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俞辰 陳靖宇
摘 要:新時代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要以國家創新型戰略舉措為基礎,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創新創業文化為精神依歸,以育人成長成才為核心任務,以高質量高標準為發展之道,聚合“目標為領、立學為要、文化為基、育人為核”的“四為”向心力,構建由保障體系、教學體系、實踐活動體系、指導服務體系協同的創新創業“四維”大體系,鑄就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大格局,從而煥發出創新創業工作的勃勃生機。
關鍵詞: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7.38?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15-0179-02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入新時代,國家不斷加強創新驅動戰略發展步伐,促進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大力推動“雙一流”高校建設,以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作為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將創新創業教育提升到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和學校戰略發展高度。高校要立足學校實際,聚合“四為”向心力,構建“四維”大體系,從而鑄就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大格局。
一、目標為領,謀劃頂層設計,健全創新創業教育保障體系
1.戰略目標引擎導航,組織領導有力。高校應將創新創業作為重點工作,融入高校發展戰略當中,在高校戰略目標的謀劃上要加入創新創業教育的元素。高校應該集聚科研、人才力量,成立創新創業學院,由主要領導抓總、分管領導牽頭,統籌黨辦、校辦、學生處、教學處、科研處、研究生院、團委、科技園管理部門等單位和部門,協同發力、整合資源,大力推進高校創新創業工作。同時,高校應該針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情況和改革方向,制定相關深化促進創新創業教育的指導意見、實施方案、具體管理辦法等政策、文件,進一步在教學、指導、實踐和服務等方面為促進高校創新創業體系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2.軟件硬件雙向保障,工作機制健全。高校應當統籌校內外各方資源,落實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各項措施,工作實踐中逐步形成了職能部門協同推進,專業學院積極推動,校內與校外協同合作,師生全員參與的創新創業工作機制。高校應開辟獨立的創新創業教育辦公場所,設立多元化創新創業指導服務工作機構,配有專職人員負責創新創業指導服務工作。同時,多渠道投入專項經費,用于創新創業教育、專項服務及場地及硬件設施建設等工作。
二、立學為要,深化教育理念,改革創新創業教育教學體系
1.厚植基因與理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高校立足教育職能,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要牢固樹立創新創業教育的先進理念,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作為創新創業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創新創業觀念、原則和方法融入專業課程教學,圍繞專業課程內容開展創新創業實踐,形成了與社會互動、特色鮮明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案。同時,高校需要制訂相對完整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計劃,采取了多種切實可行的有效舉措,積極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
2.結合線上與線下,完善課程指導體系。高校要發揮人才資源優勢,面向全體學生,開發開設創新理論、研究方法、學科前沿、創業基礎、就業創業指導等方面的必修課和選修課,建設以專業為基礎的“通識教育+學科基礎+專業教育+自主課程”理念先進、體系完整、動態優化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群。高校要結合網絡化進行教學,大力支持開設創新創業教育慕課、視頻公開課等在線開放課程,廣泛動員,選課覆蓋面要面向全體學生。同時,要鼓勵高校教師申報和開展創業教育課題研究任務,并能夠形成創新創業方面的研究成果。
3.激活學制與獎勵,科學制定教學管理制度。高校應深化教育改革,合理設置創新創業學分,建立創新創業學分累計與轉換制度,鼓勵學生參與到創新創業教育和社會實踐當中,增加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同時,高校可以出臺彈性學制辦法,頒布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制度,允許學生休學創業,創業成果符合自主學習學分規定的,認定后計入學分。高校每年應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方面投入專項經費,實施“優秀本科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工程”,開展啟發式、參與式、精英化教學,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4.健全培訓與考核,精心培育師資隊伍。高校按照專任為主、專兼結合的原則,可以聘請各行業有創新創業實踐經驗的企業家和技術人才擔任創新創業導師,根據高校優勢與特色,主動邀請校外國家級創業培訓講師為兼職導師,積極打造一支由校內外創業指導專家和人力資源專家組成的專業化、職業化的專兼結合的高水平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健全教師創新創業培訓制度,高校通過校內培訓、校際交流、學習研討、資格認證等方式,大力開展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和探究式等研究性教學方法的研究與培訓,高校每年遴選創新創業優秀教學團隊、創新創業教學名師、優秀青年導師進行表彰和獎勵。
