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方 陳 東 商建峰 方 微 滕 飛 張睿祺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病理科,北京 100029)
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感染率較高的致病菌,與慢性胃炎、胃潰瘍及胃癌等消化系統疾病發生和發展均相關,1994年被國際癌癥研究中心列為Ⅰ類致癌物,發現并根除Hp可治愈或延緩上述疾病[1-3]。研究[4]顯示,全球人群Hp感染率高達50%,防治Hp感染是一個嚴峻且迫在眉睫的公共衛生問題。研究[5-6]顯示Hp的毒力差異因菌株亞型不同而不同,Ⅰ型Hp菌株含有CagA基因,即細胞毒素相關蛋白,表達CagA和VacA,為高毒力菌株;Ⅱ型Hp為不產生細胞毒素菌株,即CagA和VacA陰性株,為低毒力菌株;因此Ⅰ型感染主張根除治療,部分Ⅱ型感染者可暫不抗菌治療,隨訪觀察,分子分型同時也與菌株的耐藥性相關。目前關于Hp的檢測方法有很多種,如13C尿素呼氣試驗、血清學檢測、組織學及免疫組織化學檢測、快速尿素酶及細菌培養方法[7],各種檢測方法均有其局限性及其優勢。TaqMan分子探針法檢測作為一種新的檢測Hp技術,其特異度及靈敏度均優于其他檢測技術,而且可以通過分子檢測對Hp分子進行分型[8],對感染程度進行分級,從而可以更好地指導臨床治療。本研究將通過統計接受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Hp分子檢測的患者,篩選出Hp陽性的人群,鑒別I型和Ⅱ型,并對不同月份、不同季節及不同年齡段的感染率進行對比分析,了解門診消化道疾病患者人群的Hp感染現狀,并對相關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為本地區制訂有效的Hp防治方案提供科學依據。
選取2018年4月至2019年9月于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就診的消化系統疾病患者10 839例為研究對象,年齡15~89歲,入選患者均有明顯的胃腸道癥狀,以胃部不適就診且接受胃腸鏡活檢。排除1個月內接受過抗 Hp、抗菌藥物及H2 受體拮抗劑治療者。
1)樣本:選取患者胃黏膜活檢組織蠟塊,組織切片厚度為4~6 μm,數量10片,混合后用于DNA提取。
2)DNA提取:使用德國Qiagen公司的石蠟組織DNA提取試劑盒(貨號56404)進行DNA提取。所檢測的DNA需要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定,濃度大于10 mg/μL,A260 nm/A280 nm應在1.7~2.2。
3)Hp陰陽性及感染強度的判斷: Hp核酸檢測試劑盒[熒光聚合酶鏈式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購自北京新基永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該試劑盒針對Hp的UreA基因設計特異引物和Taqman熒光探針進行PCR檢測,利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線法確定本試劑盒的陽性判斷值為35.00,即待檢樣本的FAM熒光Ct值≤35.00為陽性,Ct值>35.00或Undetermined為陰性。對于鑒定為陽性的Hp,△Ct>3.00,為輕度感染+,0<△Ct<3.00,中度感染++,△Ct≤0.00,重度感染+++。
4)Hp的分子分型鑒定:使用Ⅰ型幽門螺桿菌核酸檢測試劑盒(北京新基永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對分型進行鑒定,該試劑盒針對Hp基因組中是否含有CagA基因將Hp分為兩型。Ⅰ型Hp,即CagA(+),PCR結果顯示Ct值≤35.00,內標RNP≤35;Ⅱ型Hp,即CagA(-),PCR結果顯示Ct值>35.00或Undetermined,內標RNP≤35。
應用 SPSS 19.0 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計算百分率,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0 839例研究對象中,陽性3 659例,陽性檢出率為33.76%,其中男性陽性檢出率為34.9%,女性為32.7%,性別間陽性檢出率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15)。青少年陽性檢出率較低(29.27%),隨著年齡的增加陽性檢出率增高,31~40歲陽性檢出率達到最高(40.76%),后呈逐漸降低的趨勢,年齡組間陽性檢出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10 839例受檢者Hp檢出情況分析
Hp:Helicobacterpylori.
圖1顯示,消化系統疾病患者Hp的陽性檢出率在每年夏季(6、7、8月份)最高,檢出率為39.02%,明顯高出其他季節,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圖1 Hp在不同月份的感染率分析
分子分型為Ⅰ型的病例共3 285例,占總陽性例數的89.78%,其中男性1 663例,女性1 622例。分子分型Ⅱ型的374例,占總陽性例數的10.22%,遠遠低于Ⅰ型的檢出率。根據嚴重程度不同,分為輕+,中(++),重(+++)三型,Ⅰ型中度感染程度的人數較多為1 892例;Ⅱ型輕度感染程度的人數較多,為199例。男性I型的檢出率較女性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Ⅱ型檢出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2 不同季節Hp感染情況比較
χ2=38.152,P=0.000Hp:Helicobacterpylori.

