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葉
摘 要:一直以來,博物館作為文化事業(yè)的一部分,其主要承擔傳承歷史、啟迪未來的重要功能。教育活動是博物館現(xiàn)階段的重要活動之一。博物館憑借其獨有的魅力和資源,成為新時期下的重要教育基地。文章在分析博物館教育活動重要價值的基礎(chǔ)上,針對博物館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進行探討,希望可以為今后博物館教育活動的實施提供一些建議。
關(guān)鍵詞:博物館;教育活動;開展
現(xiàn)代博物館包含了諸多職能,如保護、收藏、教育等。其中,教育職能是現(xiàn)階段博物館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才能推動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就成為當前博物館需要重點研究的問題。
1 博物館教育活動的重要價值
目前,部分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還沒有真正認識到博物館社會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開展博物館文物的收藏工作,卻很少會考慮到博物館社會教育。久而久之,博物館就變成歷史文物的收藏場所,沒有真正發(fā)揮其作用。因此,在新時期,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應該了解博物館教育活動的作用,了解其對加強人們文化自信的作用,推動博物館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
2 博物館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
為了能夠有效地開展博物館的教育活動,在具體的操作中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2.1 邀請參與者積極探究
在博物館的教育活動實施中,需要引導參與者直接融入博物館的活動實施之中。例如,在特定的節(jié)假日結(jié)合館藏文物開展社會教育活動。在活動中,通過任務的布置,讓參與者能夠真正融入其中,最終在社教老師、講解員的帶領(lǐng)下完成一系列有意義的教育活動。
再如,在春節(jié)來臨之際,結(jié)合館藏魏晉墓彩繪壁畫磚,高臺縣博物館開展了“博物館里hua春節(jié),彩豬送福歡樂多”的社會教育活動?;顒佑刹┪镳^講解員結(jié)合館藏宰殺、切肉、庖廚、揉面、品茗、宴樂等有關(guān)于飲食的魏晉墓彩繪壁畫磚,向大家介紹魏晉時期河西走廊飲食習俗,啟發(fā)小朋友來對比古今飲食差異。針對參與者的年齡特點,現(xiàn)場進行生肖豬繪畫,讓孩子在“想一想”的同時“動一動”。本次活動的開展也起到了非常好的教育作用,無論是對于宣傳博物館,還是增強參與者的知識,都有極大的幫助作用。
2.2 強調(diào)雙向互動,提升觀眾的參與度
心理學研究分析表明,人們用感覺去記憶知識只能夠記憶15%,但是視覺的話,則可以達到25%。博物館可以積極利用教育活動,極大限度地提高知識吸收率,這樣就遠遠超過了“1+1”的效果。博物館還需要積極地利用各種教育活動,在展覽中為觀眾營造出全新的體驗,幫助其加深記憶,最終實現(xiàn)博物館的教育功能。
例如,高臺縣博物館舉辦的“祖國,我為你驕傲”社會教育活動是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而特別舉辦的,以館藏漢代天馬彩繪陶壺為出發(fā)點,向孩子們講述漢代汗血寶馬引進史,以不怕艱難、勇于開拓的精神進而引出中國航母的艱難制造史。同時,通過手工制作航母來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此次活動通過營造濃厚的節(jié)日氛圍,再結(jié)合館藏文物的特點,提升觀眾的參與度。
2.3 開展教育活動還需要深入市場調(diào)研并了解群眾需求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持續(xù)發(fā)展,博物館教育活動融入到各個領(lǐng)域之中,并且和各個生產(chǎn)要素都相互結(jié)合起來。博物館的教育活動實施也需要市場因素的支持。教育活動應貼近群眾實際,做好調(diào)研,了解群眾的真實想法,這樣才能打造匹配的博物館教育活動。
2.4 教育工作向外擴張
博物館的教育工作不能夠局限于館內(nèi),要真正走出去,面向社會??梢耘c當?shù)氐膶W校合作,在課本之中融入館藏物,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歷史知識,滿足博物館的教育目的。例如,高臺縣博物館與高臺縣第二中學進行了館校合作,以館藏壁畫磚為授課點,開展了“壁畫磚里的春夏秋冬”系列課程,其中“春-雪銷平野看春耕”課程,以館藏春耕壁畫磚為主要內(nèi)容,對比古今農(nóng)業(yè)耕作方式的區(qū)別,以一年之計在于春為結(jié)束,勸誡學生珍惜時光,不負自己的春天。這樣以壁畫磚結(jié)合現(xiàn)實的課程,形式新穎,備受學生的喜歡,也是博物館教育走出去的又一形式。
3 結(jié)語
博物館作為重要的文化傳播機構(gòu),是一個民族、一個地區(qū)、一個國家歷史文化的形象代表。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博物館應從原本注重珍藏保管實物,逐漸發(fā)展為以大眾教育為中心,承擔全民的愛國主義教育,努力幫助公民提升素質(zhì),啟迪少年人、提升成年人的大學校。博物館應該積極發(fā)揮其教育職能,讓文物真正“活”起來,讓人們能夠走進博物館,感受博物館中的一切。博物館的教育活動是現(xiàn)階段一種全新的模式,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參考文獻
[1]張莉莉.試論當前博物館的社會化服務[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17):114-116.
[2]沈嫣,宋嫻.新時期科技博物館的發(fā)展趨勢:提高科學教育能力[J].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2019(4):52-58+94.
[3]臧瑩.淺談博物館公共服務體系[J].收藏界,2019(4):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