bechara 教授提出,可以測試受試者是否存在對“未來的短視行為”以評估藥物成癮者的決策沖動是否存在缺陷。愛荷華博弈任務包括四張背向受試者的的撲克牌,其中的兩張牌屬于高賞金額度但可能伴有更高額損失的虧損牌,選擇該牌最終會導致金幣虧損;另外兩張牌屬于低賞金額度但可能出現較低損失的盈利牌,選擇該牌最終會實現盈利。受試者在提前不知道游戲規則的情況下自由選擇翻牌,只依據決策結果的反饋信息及伴隨的情緒反應學習這些規則。該任務主要考察被試每次選牌后的即時收益及可能面臨的損失反饋對其隨后選牌傾向所產生的影響,通過該任務可有效的判斷被試在決策沖動性方面的高低。
本研究旨在通過利用IGT 實驗探究冰毒成癮者與普通健康人群是否存在決策沖動性方面的差異,冰毒成癮人群與普通健康人群相比是否存在高沖動性現象可能是其長期吸食冰毒導致自己對藥物渴求度升高的一個重要原因。研究假設,冰毒成癮者與普通健康人群相比,存在決策的高沖動性。冰毒成癮者偏向于采取高風險高回報的選擇,盡管這樣可能會面臨更大的損失。
本實驗包含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組被試選自福州市三所戒毒所冰毒成癮者47 名,平均年齡29.34±4.71 歲,吸毒年限1 年以上,冰毒累計攝入量達50g 以上,對照組為普通健康人群53 名,平均年齡25.35±1.96 歲,無任何藥物成癮史。兩組實驗對象均為右利手,無精神病史。
本研究使用的IGT 通過E-prime 軟件編程,該任務最初是由Bechara 等人設計用來考察福內側前額葉平層損傷病人的認知決策功能缺陷。包括4 副背向撲克牌A、B、C、D,任意選擇一張牌都可以帶來一定的收益。A、B 每張牌的收益為100 美元, C、D 每張牌的收益為50 美元。隨著選擇次數的增加,每副牌也都存在一定的潛在損失, A、B 中每選10 張牌的損失為1250 美元,但A 類牌出現損失的頻率多但數額小(每10 次出現5 次虧損,金額為150-350 美元),B類牌出現損失的頻率少但數額大(每10 次出現一次虧損,數額為1250 美元)。C、D 中每選10 張牌的損失為250 美元,不同的是C 類牌出現損失的頻率多但數額小(每10 次出現5 次虧損,數額25-75 美元),D 類牌出現損失的頻率少但數額大(每10 次牌中會虧損一次數額為250 美元)。因此,從長遠來看,A、B 屬于虧損牌,C、D 屬于盈利牌。按照選擇的先后順序,可以將整個實驗劃分為5 個Block,每個Bloc20次。被試每選擇一張牌后,屏幕上都會出現相應的收益數額以及目前擁有的金錢總額,如果所選擇的牌伴有損失,則損失數額也會出現于屏幕。IGT 的數據分析主要使用凈分數,是指被試在每個模塊中選擇的盈利牌的次數減去所選擇的虧損牌的次數,即凈分數=(C+D)-(A+B)。比較凈分數及其在不同模塊中的變化趨勢,可以分析出被試在收益-損失情境下的決策特點及其策略調整情況。
IGT 采用5(Block)×2(冰毒組、健康組)混合設計,其中Block 按照Bechara 的方法將100 實驗試次平均分為5個Block,每Block 包括20 實驗試次,為被試內變量;被試類別包括冰毒成癮組與健康對照組,為被試間變量。正式實驗開始前被試會有5 次練習來熟悉本實驗。
本研究采用SPSS20.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采用多因素反差分析計算了被試在每個Block 中的凈分數(選擇C、D 牌的次數-選擇A、B 排的次數),以便考察決策次數的增加對個人決策行為的調節作用。
在IGT 任務中,被試凈分數的變化曲線反應了其隨著翻牌次數的增加而改變的決策策略。如圖1 所示,冰毒成癮組與健康對照組在前兩個Block 的平均凈分數(盈利牌-虧損牌)均為負值,但隨著翻牌次數的增加,健康組選擇有利牌的次數逐漸提高(凈分數增加),從第三個Block 開始,健康組的凈得分為正值。而成癮組對著翻牌次數的增加,凈得分變化仍為負值,而且有逐漸降低的趨勢。

圖1 冰毒成癮組和健康對照組IGT決策沖動性變化
5(Block)×2(冰毒組、健康組)混合設計的方差分析結果顯示,組塊主效應顯著,F=2.530,P 小于0.05;組別(冰毒組、健康組)主效應顯著,F=14.136,P<0.001,冰毒組的被試的凈分數要顯著低于健康組;兩者的交互效應顯著F=7.508,P<0.01。固定被試組別的簡單效應分析結果顯示,對冰毒組的凈分數與決策的進行并沒有顯著性差異,F<1,P>0.01;健康組的凈分數與決策的進行有顯著性差異,F=5.385,P<0.001。固定組塊的簡單效應分析結果顯示,被試在前兩個。被試在前兩個Block 中的并無顯著性差異,FBlock1=2.345,P>0.05;FBlock2=2.865,P>0.05,這說明無論是健康組還是從冰毒組,在剛接觸IGT 時其決策方式是相同的。第三個Block 開始,健康組的凈分數與冰毒組出現顯著性差異。FBlock3=15.448,P <0.001;FBlock4=15.205,P <0.001;FBlock5=12.552,P=0.001。這表明與健康組相比,冰毒組的被試并不會通過決策的進程而改變自己的決策策略,相反,他們仍然保持原有的思路去選牌。而健康組在進行一定的選擇學習后,可以總結出比較有利的選牌策略,以達到利益的最大化。
以往的研究顯示,大腦額葉功能、執行功能、工作記憶對IGT 的表現起重要作用[9],而冰毒成癮人群眶額葉皮層的連接功能異常,這可能是導致其決策功能受損的一個重要原因。而決策作為一種高級認知活動,可能與人類的認知和情感過程相聯系,如工作記憶、轉換、抑制能力等都與決策功能相關[10]。決策沖動性強是甲基苯丙胺人群一個顯著性特征,這是導致成癮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本研究以冰毒成癮人群為被試,探討了冰毒成癮人群與普通健康人群在IGT 表現中決策沖動性的差異,統計結果表明冰毒成癮組與健康對照組相比,會傾向于選擇更多的虧損牌,隨著決策次數的增加,冰毒成癮組的決策方式并沒有發生顯著性改變。這與許多成癮人群相同。這也說明冰毒成癮人群表現為高風險尋求的特點,
此外,本研究存在一定不足,由于被試均為男性,因此并不能代表所有冰毒成癮群體的決策沖動性特點,而且沒有根據吸毒年限進行進一步的劃分,比較不同年限的冰毒成癮群體是否存在決策沖動性的惡化現象,在以后的研究中需進一步研究。
冰毒成癮人群的決策沖動性受損,與健康對照組相比,冰毒成癮人群會更多的選擇高收入高風險的虧損牌,存在“對未來的短視、即時收益優先”現象,隨著決策次數的增加,冰毒成癮人群的決策沖動性并沒有發生顯著性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