表3 不同性別感染Hp分子分型及嚴重程度的比較
TypeⅠ:χ2=9.497,P=0.002; type Ⅱ:χ2=2.156,P=0.142;Hp:Helicobacterpylori.
幽門螺桿菌是多種消化系統疾病的致病因素,其引起胃病的發生機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 Hp感染后導致胃泌素與生長抑素失衡,引起胃酸分泌異常;其代謝產物NO等誘導胃上皮細胞凋亡的增加可能與胃炎、胃潰瘍的發生機制相關[9]。② Hp分泌的毒力因子,毒素相關基因A可導致胃黏膜受損[10];同時Hp會刺激加速腫瘤壞死因子與白介素的釋放,加劇炎性反應的發生。③Hp是一種硝酸鹽還原劑,能夠促進硝酸鹽向亞硝酸鹽轉化,進而引起胃黏膜出現癌變[11];④ Hp感染造成的患者胃黏膜慢性炎使得黏膜上皮細胞增生加快,造成黏膜上皮細胞過度增生,從而引發畸變導致癌癥[12]。
影響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相關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飲食、性別、抽煙、季節等[13-14]。在本文中筆者著重探討了檢出率在不同性別、不同年齡段及不同季節的差別,本文的研究顯示男性胃腸道疾病患者的Hp感染率高于女性,這可能與男性嗜好飲酒、抽煙有關,且已有研究[15-16]表明飲酒抽煙可以影響Hp的感染率;其次本研究顯示其感染率與患者的年齡及季節有關。患者在30~40歲年齡段檢出Hp的數量最多,推測可能與此年齡段的患者由于工作性質在外就餐機會比較多,容易感染Hp。另外Hp的檢出率在6、7、8月份較高可能是由于6、7、8月份是每年中最熱的季節,人們的飲食習慣發生改變,會較多食用一些生冷食品、燒烤制品、啤酒以及聚餐引起的交叉感染;除此之外,這三個月的溫度和濕度使Hp容易在食物中存活,導致Hp通過食物感染患者的概率增大。
目前國內外關于Hp的檢測方法有很多種,包括非侵入性檢測和侵入性檢測,非侵入性檢測方法包括13C-尿素呼氣實驗、血清學方法檢測,唾液和糞便的PCR檢測;侵入性的檢測方法包括快速尿素酶實驗,免疫組織化學檢測,細菌培養/藥敏試驗以及本研究所采用的胃鏡活檢組織DNA探針/PCR檢測方法。在非侵入檢測方法,13C-尿素呼氣實驗是其中比較可靠、簡便的方法,而且靈敏度高,是大多數檢測機構最普遍開展的檢測方法,但其檢測容易受多種因素影響,特異度較低。免疫組織化學檢測作為侵入性檢查的一種常用方法,其靈敏度及特異度均較高,但是診斷者之間判斷差異較大,而且所需時間較長。本研究所采用的TaqMan探針法分子檢測作為一種侵入性檢查的新的檢測技術,對Hp的UreA基因進行PCR擴增,通過Ct值及△Ct值對Hp是否感染及感染程度進行判斷,其特異度及靈敏度均優于其他檢測技術,更重要的是可以通過對Hp基因組中是否含有CagA基因將Hp分為高毒力菌株及低毒力菌株兩型,從而指導臨床醫師用藥,有效預防耐藥對治療產生的不良影響。
本研究顯示個別分子檢測Hp的檢出結果與13C呼氣試驗檢出結果不同,可能是因為13C呼氣試驗檢測的是整個胃黏膜幽門螺桿菌的感染情況,而胃鏡檢測的是某一部位Hp的感染情況,取材的局限性可能會造成不能完全反映整個胃黏膜的情況,所以在取材的時候要在病變部位多點取材。另外13C呼氣容易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靈敏度高,特異度較低,這也可能是造成其檢出結果不同于分子檢測的原因[17-18],所以在臨床實踐中,遇到這種情況,通常可以結合免疫組織化學及組織學檢查的方法對患者做出準確的診斷。
綜上,針對易導致Hp感染的因素,應積極預防,避免和減少Hp感染的發生;臨床上,通過分子分型檢測患者 Hp的分型結果,可以指導醫生更加有效地用藥治療Hp引起的胃腸道疾病;然而對于一些廣泛耐藥的Hp,希望將來可以通過基因檢測找到治療的有效靶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