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夢晗 趙俊杰 孫家軒

在當前扶貧攻堅的重要時期,教育扶貧和農村扶貧是現階段扶貧工作的兩個重點方面。本文中提出的校企合作扶貧新模式將教育扶貧和農村扶貧相結合,實現兩方的優勢互補,利用電子商務平臺在精準扶貧的指導下發揮其獨特的作用,帶領貧困大學生和農民實現脫貧,以達成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一、前言
精準扶貧也是我國在新時期扶貧工作中重要的理論指導思想,將精準扶貧的思想理念和基本內容與高等院校貧困學生的資助工作和農村扶貧工作相結合以實現對高校學生和農村貧困人口的“精準資助”,既是精準扶貧在教育領域和農業領域創新模式的體現,又是解決現階段高校在扶貧資助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的有效途徑。
二、當前高校對經濟貧困大學生資助工作現狀及問題
當今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家庭收入也隨之提高、貧困人口的比重也呈現出不斷下降的趨勢。受社會和個人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每個在校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可能會處在一個較為不穩定的狀態,這就使得高校很難及時準確判斷哪些學生屬于困難家庭需要資助的學生,以至于導致了對在校貧困大學生資助工作上的一些困難。學校不能及時獲得需要被資助的家庭困難大學生的名單、資助也不能及時落實到位,學校對每個學生的家庭經濟情況很難進行高效且精準的掌握。
當前高校對于家庭貧困大學生的資助主要以提供獎學金、學生貸款、學費減免和特殊困難補助等資金補貼為主,而為學生提供勤工儉學的機會和渠道相對較少。學校對學生提供的勤工儉學的渠道大多為學生助理和圖書館內的清潔打掃、整理書籍等工作,但是校內為貧困學生所提供的勤工儉學的工作相對較少,工作內容和層次也相對單一,所得工資也較低,不能很好地滿足每個貧困學生的需求。
受社會、家庭、成長環境等因素的綜合影響,高校經濟貧困學生在經濟層面上的貧困只是一個方面,還有心理層面、社會活動能力以及綜合素質能力層面上的缺乏。而當前高校對于家庭貧困大學生的幫扶又存在著“重經濟上的幫扶,輕技能上的幫扶”的現象,具體存在著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高校對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業技能培養不夠
當下就業形勢嚴峻,大學生就業難的情況依然并將持續存在,除了有社會因素以外,也與大學生自身能力不足、期望值過高等原因有關。現在用人單位篩選人才時比較側重于學生的適應能力、應變能力、領導組織能力、表達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等各方面的綜合能力的考查,而高校對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這些就業技能的培養還比較欠缺,大部分只能靠學生自己通過參加社會實踐和課外的兼職活動來培養。
(二)高校對于家庭經濟貧困大學生創業的扶持力度不夠
大學生創業不易,對于家庭貧困的大學生來說創業更難。當前家庭經濟貧困學生對創業存在著信心不足的現象,對創業的前景比較迷茫,很難承擔創業失敗所帶來的后果。一方面是學校對于家庭經濟貧困學生創業的扶持力度仍然不夠,為其準備的校內創新創業平臺種類較少且相對單一;另一方面對于家庭貧困的學生來說,創業的準備資金不足,缺乏相應的創業小額貸款的平臺,以及缺少提供專業和咨詢服務的專業人員都是阻礙其創業的重要原因。
三、當前農村運用電子商務精準扶貧的現狀
目前農村的精準扶貧指的是針對農村不同貧困區域的環境和背景條件、不同貧困農戶的家庭和經濟狀況,運用科學有效的方式對扶貧對象實施精準識別、精準幫扶和精準管理的扶貧方式。在互聯網技術發達的今天,電子商務在在提高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實施精準扶貧方面都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
憑借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借助一些電子商務平臺,既能夠促進農村各種信息的有效流通,又能夠打破農村經濟發展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切實有效地推進貧困地區農村的精準扶貧工作。
