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星


利用中國家庭金融調查2015年的數據,實證分析金融素養對信貸可得性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金融素養提高了家庭的正規金融可得性,同時減少了從非正規渠道融資的可能性。隨著金融素養水平的提升,一方面,居民對信貸市場認知程度加深,改善認知偏差導致的需求型信貸約束;另一方面,居民積極參與金融市場投資活動并合理規劃資產,有利于家庭積累財富,因而越有可能獲得正規金融機構的支持。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居民傳統儲蓄和消費觀念悄然改變,2019年9月末我國消費貸款規模增至13.34萬億元。信貸需求和金融市場參與率逐年增加,但居民的儲蓄和信貸等金融行為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金融排斥,尤其在農村地區金融排斥現象更為嚴重,信貸需求和供給的不平衡制約了我國居民參與消費、投資活動(余泉生等,2014)。信貸約束是指居民在發生資金短缺時向金融機構借款,由于自身主觀原因或者外部客觀原因受到金融機構的排斥,出現借錢困難或者借貸金額嚴重不足的情況(伍再華等,2017)。如何提高居民家庭從金融機構借貸的可能性,已經成為當前值得研究的重要問題。
Mandell L and Klein L S.(2007)認為金融素養是消費者分析、管控自身的物質財富的能力,是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條件下選擇并使用市場上的金融工具的能力 。已有研究證明,金融素養影響居民家庭在金融市場的金融行為,有利于家庭積極的參與金融市場、理性的做出金融決策以及合理的規劃家庭資產,進一步提高家庭經濟福祉(吳錕,2016)。金融素養水平的提高能同時緩解家庭的供給型信貸約束與需求型信貸約束。在緩解供給型信貸約束方面,金融素養水平越高有利于家庭提升金融市場參與率,帶動家庭資產的合理配置與家庭財富的快速積累,使之不易受正規金融機構的排斥,提高了家庭的信貸可得性和貸款額度。金融知識的累積有助于居民理解金融產品的風險與收益,推動家庭在金融市場、股票市場上進行投資,持有股票類資產等風險資產的比例上升(尹志超,2014)。同時,金融素養高的家庭重視個人信用的維護,在向正規金融機構借貸時獲得貸款的可能性增加,并能得到更高的貸款額度。在緩解需求型信貸約束方面,低金融素養的家庭往往對信貸市場的了解程度低,在向正規金融機構貸款時主觀認為貸款程序復雜、貸款拒絕率高而不申請貸款,甚至不知道貸款的流程而放棄向正規金融機構貸款;高金融素養的家庭對借貸審批程序等信息了解更為充分,在需要資金時主動向金融機構貸款,可以緩解家庭的需求型信貸約束(張號棟等,2016)。
在此基礎上,本文利用中國家庭金融調查(China Household Finance Survey,CHFS)2015年的橫截面數據,以微觀家庭為研究對象,從金融素養視角出發,探討如何提高居民家庭獲得金融機構貸款的可能性。
二、實證分析
(一)數據來源
本文數據來源于中國家庭金融調查(China Household Finance Survey,CHFS),CHFS調研數據運用了分層多階段抽樣設計方法,從我國29個省、市、自治區抽取樣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的研究對象是有信貸需求的家庭,根據中國金融調查問卷的具體有關信貸需求的內容,將有銀行/信用社貸款、民間借款的家庭與需要借款的家庭定義為有信貸需求,對無信貸需求的家庭樣本作刪除處理。
(二)金融素養與信貸可得性的回歸分析
金融素養(Financial Literacy)是本文的核心解釋變量。參考張號棟等(2016)的指標構建方法,將問卷調查中的5個與金融素養相關的問題,采用迭代因子分析法構建金融素養指標。考慮到內生性問題,將同一社區內除自身外其余家庭的金融素養水平取平均值,作為金融素養的工具變量(宋全云等,2017)。
表7為金融素養對家庭信貸可得性的回歸結果,其中,(1)和(3)為Probit模型的估計結果,(2) 和(4) 為Ivprobit模型的估計結果。模型(1)、(2)的因變量為是否發生正規信貸,模型(3)、(4)的因變量為是否非正規信貸
表7 金融素養對信貸可得性的影響
注: *表示在10%的置信水平下顯著,**表示在5%的置信水平下顯著,***表示在1%的置信水平下顯著
表7分析了金融素養對家庭信貸獲得可能性的影響,在金融素養的內生性問題上,比較Probit模型的估計結果與IVProbit模型的估計結果,金融素養變量的系數正負符號是一致的。模型(1)的結果顯示,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響后,金融素養對正規信貸的邊際影響在1% 水平上顯著為正,表明金融素養對家庭正規信貸的可得性有顯著正向影響,也就是說,高金融素養水平的家庭比低金融素養水平的家庭更有可能獲得正規信貸。一方面,需求型信貸約束的產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家庭不了解貸款的程序與申請條件,或者認為正規金融機構借貸程序復雜,甚至主觀認為缺乏抵押擔保容易被正規金融機構拒絕貸款,主動放棄向正規金融機構申請貸款,從而導致正規信貸的可得性較低。而金融素養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家庭加大對貸款申請條件與信貸流程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認知偏差和行為偏差導致的需求壓抑型信貸約束現象,因而家庭越可能獲得正規金融機構的支持。另一方面,隨著金融素養水平的提高,家庭重視個人信用的維護,并積極參與金融市場,合理進行資產規劃,有助于積累家庭財富,從而提高家庭的正規信貸可得性。模型(3) 的實證結果顯示金融素養變量的系數為-0.0849,金融素養負向作用于非正規信貸,說明隨著金融素養水平的提高,居民家庭減小了從非正規渠道借款的可能性。相較于非正規金融部門,正規金融機構在信貸規模、交易費用等方面具有優勢,金融素養提升帶來正規信貸可得性的增加,居民通過正規信貸滿足了借貸需求后則會降低對非正規信貸的需求。
三、 結語
信貸市場的發展與壯大是完善我國金融市場的一個重要步驟,有助于推進居民收入穩步提高和我國經濟穩定增長。研究結果發現:金融素養提高了家庭的正規金融可得性,減少了從非正規金融機構融資的可能性,隨著金融素養水平的提升,居民對信貸市場認知程度加深,充分了解貸款申請條件與信貸流程,改善認知偏差導致的需求型信貸約束,從而提高家庭的正規信貸可得性。同時,隨著金融素養水平的提高,居民重視對個人信用的維護,積極參與金融市場投資活動并合理規劃資產,有利于家庭積累財富,因而越有可能獲得正規金融機構的支持。(作者單位:湘潭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