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坤燕


【摘 要】 目的:探討心理護理干預與健康宣教對直腸癌患者癌性疼痛與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研究納入本院收治的150例直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病例資料入選時間: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將所有患者按照盲選方法分成兩組,對照組75例開展常規護理,而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研究組75例加強心理護理干預和針對性的健康宣教,對比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的不良心理、疼痛狀況和生活質量情況。結果:與干預前比較,干預后兩組的不良情緒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組干預后的不良情緒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干預后的疼痛狀況和生活質量評分均優于干預前(P<0.05),且研究組干預后的疼痛狀況和生活質量評分指標與對照組相比均明顯改善(P<0.05)。結論:對直腸癌患者加強心理護理干預和針對性的健康宣教,能夠緩解不良情緒,減輕癌性疼痛,提高其生活質量。
【關鍵詞】 心理護理;健康宣教;直腸癌;不良情緒;癌性疼痛;生活質量
直腸癌是發生在齒狀線到乙狀結腸交界處的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目前手術治療直腸是主要方法,但是這會改變患者的排便途徑,存在著自主排便控制不良等缺陷,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也為患者帶來沉重的心理負擔,影響術后恢復。因此為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減輕癌性疼痛和提高其生活質量,本研究對直腸癌患者加強心理護理干預與針對性健康宣教,就護理干預效果做如下探討。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本院收治的150例直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病例資料入選時間: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按照盲選方法將所有患者分成兩組。對照組75例中,男性38例,女性37例;年齡41~82歲,平均(60.52±3.45)歲。研究組75例中,男性39例,女性36例;年齡41~82歲,平均(61.24±3.42)歲。且上述資料中的組間數據對比差異均保持均衡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開展常規護理,給予患者常規健康宣教,讓其了解直腸癌有關知識,并講述藥物治療副作用和手術治療可能存在的并發癥,讓患者做好心理準備。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研究組加強心理護理干預和針對性的健康宣教:1)心理干預。通過與患者及其家屬積極交談。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和實際需求,使用積極的語言溝通和心理暗示方法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心理疏導干預,讓患者正視自身疾病,減輕心理負擔,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積極配合臨床治療。2)用藥指導。告知患者長期規律用藥的必要性,讓其掌握藥物的用法用量和使用時間以及可能出現的副作用,以提高用藥依從性,確保治療效果。3)飲食干預。結合患者的病情改善情況和個人喜好為其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方案,以確保熱量足夠,指導其少食多餐,以高纖維、低脂、低鹽、低膽固醇的植物為主,多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補充維生素,同時讓患者戒煙戒酒,糾正不良生活習慣,建立健康的行為習慣。4)運動干預。結合患者的機體耐受情況為其制定合理的運動方案,注意循序漸進,運動強度以患者耐受為宜,避免盲目運動對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損傷。5)肛周皮膚護理。指導患者術后鍛煉術后排便和肛周肌肉,腹瀉者及時清洗肛周,加強肛周清潔,可用軟紙擦拭后涂抹皮膚保護膜,必要時服用止瀉藥;便秘者囑其多飲水,多吃紅薯等粗纖維的食物,必要時使用潤腸藥。6)定期隨訪。出院后6個月內,開展每月1次電話隨訪,指導和掌握患者的飲食、心理、用藥、排便情況、藥物副作用等。
1.3 觀察指標
1)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及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定兩組患者的不良情緒,評分越低,說明焦慮、抑郁癥狀越輕。2)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定兩組患者的疼痛程度,0分提示無疼痛,10分提示劇烈疼痛,分值越低說明疼痛越輕。健康狀況調查簡表(SF-36),共8個維度評估兩組患者的生存質量,分值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 23.0處理數據,用t檢驗定量資料(±s),用χ2檢驗定性資料%,P<0.05提示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不良情緒
與干預前比較,干預后兩組的不良情緒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組干預后的不良情緒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疼痛和生活質量評分
兩組干預后的疼痛狀況和生活質量評分均優于干預前(P<0.05),且研究組干預后的疼痛狀況和生活質量評分指標與對照組相比均明顯改善(P<0.05)。見表2。
3 討論
不良的心理狀態是影響直腸癌患者術后恢復不良的主要原因[1]?;颊哂捎陂L期受到疾病折磨,往往會出現自卑、自閉、悲觀等嚴重的不良情緒,不利于疾病的恢復[2]。因此加強對患者的心理干預和健康教育,對改善預后有重要意義。
傳統健康教育的內容一般過于簡單籠統,缺乏預見性和針對性,患者不能獲得全面、系統的教育,無法對自身疾病有準確的認知,治療依從性較低[3]。針對性健康教育是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的包括心理干預、飲食及運動干預、用藥干預和出院指導等在內的系統化教育模式[4]。護理人員能夠了解患者心理變化,并予給予開導,同時教會患者正確的皮膚和造口護理,幫助患者合理飲食和運動、規律排便,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此外開展隨訪調查可以幫助患者及時調整健康教育方案,以提高其自理能力,幫助其回歸社會[5]。本組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較,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的不良情緒明顯改善,疼痛顯著減輕,生活質量明顯提高(P<0.05),可見對直腸癌患者開展心理護理干預與健康宣教有顯著的效果。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干預與健康宣教可幫助直腸癌患者減輕疼痛,緩解不良情緒,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楊清.人性化關懷對直腸癌患者護理滿意度與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2018,25(03):186-188.
[2] 徐蕾,付亞紅,鞠秀波,等.癌性疼痛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及護理對策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14):1938-1941.
[3] 謝玉娜,王曉燕.分級心理護理對結直腸癌患者希望水平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7,25(09):683-686.
[4] 王聚花.心理干預對晚期結直腸癌患者疼痛的影響[J].中國肛腸病雜志,2017,37(02):50.
[5] 王鶯.護理干預對結直腸癌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02(06):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