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蘭萍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與進步,很多的行政事業單位也是在不斷地進行轉型與變革。對于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而言,它決定物品的采購、各類費用收支預算、決算等核心的環節,就目前行政事業單位對于財務的管理情況分析,很多的單位無論是在管理理念,還是管理方式,更甚是管理體制上都存在眾多的問題。行政事業單位要想發揮出自身的服務、公益性職能,就必須對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完善,保障單位改革的時代性,實現行政事業單位的內外控制的穩定。
一、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特點
(一)管理目的的服務性
對于行政事業單位而言,從工作性質分析,它具有公益服務型。這也就要求財務的管理就必須要在法律法規規定的范圍內進行管理,這樣才能使得行政事業單位自身的服務職能貫徹到底。
(二)資金使用的針對性
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管理,往往都是實行嚴密的針對性管理,無論是財政補助,還是福利補貼,亦或是非財政資金,資金均都具有定向分配,因此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就是合理的分配資金,使得這些定向資金被應用于應該用的方向上,可以很好的防治資金亂用、專項核算不清以及鋪張浪費等問題。
二、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做好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一方面需要全面的認識到財務管理的實際情況,另一方面需要認真地對待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這樣才能從實情出發,幫助管理人員樹立起重視意識,推進行政事業單位改革的新時代提升。以下我們將從管理理念、執行力度、管理體制等方面進行詳細分析。
(一)財務管理的執行力度、管理理念問題
很多的行政事業單位存在的問題有很多,一方面是單位執行力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行政事業單位管理制度與體系造成的,多種因素使得很多的行政事業單位在財務管理的改革上面臨著執行力、約束力不夠等問題,具體表現如下:第一,預算支出控制不嚴,出現很嚴重的超值浪費;第二,單位基本的支出與項目支出缺乏明確界限,使得資金的使用完全做不到專款專用;第三,財務管理理念的缺陷,在管理上都是過于重視撥款力度而忽視管理,很多的專項資金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很多專項資金可能已經結束但余額過多變成沉積項目且過多占用財政資金。
(二)財務核算不夠完善
行政事業單位從2019年開始實行政府會計制度,采用“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雙核算的方法,但是在執行過程中明顯對“財務會計”的重視度不夠高,目前還是以“預算會計”核算為主,各個地區的財政上也是對各單位預算會計進行統計和分析,即資金預算和決算的執行情況及把控度的分析。同時也缺乏會計核算上的詳細指引和操作指南。
(三)財務管理的缺陷
對于行政事業單位而言,財務管理的缺陷往往會導致單位出現多樣化的問題,如:資金的浪費、管理的混亂等等。很多的行政事業單位缺乏專業的財會人員導致財務信息失真等問題,而且,很多的行政事業單位在財務管理上,管理人員很多是非財務專業人員兼職,管理既缺乏專業化,也沒有監督、審查,這樣的管理情況下,財務管理就完全失去了獨立性,也就經常出現一些資金流向不明、貪污腐敗等問題。在管理體系上,很多的行政事業單位沒有建立完善的內部會計制度、責任制度、財產清查、財務審批制度等,使得財務管理的程序出現形式化。
三、我國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完善策略分析
針對于以上行政事業單位在財務管理特點以及出現的現狀問題,行政事業單位在今后的改革創新中必須要重視,深入的了解現狀,科學合理的做出完善與改變,對于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完善具體如下。
(一)提升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立獨立的財務管理體系
對于行政事業單位發展而言,管理者必須要重視財務管理對單位內外管控的重要性,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體系,讓財務管理真正的成為新時代行政事業單位發展的核心工作。對于財務管理而言,它涉及到公益服務、單位職能履行的各個環節,貫穿于每一項資產、負責、資金管理上,無論是管理理念的樹立,還是人員責任的化分,最為核心的就是流程、執行、監督與審查,都需要進行全面化、完整化、嚴密化的規章制度改革,讓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能夠做到有章可循,既可以實現資金的專項專用,還可以提升資源的合理利用,杜絕浪費現象發生。各單位要定期組織相關人員進行財務制度培訓學習,讓上至領導下至各個環節的工作人員集體遵守財務規章制度,及時執行最新的相關文件,讓大家汲取最新的信息并運用到工作中去,同時更好的加強單位內部控制。
對于財務體系的建設,都必須要保障財務管理的獨立性,這樣行政事業單位在整體的管理中,財務管理部門才能真正的做到對預測、收支、資金資源的合理分配,所以說,財務管理的獨立性建設,是行政事業單位發展改革的必由之路。
(二)加強財務核算力度和精度
1.各區財政要針對不同形式的行政事業單位進行新財務核算制度的操作培訓和指導及后續調研和監督;各單位要聘用更專業的財會人員進行財務核算,以保證提供真實有效的財務信息供單位管理人員及各區財政參考。
2.各區財政要加強要求各行政事業單位對“財務會計”條線的核算、分析及報表報送,在用收付實現制的“預算會計”分析資金預決算的同時用權責發生制來直觀各區政府資產和負債的狀況,從而更精確的統計判斷政府的凈資產的情況、償債能力等,避免類似于冰島、希臘等國的政府破產的現象。
(三)推進法制建設,保障行政事業單位內、外控制的有序化
1.新時代的發展,無論是財務管理改革,還是職履行,都離不開法律法規的規劃與約束。因此,行政事業單位在進行財務管理完善時,首先要全面的認識發展的問題所在,然后針對存在的問題完善法制法規建設,提升財務管理的執行力與約束力,這樣才可以保障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資產管理實現有序化。其主要包含:資金的用途規定、預算制度、監督責任劃分制度等等,只有法制法規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對于內部管理才能真正的做到責任到人,降低出現權力、資金的亂用現象。對于行政事業單位法制法規的建設上,既要提升管理人員的法制意識,積極組織財務管理人員進行相關的培訓,提升財務管理人員的專業化。而且,還需要全面的貫徹落實責任監督制度,一切的財務管理工作都必須要按照規范進行,堅決打擊那些以權謀私的行為,進而保障行政事業單位發展與改革的新時代發展。
2.行政事業單位在財務管理的改革創新上,必須要實現對監督的提升,在財務管理部門的人員審查上,既要做到從嚴審查,還要做到對從業人員資格的審查,確保每一位財務管理人員都能符合就職資格,對于一切不符合要求的人員,堅決拒絕錄取。對于違法行為的懲治上,要加大處罰的力度,也要定期進行職業教育培訓,如:可以通過通報警示一些相關的典型案例,來預防和震懾職務犯罪行為,提高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
3.就目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所面臨的問題進行分析,行政事業單位要想得到全面的發展,這必定要跟隨我國法制建設的腳步。因此,在對于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完善上,推進法治建設,增強行政事業單位的內、外控制能力,保障行政事業單位在資金使用和調配中始終合法守規,從而規范資金管理體系,讓更多資金能投入到社會福利、服務的建設中,更好的為人民服務。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新時期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的完善,是保障行政事業單位履行其服務職能的必然選擇。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者要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必須要做到積極加強對財務管理的重視程度,創新管理方式,樹立信息化管理理念,完善行政事業單位的籌資、預算、分配等環節,切實解決財務管理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推進財務管理的科學化合理化建設。行政事業單位更要努力抓自身建設,提升財務管理人員的綜合素養和專業化,保障行政事業單位對資金、資產管理的執行貫徹力度,確保單位服務職能得到有效實現。(作者單位:蘇州高新區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