三、文化為基,聚合優勢資源,構建創新創業實踐活動體系
1.鼓勵敢為人先,共建共享創新創業實踐平臺。高校要鼓勵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活動中,激發創意,著力創建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和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的場所。要鼓勵學生實驗創業,傾力打造預創業孵化園。高校要通過內部資源整合,打造多層次創業孵化器——大學生預創業實踐孵化園,要帶領學生實踐創業,合力搭建大學生創業示范園。要助推學生成功創業,助力升級科技產業園,從而形成一站式創新創業教育、實驗、實踐的服務體系。
2.助力創新突破,深入實施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高校要進一步優化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驗教學體系,形成學院、高校、省、國家四個層次的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體系,從而保證創新訓練計劃項目的數量和質量顯示出逐年增長的良好態勢。同時,高校要構建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實習教學體系,充分挖掘社會和企業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建立資源共享平臺,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教學研討活動,開展名企名家大講堂,實施能力提升計劃,積極推進與科研院所、大型企業聯手共建創新創業教育實踐中心,建設企業校外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教學基地,深化校企聯合培養。
3.倡導勇于實踐,強力打造第二課堂成績單。高校要積極發揮第二課堂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推動作用。要結合團委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將第二課堂創新創業教育的工作內容“打包”為學生的必修課,實現學生的全覆蓋。定期開展第二課堂創新創業教育類常規項目、創新創業類精品項目在內的課程庫,開展第二課堂雙創教育活動。
4.激發拼搏精神,組織引導各類創新創業競賽。高校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創新創業類競賽,以競賽推進全方位、多層次、專業化的競賽創新創業模式建設。要以“挑戰杯”“創青春”競賽為牽引,大力推進學生課外創新能力培養工作。舉辦創新創業教育類的科技論壇,積極組織學生參加“互聯網+”大賽、大學生數學建模、英語等基礎課程學習競賽和各類專業性創新創業大賽。
5.孕育校園文化,舉辦各級各類創新創業活動。高校要積極打造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精神的講堂文化,舉辦“創意講堂”“創新講堂”“創業講堂”等“三創”類型的主題活動,助推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同時,定期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和企業家來高校與學生暢談成長與創業,增強學生創新創業意識。
四、育人為核,融合多元載體,完善創新創業指導服務體系
1.科研育人,實行本科生導師制。高校應鼓勵各研究院所、學科型公司向學生開放,結合學校所承擔的課題研究為學生設計子課題,組織學生參與國家重大研發計劃和橫向科研項目研究。同時,鼓勵專業教師帶領學生深入企業生產一線,前往高校的中試基地、產業化基地進行工程放大試驗,解決企業存在的技術問題。
2.培訓育人,開展精英式、實戰式技能培訓。高校要形成以普惠式GYB創業意識培養為基礎,以SYB精英創業能力培訓為核心,以網絡創業教育為抓手,以創業技能培訓為重點的創新創業培訓體系,為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奠定了強有力的創新創業技能基礎。
3.服務育人,開展信息化創新創業服務。高校要有效利用就業創業網、微信公眾號、學校大數據平臺等渠道向學生發布校內外的創新創業相關政策、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等信息,實現創新創業教育網絡化。全面搭建“線上為主”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助推高校“互聯網+創新創業”時代進程。
五、結語
高校應堅決把創新創業工作放在全校工作的突出位置,要堅持質量為王,聚焦高水平創新,凝聚雙創成果,引領新跨越,樹立高標桿,形成強輻射,迸發新活力,形成極具高校特色的創新創業格局,從而形成良好的人才培養、經濟和社會效益,助推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 周輝.發揮“雙創”與“互聯網+”的乘數效應[J].人民論壇,2018,(16):142-143.
[2]? 周輝.打造“雙創”升級版[J].人民論壇,2018,(34):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