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柳汕



一、引言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2019年末,60周歲及以上人口25388萬人,占總人口的18.1%,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17603萬人,占總人口的12.6%。從近年來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來看,我國的老齡人口正處于快速增長階段,每年都以千萬級別的數字在增長。
從中國近年來老年人口的變化可以看出,中國未來將是全球健康養老產業市場潛力最大的國家,健康養老產業在中國的市場規模將迅速增大,易于形成規模效應,看清產業的發展潛力,找準定位、適應趨勢,對整個健康養老產業的總體戰略布局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老年人長期護理險相關背景介紹
我國老年人口呈現快速增長趨勢,提供了龐大的潛在老年消費市場,目前人口發展趨勢的三個明顯特征:一是我國老齡化發展迅速,老年人增長速度快于總人口增長,從2012年到2019年,老年人口從1.94億增長到了2.54億,而老年人所占總人口的比重也從14.3%增長到了18.1%,增長速度不可謂不快;二是擁有大量的高齡老人和失能失智老人,根據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致4063萬人;三是空巢老人比例逐年上升,隨著我國家庭結構變化和人口流動性增大,留守老人和空巢老人增加,目前我國城市空巢老人比例已超過50%。
老年人長期護理險主要是為被保險人在喪失日常生活能力、年老患病或身故時,側重于提供護理保障和經濟補償的制度安排。2016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于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人社廳發〔2016〕80號)提出,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是應對人口老齡化、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舉措,是實現共享發展改革成果的重大民生工程,是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制度安排。建立長期護理保險,有利于保障失能人員基本生活權益,提升他們體面和有尊嚴的生活質量。制度指出,探索建立以社會互助共濟方式籌集資金,為長期失能人員的基本生活照料和與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提供資金或服務保障的社會保險制度。利用1-2年試點時間,積累經驗,力爭在“十三五”期間,基本形成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政策框架。制度確定了全國15個城市作為長期護理險制度試點城市,H公司所在的廣州市為其中一個。根據國家政策要求,廣州市在2017年7月制定了《廣州市長期護理保險試行辦法》(穗人社規字〔2017〕6號),規范了在廣州市長期護理保險參保籌資、經辦服務及管理等活動;在2018年1月制定了《廣州市長期護理保險定點服務機構管理辦法》(穗人社規字〔2018〕1號),明確了長護定點機構的申請、條件評估、服務協議簽訂及監督管理等活動要求。
根據《廣州市長期護理保險試行辦法》規定,老年人若要享受長期護理保險,須年滿60周歲,具備廣州市戶口,購買了廣州市職工醫保(公費醫保人員及居民醫保人員均不能享受),因年老、疾病、傷殘等原因,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已達或預期將達六個月以上,病情基本穩定且符合該辦法規定的條件的,可申請評估,經長護評估后按規定享受長期護理保險待遇。這種保險不設起付線,由長期護理保險基金按機構護理75%、居家護理90%的比例支付。入住長護定點機構的(機構護理),其基本生活照料費用按不高于每人每天120元(含床位費,床位費不高于每人每天35元)的標準按比例支付。居家接受長護定點機構提供服務的(居家護理),其基本生活照料費用按不高于每人每天115元的標準按比例支付。對經核定的醫療護理費用按項目及相應支付比例支付,最高支付限額為每人每月1000元。
三、廣州市健康養老企業發展老年人長期護理險業務的可行性分析
中國失能半失能的老人基數龐大,根據全國老齡辦、民政部、財政部2016年10月共同發布的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致4063萬人,占老年人口18.3%,老年癡呆患者700多萬。且根據統計,2020年我國的失能失智老人將達到4200萬人。龐大的老齡人口總數及高齡、空巢、失獨、失能失智等剛需型老年人服務需求在快速提高。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照顧給家庭帶來極大的經濟負擔,但卻給老年人長期護理險業務的發展帶來了契機。
(一)老年人長期護理險(居家)
廣州市現有家庭陪護人員的費用約為4800元/月,這還只是純粹的護理費用,并沒有包括醫療相關費用。而根據居家老年人長期護理險(居家)的規定,成功通過長期護理險評估的老人,每人每天最高可享受103.5元的基本生活照料費用的報銷,每月按30天計算,即可報銷3105元/月的基本生活照料費用。假設廣州某健康養老企業H公司現有的老年人長期護理險(居家)的收費標準如下:
24小時照護服務的護理人員與老人只能一對一進行護理,而4小時照護的護理人員與老人可以是一對二進行護理。根據目前業務開發情況,基本上享受老年人長期護理險(居家)的老人家庭更傾向于選擇24小時照護服務。按照24小時照護服務的標準測算,老人家庭每月實際支出=7000-3105=3895元,比原先每月支付4800元的家庭陪護人員減少了約900元。同時,老年人長期護理險(居家)還可以每月最高報銷老人1000元的醫療護理費用,進一步緩解家屬的經濟壓力,也將醫療護理上門服務,減少老人來回于醫療機構的勞苦。
根據政策規定,老年人長期護理險(居家)定點機構,須每周安排護理管理人員上門巡診,在享受長期護理險(居家)的老人相對集中居住的情況下,護理管理人員每周平均可巡診30人,即服務30人。以護理人員成本為5800元/人/月、護理管理人員的成本為9000元/人/月測算。H公司每月可得收入(醫療護理收入按500元測算)=(7000+500)*30=225000元,剔除護理員及護理管理人員成本,每月利潤=225000-5800*30-9000=42000元;每年收入270萬,利潤50.4萬。
(二)老年人長期護理險(機構)
根據廣州市藍皮書研究會發布的2017年中國廣州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藍皮書,廣州市60歲以上戶籍老人已達154萬人,還有接近20萬名60歲以上無廣州市戶籍投靠子女的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約24萬名,高齡老人約17萬名。
按照現階段中國的國情,活力老人較少去養老院居住,去養老院居住的,大多數都屬于失能/半失能或者是失智老人。這些人大部分都需要采取較高級別的護理服務,給家庭帶來的經濟負擔較重。若能幫其申請老年人長期護理險(機構)資質,每天最多能報銷90元/人,即每月能報銷2700元/人,且也有1000元額度的醫療護理項目的報銷額度,較好地緩解家屬養老費用的支出,也讓老人享受實惠。在同等收費標準甚至略高于其他養老機構的情況下,若養老機構能取得老年人長期護理險(機構)定點資質,那將會成為一個有力的競爭優勢。
老年人長期護理險無論是機構還是居家,雖然還處于試點階段,但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的進展,未來這項政策將會逐漸成為普惠政策,健康養老企業須抓緊現在的政策紅利,大力發展老年人長期護理險業務,搶抓市場,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開拓業務,搶抓先機,努力使其成為企業新的盈利主力。(作者單位:廣州中遠海運健康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