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春苗
一、市場化經濟發展中價格矛盾行政調解現狀
(一)多元并舉促進市場價格穩定
行政調解價格矛盾是指價格認定部門根據當事人的申訴要求對市場中各不同對象之間有關實物、服務等價格爭議進行調節和處理的一種手段,具有合法性、專業性、公正性、便捷性等特征。市場經濟的發展提高了人民生活的物質水平,所以我們更需要突出人民群眾調節多元化的優勢與自身行政調解相結合,擴大調解范圍,促使價格矛盾的個案逐漸上升為行業調解的內容,并嘗試建立專人專職負責區域內的價格爭議事項。行政部門在各地,特別對于一些價格矛盾易發地,如車站、機場、碼頭、經典、商場、等設立價格矛盾解決窗口,助力將價格矛盾消滅在萌芽階段 。
(二)為司法和人民調解提供專業技術支持
價格認定部門是物價部門中的專業性價格調解環節,本身具有價格調解的專業性,內部中也有大量的專業素養人才,當遇到一些涉及司法程序的價格矛盾工作,價格認定部門可以給出客觀、公正、權威性的解決方案和解決建議,有效解決了經濟市場運行的專業性需求問題,讓市場價格調節工作更加具有科學性和透明性,對于矛盾雙方的的權益提供有效保障,也為解決矛盾提出了符合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意見。
(三)提升價格認定部門的形象
價格認定部門所完成價格矛盾調解的過程屬于公益性質,不含有收費項目,這樣可以有效降低矛盾雙方的經濟負擔,有助于和諧社會的健康有序發展,同時也能使得行政職能部門更加深入了解百姓民生工程,促進市場經濟發展中服務價格和商品價格的監管效能,也為定價部門的公共形象提供了展示的機會。
二、價格矛盾行政調節機制中存在的問題
(一)組織機構不健全
近些年來我國市場化發展非常迅速,且也逐漸走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發展的市場經濟道路,在這種前無經驗的經濟模式發展過程中,出現部分矛盾屬于正常現象,但是很多時候由于新問題的產生,價格矛盾處理組織機構還不夠健全,特別是群眾遇到一些價格爭議問題的時候,自身對于解決此類問題并沒有思路,也不知道應該去哪個部門進行申訴,在很多公共場所也沒能建立辦理價格矛盾調節的站點,這也是妨礙了價格矛盾解決的速率。
(二)調節工作機制不規范
價格矛盾的出現多種多樣,需要我們制定的解決策略也多種多樣,至少要在解決措施、法制、程序等方面進行規范性的建設,但是由于市場經濟發展太快,國家雖然有《價格法》,可是對于地方性的價格爭議還缺少細節性的法規和行政治理辦法,而各地區對于價格矛盾的問題所采取的方式和依據也五花八門,因此建立規范性的調解工作機制是當前價格矛盾的重要基礎,也是解決爭議的當務之急。
(三)調節范圍和效力具有局限性
價格矛盾本身就存在爭議點,有的時候并非屬于政府法律范疇內的行政事件,更多的是民事糾紛,并且當事人雙方也有各自的利益紛爭,一般情況下我們建議采取雙方調停的措施,并不帶有強制性,如果確實需要強制執行,就必須要走司法程序。由此我們看出價格調節部門本身的調節范圍需要進一步明確,而且所執行的行政手段也十分有限,更多的矛盾點需要有明確的法規進行確認,在雙方當時不認可調解協議的情況下,可以終止調解,進一步通過法院或仲裁法庭進行下一步程序推進。
三、完善價格矛盾行政調節機制的對策
價格矛盾是我們在現階段的重要定價部門公共服務職能,也是創新價格管理的一種有效形式。在新形勢核心背景下,首先我們要重視價格矛盾工作的重要性,然后完善和健全價格爭議部分的調節機制,加強各部門的溝通與協調環節,尋找價格矛盾解決的正確渠道,使調解工作更加專業化和完善化。
(一)建立健全組織機構
價格矛盾是適應市場化經濟發展的正常舉措,我們要將調解工作進行正常化工作開展,對于各級響應部門應該抽調相應人員組成領導小組,針對不同轄區內的價格矛盾調解工作進行有組織、有協同發展的指導思想,并針對基層價格矛盾調解站點進行實際事件的分析,在各個轄區建立價格矛盾調和站點,形成價格矛盾問題統一領導的局面,有大局觀的分層次開展和落實具體政策內容,充分發揮出基層調節站點的行政職能工作效能,為基層群眾提供更多的爭議解決站點和選擇余地。
(二)建立法制規范機制
健全的法律法規制度是解決價格矛盾的基礎,因此相關的價格主管部門需要從市場運行實際情況出發,建立、健全爭議解決制度,劃分價格矛盾范圍,細化價格矛盾調解范疇,統一價格矛盾的法律責任和法律義務,對使用的法律程序和法律實施方法進一步明確出處。首先我們要基于國家《價格法》制定和出臺地方性法規政策,強化調解方法的程序性和執行力,同時也要根據當前市場變化的特點根據新矛盾點制定解決策略,不斷完善和優化現有價格矛盾爭議的難點和要點,豐富法治規范內容。
(三)建立工作運行機制
價格主管部門需要深入了解和調查當前市場中的價格矛盾爭議事項,制定研究機制的具體措施方向,為了今后的工作運行流暢不懈努力。首先要擴寬價格矛盾調解渠道,利用網絡的便捷性和開放性,建立網絡平臺受理和解決現實中的價格爭議問題。其次,注重調節方式的多元化和靈活性,不同的價格矛盾要依據現有法律法規實行范圍認定,采用調解室調解、現場調解、網絡調解、電話調解等多種渠道方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調節方式必須爭取矛盾雙方同意,如果在規定時效內無法完成調解工作,要提前告知當事人事件的發展方向和可能結果,并積極介紹仲裁和訴訟等其他方式和制度。最后要對所有價格矛盾事件進行分析和統計,制定情況備案制度,按照各區域進行有效劃分事項,并及時上報上級單位,為價格矛盾做好后期整理工作。
(四)建立規范調解工作程序
工作程序是保證價格矛盾調解的公正合理的前提,一般情況下價格矛盾產生后解決程序包括申請、受理、調查、調解、情況報告,資料歸檔。對于價格有爭議的雙方首先要對事件進行書面陳述并提供相應的證明材料,認定部門針對申請書面材料進行現場調查同時出具“爭議受理通知書”,并指派兩名及以上人員進行取證,針對申請中提到的事件經過進行全面性的了解,確定其真實性,如果可以在雙方當事人的現場中進行調解就要盡量的當場結案,并要求雙方在調解書上簽字,如果現場無法完成調解或不能達到當事人滿意的,需要按照規定進入相關流程。建立規范調解工作程序可以使得調解工作更加順暢,有標準化的程序對于當事人雙方也具有更好的約束性,確保了價格矛盾爭執的解決辦法具有權威性,也符合當前市場可持續性發展的預期。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正在逐步邁入現代化市場經濟發展道路,而全國范圍內的各行各業也都面臨著制度化和行政化的改革,我們要針對當前經濟發展形勢不斷深入研究,探究買賣雙方的供需要求和矛盾點,針對價格矛盾進行深入探析,強調利用行政調解化的職能和效能,為我國體制深化改革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同時也有效緩解市場運行中的司法程序壓力,為促進和諧社會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作者單位:陜西省延安市黃陵縣價格認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