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洪翔

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明確提出“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并要求把勞動教育納入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總體要求之中,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近期,中共中央、國務院又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對新時代勞動教育做出了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意義重大,影響深遠。下面,筆者就學校如何有效開展勞動教育談談體會和認識。
一、結合現實,充分認識開展勞動教育的意義
進入新時代,勞動教育被賦予了新功用、新內涵、新意義,唯有更加重視勞動教育,才能實現“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培養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
一是現實所需。近年來,社會上普遍存在不想勞動、不會勞動、不珍惜勞動成果的現象。人們認為,勞動不再光榮,反而是一種懲罰,是“吃虧丟人”的事。因此,在學校開展勞動教育顯得十分必要和迫切。進一步加強勞動教育,既能順應時代發展需要,解決現實問題,又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實現全面發展。
二是學生所盼。筆者上小學和中學時,學?;久恐芏奸_設勞技課,并配有專業的教師授課,講授勞動技能,培養勞動精神,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多年過去,當時學習的喂養、制作、編織等勞動技能,至今仍覺受用。實際上,許多勞動課程具有創造性、實用性、參與性等特點,受到學生喜愛。現在重新重視勞動教育,要求學校開設勞動課程,能夠滿足求知若渴、樂于實踐的學生的成長需求,這正是許多學生所盼望的。
三是時代呼喚。以勞立德、以勞促智、以勞健體、以勞尚美,是提高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有效途徑。近代著名教育家雷沛鴻先生曾指出:“學校之目的,于讀書、識字、學問、知識之外,當注意‘雙手萬能,力求實用之精神。”這提醒我們要做到“勞動與學問合一”“生產與教育合一”,如此才能培養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服務、滿足社會主義新時代建設需要的各類合格人才。
二、直面問題,為學校開展勞動教育創造有利條件
總體來看,各地、各校開展勞動教育存在缺教材、缺師資、缺勞動基地、缺示范引領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各地、各校要抓緊研究,認真解決,為有效開展勞動教育創造有利條件。
一是抓緊編寫能體現新時代勞動教育理念的教材。當前,絕大多數學校、教師都能認識到開展勞動教育的重要性,但究竟該如何開展,不少學校、教師心存困惑,加上缺乏符合地域特色、系統可操作的教材作為引領,學校教師不知道從何處入手。建議教育主管部門盡快組織勞動教育專家、一線教師、家長代表深入調研、積極探討,充分借鑒以往相關教材的編寫理念、有效做法,有針對性地融入當前的新理念、新內容,抓緊編寫出適應新時代發展需要、符合區域特色、操作性較強的勞動教育教材。
二是抓緊打造一批勞動教育示范學校和校外實踐基地。目前,區內藝術、體育、民族等特色教育示范學校眾多,但以勞動教育為特色的示范學校很少,各校關于勞動教育課程化、系列化、成果化的舉措明顯不足,用于開展勞動教育的校內外實踐基地也相應缺乏。建議各地教育主管部門整合資源,著力推動勞動教育多樣化、特色化發展,抓緊創建一批勞動教育特色示范校和校外實踐基地,充分挖掘校內外資源、豐富勞動教育內容,滿足各年齡段學生個性化需求。企業、公司、工廠、農場等要履行社會責任,提供開展勞動教育所需的校外實踐場所、設施設備,提高開展勞動教育的保障水平。
三是抓緊建設一支勞動教育師資隊伍,形成濃厚的勞動教育教研氛圍。目前,各校極少配有專職勞動教育教師,絕大多數都是其他科目教師兼任,缺少勞動教育教研氛圍,缺乏可供借鑒的教研經驗。建議教育主管部門從勞動教育師資培養方面入手,在師范院校中設置與勞動教育相關的專業,定向培養專業教師。各地、各校要創新培訓方式,對現有的勞動教育教師進行專項培訓,提高其專業水平,并在職稱評定、崗位晉升等方面給予勞動教師一定的政策傾斜。各地、各校要結合勞動教育實施方案,聚焦教研改革,鼓勵廣大教師積極參與勞動教育課題研究,定期開展勞動教育特色學校發展論壇、勞動課程建設專家主題報告會、現場觀摩會和經驗交流會等教研活動,營造關注勞動教育、深化育人方式變革、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濃厚氛圍。
三、統籌實施,努力探索開展勞動教育的有效途徑
各地、各校要統籌規劃,周密謀劃,穩步實施,努力探索開展勞動教育的有效途徑,著力構建具有校本特色、區域特色的勞動教育體系。
(一)相互協作,合力育人