對貧困地區的農民來說,借助電子商務平臺可以獲得更加豐富、暢通和精準的農業信息,不僅能夠幫助農民篩選出質量更加優秀、價格更加便宜的農業生產材料,而且能夠幫助農民打通和發展更多的銷售渠道,實現收益的增加,同時也能夠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在部分農民熟練運用電子商務平臺后,他們也能夠通過互聯網電子商務平臺促進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和產業化經營,進一步提升務農收益,實現脫貧致富。
對于政府部門來說,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可以更加及時準確地了解貧困地區的發展現狀和農民的發展需要,然后投入所需的農業發展資源,實現對貧困地區的精準幫扶,從而幫助農民實現精準脫貧。但是在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實施精準扶貧的過程中,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
雖然當前農民會使用網絡的比例不斷升高,但是大部分仍停留在運用互聯網休閑娛樂的方面,對電子商務平臺的了解乃至運用都不是很充分。隨著農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地區以及農村大學生的外流,農村地區的人才相對匱乏,尤其是專業的電子商務人員更少,缺少專業人員的指導使得電子商務難以在貧困地區進行很好的發展和運用。
四、基于校企合作下的精準扶貧新模式
在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時代背景下,唯有創新扶貧體制,優化扶貧模式,才能更好更快地實現所有貧困戶的摘帽。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我們進行了扶貧模式的創新,建立了基于電子商務下的農副產品銷售平臺“雨露電商平臺”,以實現精準扶貧理念下的校企合作雙向扶貧。
這種雙向扶貧新模式的主要服務對象為國內高校、貧困生、扶貧企業和面臨農產品銷路閉塞的農民群體。
平臺致力于通過整合校企優質的技術和資源實現農民和貧困生的雙向脫貧。為了達成這一目標,平臺首創了“校企合作雙向扶貧模式”:即企業與農戶對接,為平臺提供農副產品;高校與校內經濟貧困學生對接,為平臺運營提供技術支持。貧困農民學生會得到平臺所支付的相應報酬,如此往復,便可實現雙向的脫貧減貧。
高校和企業是連結貧困生、貧困戶與平臺之間的紐帶,平臺與校企雙方合作,整合了貧困戶與貧困生雙方信息,便可有針對性的對雙方進行指導。
在信息層面,平臺根據目前的市場環境以及消費者需求指導貧困戶有組織的種植、飼養順應當前市場需求的某些特定農副產品,以保證產品的順利銷售,解決了以往貧困戶生產時無法了解市場需求,所生產產品種類雜,單品產量小導致的沒有銷路的問題。在渠道層面,貧困戶無需擔心銷售渠道,按照平臺要求生產的農副產品會由當地對應扶貧企業進行統一收購,各地扶貧企業在收購完成后統一將商品通過雨露電商平臺進行上架銷售。
在技術層面,平臺借助高校科研、技術及人才資源,對貧困生進行電子商務等相關方面的技能培訓,完成培訓的貧困生即可進入雨露電商平臺負者銷售及運營工作。解決了以往農村合作社或企業開展電商業務時缺乏對應技術人才的問題。
校企合作雙向扶貧模式示意圖 1
雨露電商平臺基于校企合作的雙向扶貧,不僅發揮了電商渠道的扶貧優勢,而且企業的經濟、社會資源與高校知識、人才資源結合在一起,對貧困的農民、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幫扶,形成了優勢互補的共贏局面,為最終形成四位一體的長遠、高效扶貧機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五、結語
精準扶貧是一個的系統的工程,不能只依靠一方面的努力,需要政府、企業、農戶和教育機構等組織參與并聯合起來通力合作、優勢互補,統籌協調解決貧困問題。在精準扶貧理念指導下用簡單的方式聯合多方解決貧困問題,既能節約資源,又能保持貧困方長期穩定脫貧且不返貧。(作者單位:安徽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屬2019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背景下基于校企合作的雙向扶貧——雨露電商平臺》(編號:201910378478S)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