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平
近幾年我國市場經濟發展態勢良好,企業規模也隨之擴大,而企業發展的核心則是財務管理工作,其中風險防控更是關乎企業生死存亡的關鍵因素,對各類風險進行有效防控是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首先分析了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并提出了風險防控下財務工作優化對策,為從風險防控方面做好財務工作提供參考意見。
一、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風險
(一)融資風險。企業的不斷發展需要持續的資金供給,很多企業擴大規模時都使用相應融資措施,而企業在融資過程中同樣存在相應的融資風險。部分企業由于無法取得銀行融資渠道,轉而使用民間借貸,往往這類融資渠道利率較高,資金使用周期較短,一旦企業無法按時進行貸款償還,將使企業面臨較大的資金風險,甚至造成企業破產清算,即使能夠按時清償貸款,企業往往也將付出較大資金量,不利于企業未來發展。
(二)投資風險。企業發展除了日常的業務經營外,投資也成為企業提升利潤的重要方式。但投資往往是風險跟利益成正比,部分企業為了短期內獲得高額回報,投資僅考慮收益率,而忽略了投資項目巨大的風險性,一旦投資項目失敗,不僅投資收益無法獲得,甚至投資本金都將一并損失。另外,部分企業盲目投資,并沒有事前對投資項目進行摸底調查以及客觀的投資分析,僅僅是為了投資而投資,給企業帶來較大風險,同時阻礙企業健康發展。
(三)稅務風險。首先,部分企業在日常運營過程中,對稅務風險無法進行有效識別,造成稅務風險不斷累積。而后,部分企業沒有形成有效的稅務籌劃,對企業內部稅務管理制度執行不到位,形成稅務管理失效。再者,沒有建立有效的稅務風險處理應急預案,一旦發生問題,無法進行及時處理,不能有效降低企業損失,阻礙企業的穩步發展。最后,稅務資料沒有形成備檔制度,由于企業涉稅種類較多,所以稅務資料繁雜,部分企業在稅務事項完成后,對稅務資料不及時備檔,造成企業稅務資料的缺失,一旦涉及以往稅務問題,由于資料的缺少無法提供有效憑證,造成企業損失。另外,企業缺少稅務風險內部審查,在日常業務開展的同時,無法及時發現稅務風險問題,企業將面臨政府稅務部門的處罰,降低企業效益。
(四)戰略風險。企業有效的經營規劃是企業發展的必備性條件,而企業每一階段戰略目標的達成,也為企業下一步發展夯實基礎。一方面,市場及行業的外部環境是動態發展的,企業戰略目標制定后,有時并不能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比如行業環境、市場動態、政策調整等,外部環境的變化使企業戰略目標不再適合企業的當下發展,繼續執行既定戰略目標勢必造成企業戰略風險。另一方面,企業也是在不斷發展的,內部環境同樣在持續變化中,一旦企業內部發生重大變化,比如核心技術人員離職、領導層變動、資金量大幅變化等,這時企業內部環境發生重大變化,而企業仍然進行戰略目標的執行,就將造成企業戰略風險,阻礙企業進一步發展。
二、風險防控下財務工作優化對策
(一)建立完善的風險防控制度。企業的財務工作是每一個企業管理的核心要素,目的是確保企業戰略目標的有效完成,保障企業經營活動順利進行的是有效的風險防控制度,只有企業具備完善的風險防控制度,才能保障企業財務工作穩步提升。另外,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規模隨之擴大,而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又使得相應的企業風險增多,企業規模擴大的同時,必須先要建立相應的風險防控制度,才能夠在降低企業風險的同時,提升財務工作管理效能,確保企業可持續性發展。企業在建立風險防控制度時,不能將成功企業的相關制度生搬硬套,必須要結合企業自身條件及未來一段時間內的戰略目標而進行制定,并且在實施后,要定期進行制度優化,不斷提升企業風險防控措施,確保企業財務工作的管理效能。
(二)強化風險防控監管體系。企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有效實施,完善的監管體系是勢在必行的。一是監管體系的有效建立,并在執行過程中不斷優化,確保企業制度建立的有效性。二是領導層的嚴格執行,監管體系一旦建立,企業內所有人員必須遵守,而領導層更是要以監管制度為依據,進行嚴格管控,確保制度的權威性。三是,對內部人員的管理培訓,定期對內部人員進行制度培訓,告知制度建立的意義所在,使員工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執行,提升監管體系的執行效果。四是,優化監管流程,監管體系制定的意義是發現企業問題,為企業排毒,但監管體系過于固化,將使企業財務工作無法提升執行效率,這就要求監管流程的不斷優化,確保企業財務工作質量及效率。
(三)建立信息共享中心。企業無論財務工作還是風險防控工作,都需要相應的信息化技術保障。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提升,創新型的信息化技術應用得到普遍應用。企業建立信息共享中心,可以確保財務管理人員能夠實時查詢及處理企業問題,不受地域及時間的限制,利用信息共享中心,形成數據分析報告,第一時間處理企業內部風險,將企業風險遏制在萌芽狀態,最大程度避免或降低企業風險損失。另外,信息共享中心的建立不僅能夠降低企業人力成本,同時極大的提升了工作效率及工作質量。而風險防控工作及財務工作的有效處理,離不開信息化技術的有力支持,真正的為企業降低各類風險,確保財務工作質量提升。
(四)提升內部人員專業度。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服務,而風險防控工作及財務工作更是離不開專業的人才。企業風險防控工作及財務工作,要求對應的內部人員必須具備綜合素質,不僅需要財務方面的專業知識,同時還需要具備風險識別能力及風險處理能力,這就需要企業必須定期的對內部人員進行培訓,使綜合素質不斷提升,并不斷引進及培養相應人才,使得整個團隊專業能力整體性提升,為企業風險防控下做好財務工作夯實基礎。
(五)優化管理模式。風險防控管理模式的建立,為企業做好財務工作提供強有力的基礎,利用信息化系統對企業經營過程中各項風險進行有效監管及防控。另外,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同樣也需要進行相應的轉變。一是財務人員除了需要具備專業的財務知識外,還需要對企業各項業務充分了解,只有了解各項業務,才能及時進行風險識別,并進行對應風險防控。二是財務人員需要有整體把控能力,從傳統的會計轉變為管理會計,確保企業經營過程中的風險有效降低。三是提升數據分析能力,對各項數據進行有效分析,形成分析報告,從分析報告中洞悉風險形成原因,在未來企業經營過程中杜絕此類風險。四是提升監督管理能力,利用信息共享中心,對企業風險狀況進行監督及管理,避免企業風險的不斷累積,實時的提供風險防控意見,確保企業的穩步運行。
三、結語
綜上所述,企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有效實施,是企業做好財務工作的有利保障,不僅降低了企業經營風險,同時強化企業整體能力,提升企業財務工作效能,確保企業可持續性發展。(作者單位: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南平供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