勞動教育應圍繞“一個中心”、借助“三個依靠”來推進,即以落實立德樹人、培育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中心,牢牢依靠家庭、依靠學校、依靠社會。
首先,依靠家庭開展勞動意識教育。家庭教育容易注入情感,不僅能讓學生學習必要的勞動知識和技能,更能幫助學生形成健全人格和勤儉擔當的良好品質。為此,家長要引導孩子從小做起,從小事做起,日行月就,促進孩子形成正確的勞動意識,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其次,依靠學校開展勞動理念教育。學??山M織學生觀看以歌頌普通勞動者為主題的優秀作品,通過演講比賽、板報宣傳、主題班會等方式廣泛宣傳各行各業的勞動人物典型,如奮戰在抗擊新冠肺炎一線的白衣天使、建筑工人、社區干部、公安民警、快遞小哥等最美勞動者。通過理論與實踐教育,讓“英雄就在身邊,凡人亦是英雄”“勞動最光榮”“奮斗的青春最美麗”等理念根植于學生心中,讓他們學會崇尚勞動、尊重勞動,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念。
最后,依靠社會提供勞動實踐教育。社會相關企業、公司、工廠、農場、群團組織等應提供必要的實踐項目、場地、設施設備等,引導學生走進社會,增強學生對生活的體驗和對社會的認知,提高動手能力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最終融入社會,成為新時代合格勞動者奠定基礎。
(二)豐富內容,重在實踐
勞動教育應該注重實際操作,不能只局限在教室里、停留在課程學習上,而應在實踐中加強推進。
1.保障課時,學科融合。學校要開齊開足勞動課程,統籌安排勞動課程時間。要將勞動教育列入綜合實踐活動,有機融入其他學科,借助通用技術、項目化學習、校本研修等,精心設計,認真實施。學??善刚埿M鈱I技術人員、愛心企業家等到校擔任勞動教育兼職教師,促進勞動教育教師專業化發展,不斷提高勞動教育質量。
2.校本課程,系統推進。除了常規的校園衛生打掃、環境綠化美化、住宿內務整理等基本勞動,學校還應根據實際,積極建設校內勞動教育實踐基地,保障勞動教育擁有必要場地和相應的設施設備,為開展豐富多彩的特色勞動教育提供保障。在此基礎上,各校可開設“農耕教育進校園”“班級責任田”“烘焙課堂”“民族手工藝品制作”“生活小妙招”“家電維修”“勞動周”等多樣化課程或活動吸引學生。
3.家務勞動,因地制宜。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學??砂才挪煌募彝趧幼鳂I,例如讓學生回家后參與整理房間、洗衣做飯等力所能及的日常家務勞動,學會基本的生活技能、獲得生活經驗、養成家務勞動習慣、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針對農村學生,可鼓勵他們在農忙季節利用節假日時間,在家長的帶領下,積極參加農業生產勞動。針對城市學生,可引導他們到社區、商場、公共場所進行義務勞動。當然,還可鼓勵城市學生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走進廣袤農村,適當參與插秧、割稻谷、種地等勞動。
4.戶外實踐,精心設計。學校應進一步整合社會資源,組織開展志愿者服務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例如在“學雷鋒”活動月、植樹節、勞動節、重陽節等時間節點,組織學生走進綜合實踐基地、種養殖場、工廠、商場、社區服務中心、博物館、青少年宮、福利院等場所,引導學生參與農業勞動、工業勞動、手工技藝勞動、職業生活實踐、社區服務實踐等,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勞動體驗。
(三)科學優化,多元評價
學校要從國家教育方針和育人目標出發,梳理和完善已有勞動教育課程,積極開發滲透勞動價值和勞動能力教育的校本課程,認真設計校外社會實踐活動,讓勞動教育納入常態化課程,還可通過問卷調查、座談會、研討會等方式,收集教師、學生和家長關于開展勞動教育的意見和建議,不斷調整優化勞動課程。
此外,學校還要著力構建勞動教育多元評價體系,建立完善常規量化機制和獎勵機制,通過家長的支持、學校的鼓勵、社會的肯定,促使學生有更足的動力參與勞動。對于積極主動參與校園志愿者示范崗活動、社區勞動、福利院活動等校內外實踐的學生,學校要及時表揚和宣傳,并作為評優評先、入隊(團、黨)的重要參考。要嘗試將勞動評價結果寫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納入中考、高考錄取評價體系,持續提升勞動教育的地位和功用。
蘇霍姆林斯基說:“勞動教育引導年輕一代走向生活?!睂W校開展勞動教育重在堅持、貴在落實。各地、各校要注重頂層設計,做好協調規劃,強化組織領導和制度保障,抓緊編寫切合實際、體現地域特色的勞動教材,形成校本特色勞動課程,讓勞動教育真正走進課堂,成為跟文化科目一樣重要的必修科目,通過多種有效舉措,切實提高勞動教育的有效性,為廣大青少年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創建美好生活、建設富強國家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文作者系南寧沛鴻民族中學副校長)
(責編 歐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