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云霓
肇東市是哈大齊工業走廊上的節點城市,位于哈爾濱半小時都市經濟圈內,是傳統農業大市,漁業自然資源條件優越,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近幾年,肇東市緊緊抓住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的有利契機,加快漁業供給側改革和推進漁業轉型升級,積極開展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創建活動,提升創建示范輻射水平,實現了漁業增效,漁民增收。漁業已成為肇東市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為肇東市構建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發展農村經濟、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做出了新的貢獻,使肇東市漁業在綏化市和全省繼續保持領先地位。2019年,全市水產養殖面積發展到23萬畝,其中:精養水面22萬畝;水產品總產量達到4.62萬t,漁業總產值5.96億元,漁民人均純收入1.97萬元。主要做了四個方面的工作。
1 強化漁業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生產條件標準化
近幾年來,肇東市根據全市漁業資源稟賦和《肇東市水域灘涂養殖利用規劃》,合理布局養殖生產,重點發展水源充足,水質優良,集中連片有一定養殖規模的漁業合作社及養殖場戶,進行池塘標準化改造,完善養殖基礎設施建設,僅2019年全市組織養殖場戶開展魚池標準化改造1.2萬畝,配套各類養殖設備1.2萬多臺套,機械配套率超過85%。澇州鎮大似海現代漁業園區合作社投資120萬元進行池塘標準化改造和場區環境建設。同時推廣使用微孔增氧設備和開展“底排污自溢系統”試驗,通過“改底調水”提升水質溶氧和自我凈化能力。主動與水利系統協調,抓住水利工程建設和維護的有利時機,對養殖集中區域供排水渠系科學規劃建設,做到供排水系統分離,單灌單排,避免水體交叉感染和影響下游養殖用水安全。同時,加強漁業行政管理,組織漁政執法人員對養殖場戶進行質量安全檢查,對符合養殖規劃又沒有申報辦理養殖證的養殖場戶,依據農業部《水域灘涂養殖發證登記辦法》,督促其盡快申請辦理養殖證,有繁育水產苗種的督促其申請辦理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做到持證合法生產,保護漁民正當權益。
2 強化漁業關鍵節點管控,推進生產操作規范化
肇東市根據農業部、省農委關于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創建活動的要求,組織專家制定了“肇東市水產健康養殖操作規范”加以積極推廣應用,引導廣大養殖場戶進行養殖生產規范化操作。一是把控苗種生產關。肇東市多年來一直是全省特別是中部和西南地區重要的魚類苗種供給基地,產孵育苗技術成熟,銷售穩定,有著較好的市場信譽,肇東市把苗種產孵培育生產作為重點工作,科學規劃苗種生產布局建設,提升苗種產孵能力,指導合理用藥,確保質量安全,擴大市場銷售份額。全年銷售各品種烏仔、夏花苗種40億尾,春片魚種700萬斤,銷售收入1.5億元,占肇東市漁業總產值的28.8%,為我市養殖品種結構調整奠定了堅實基礎,成為我市漁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二是把控用藥、用料關。為了擴大實施標準化養殖規模,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嚴把投入品質量關。我市組織漁政執法人員116人次深入基層開展漁業投入品質量安全大檢查,共檢查360家養殖場戶,嚴厲打擊購買使用國家禁用藥物行為,指導科學合理用藥,積極推廣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生物制劑進行防控。在魚病防治工作中,以生物預防為主,大面積推廣牙孢桿菌等益生菌調節水質,維持池塘生態系統的平衡穩定,漁用藥物的使用量減少1/3以上。與通威等大型水產飼料生產企業合作,確保飼料、魚藥來源渠道正規。根據養殖品種倡導使用懸浮餌料與硬質餌料精準組合投喂,科學設定投飼區域、投飼設備,精選投飼時間、投飼次數及不同養殖期的投飼率,提高飼料利用率,減少水質污染。三是把控產品市場銷售關。組織養殖場戶在水產品出池上市時采取自我承諾,提供合格證明。為防止水產品在運輸和市場銷售環節產生污染,采取專業車輛進行運輸,并對運輸車輛和暫養池定期消毒。與交管部門合作,對漁業專用運輸車輛進行檢查。與市場監督管理局合作,對銷售市場加強管理,對產地及市場銷售的產地水產品進行不定期抽查監測,2019年共實施檢查6次,抽取樣品60批次,經檢測未發現藥殘超標現象。同時我們設立了舉報電話,對社會進行公布,嚴防病魚及質量不合格水產品流入市場,確保人們消費安全。
3 強化培育合作生產經營,推進生產管理制度化
一是強化合作經濟組織建設。全市組建漁業養殖專業合作社66家,吸納580個養殖場戶參與,采取合作經營方式,制定合作章程和各項規章制度,在產前、產后購銷環節統購統銷,產中環節統一管理,降低生產成本,穩定銷售價格。澇州鎮大似海現代漁業園區合作社,僅飼料采購一個環節,合作社16個成員場戶就節約成本30萬元,商品魚的銷售價格較其他同等品種、同等規格高出1.6元/kg。按照《肇東市水產健康養殖操作規范》要求,印制了“三項記錄”2000冊下發到合作社及養殖場戶,要求養殖場戶必須建立樣式生產檔案,努力做到生產過程可追溯,生產用藥用料可查找,銷售途徑可追蹤。二是打造品牌,拓寬銷售渠道。我市重點培育了“大似海”、“綠夢莊園”、“大明水”、“日心湖”等水產健康養殖生產示范園區,創建品牌,依托網上營銷店鋪和微商平臺,拓展水產品銷售渠道。配合線上搞好線下的產品體驗宣傳、推介銷售。開發了私人定制高端水產品,提高水產品附加值。目前我市漁業有電子商務網店1家,微商平臺3家。肇東慶客隆超市和肇東市綠色食品銷售中心“互聯網”終端銷售平臺建設完成,另有2家網店正在建設中。實現了由傳統銷售模式向現代銷售模式的轉變。三是推行“互聯網+”現代漁業管理模式。肇東市通過考察學習,引進“互聯網、物聯網+”漁業管理系統3套進行試點建設,與國家“魚水云”漁業信息服務管理平臺進行對接,實現魚病遠程診治、養殖生產作業視頻監控、漁技在線服務、水產養殖環境監控、養殖生產智能化操控等功能,全天候對水質、水溫、氨氮含量、溶解氧監測,智能控制增氧機和投餌機,節省飼料25%,魚類生產成本每斤從4.2元降低到3.9元,人工費用減少了50%,有效地提高了養殖生產效率,降低了漁業生產成本。同時由市水產局牽頭,搭建了肇東水產公共服務平臺,成立網絡微信群,吸納283名漁業養殖場長參加,宣傳國家漁業法規政策,普及水產健康養殖技術和用藥、用料知識,推介市場購銷信息,推進了漁業現代化管理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