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順友
與其他高等教育不同,高職院校教學更加具有職業性針對性,特別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更是要以就業為導向,通過針對性較強的專業技術進行實踐與理論認知,打造新時期下培養職業技術人才的重要基地。通過體育教學模式與時俱進發展的角度,構建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模式,以此滿足學生全面發展需求。然而在實際的高職體育教學中,依舊還存在諸多不足。下面就來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對構建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體育教學新模式展開分析。
一、就業導向下的高職體育教學
在日常的高職院校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時刻將就業為導向的教學理念貫穿整個教育體系中,一方面要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和服務意識入手,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及他們的個人喜好開展科學定位與分析,為后續就業打下良好基礎。此外,在實施以就業為導向的體高職體育教學過程中,還必須要從日常教學抓起來對學生灌輸一些基礎性的體育知識融合,結合學生所學專業以及他們自身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地去進行授課內容選擇,在不斷突破自我、挑戰自我的同時提升自身就業綜合競爭力。
二、就業為導向下的高職學生體育教學模式探索
(一)強調就業背景下的高職體育教學內容
為了能夠最大程度上避免高職體育教學過程中出現的理論化、片面化等常見問題,在就業為導向下的高職體育教學過程中,必須時刻將就業作為整體指導目標來不斷擴充高職體育教學授課內容。
首先,要將職業素養以及基本的日常行為融入到整個的高職體育教學當中來,在進行相關教學體育內容的選擇過程中,必須要充分結合市場經濟下企業對于職工綜合素養的要求進行教學導入。
其次,在實際的高職體育教學考核過程中,也應當多層次、多角度地對學生進行關注,一方面要對學生的體育動作水平進行考核,結合他們的自身身體條件來進行分層次考核。
最后,要將一些基礎的身體素養培訓作為高職體育教學的重中之重來抓,高職階段的學生在體育訓練的過程中,普遍存在身體素質差、體育基本功薄弱等現象,教師必須要結合他們的實際情況以及自身體育鍛煉能力,選擇一些長跑等競技性的體育活動,在提升其意志力的同時培養他們養成一種堅定、堅韌的信念,只有這樣才能夠在日后繁雜的工作中迅速適應各種就業壓力和工作難題。
(二)創新教學形式,創新就業理念
現階段的高職體育教學在開展課程教學中,依舊存在很多傳統的教學理念的制約,這些理念如果沒有得到有效的轉變將會從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整個教學成績的展現。更多的高職體育教師將目光放在了對基礎體育知識技能提升上面,并沒有真正的將社會就業需求以及學生就業競爭實力提升融入其中,在這樣的教學手段下不僅會影響到學生的體能發展,同時也會制約他們未來參與市場人才競爭的發展。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必須要具有針對性的對每名學生的就業目標和思維意識進行科學引導,在上課的時候從自身做起對高職學生的就業提起高度重視,要將體育知識和就業進行高度融合,在具有一定專業導入的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不斷提升體育教學可持續發展的同時實現學生未來就業目標的授課理念升級。
(三)對現有教學模式進行升級與創新
一方面,高職體育教學必須要將課外的各種體育活動以及學生所感興趣的體育教學內容進行融合,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結合學生的專業需求來進行各項體育競爭內容的拓展,在激發學生運動興趣以及學習欲望的同時,提升他們的體育實踐能力。
另一方面,則是應當將學生體育以及體育技能進行科學融合,在突出學生整體綜合運動水平的同時,引導學生產生終身學習、終身體育的理念,在更好地突出高職體育教學以就業為導向特點的同時,為每一名高職院校畢業生提供一種良好的體育學習體驗,也能夠在未來的生活以及就業中受益匪淺。
(四)在高職體育教學評價中彰顯就業目標
在實際的高職體育教學過程中,每個教學環節都是環環相扣的關系,同時也是整個高職體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在實際的教學評價過程中教師必須要為學生的體育掌握情況進行充分的分析以及評價:一方面,要不斷創新自身體育教學方式,為學生進行有效指引,幫助他們盡早的發現自身各種身體素養上的不足,并在短時間內進行更正與提升。而對于就業為導向下的高職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更是應當對傳統的評價體系進行改變,從單純的“以成績論英雄”中解脫出來,通過學生自身能力的同時實現學習效率以及學習質量的提高。在創新性評測的同時,結合學生的形體、舉止等多方面來開展更加客觀的評價。在不斷將學生主體作用進行發揮的同時,實現教學評價合理性與科學性的高度融合。
與此同時,教師對于一些即將畢業的學生而言,教師還應當學生在就業基地中的表現,來對學生的身體素養以及鍛煉水平進行統計與匯總,在提升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同時幫助其能夠從思想認知上對個人身體素養對就業所帶來的各種支撐提升認知。
(五)結合就業情況展開體育教學內容轉變
在就業為導向下的高職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當充分的結合學生未來求職方向融入一些體育教學訓練內容。例如,對于一些行政類秘書專業學生而言,教師應當通過體育課堂上的一些基本辦公室體操來引導他們“善待”自己的頸椎和肩周,幫助他們在走向工作崗位前,就能夠學會一系列的自我減壓體操;對于戶外勘探專業學生來說,體育教師則是應當為他們灌輸一些戶外的求生技巧,例如攀巖、野外生存等體育拓展訓練,幫助他們在日后的勘探工作中可以應對一些突發事件;對于空乘專業的高職院校學生,教師則是應當從培養他們的身姿、體型入手,引導他們在求職的過程中能夠迅速的融入到職業角色當中,為廣大乘客提供更好的服務而努力;而對于幼教專業的學生而言,在進行高職體育授課的過程中教師則是應當鼓勵他們能夠借助學習一些幼兒體操幼兒舞蹈等方式,來在運動中掌握一些與小朋友交流的技巧,為日后參加工作、迅速的融入到孩子們的世界打下夯實基礎。而對于一些有條件的高職院校而言,體育教學還應當結合就業實踐基地等方式,在實習中不斷提升學生的體育技能。
三、結語
綜上所述,新時期下的高職體育教學必須要緊緊圍繞人才輸送以及人才培養的終極目標作為落腳點,在不斷構建以就業為導向基礎的體育教學手段創新的同時,將現代化的就業理念以及競爭機制引入其中。在不斷創新教學手段以教學內容的同時,得到更加全面的提升和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夠確我們的高職體育教學師資力量為能夠為國家輸送出一批又一批的優秀人才而努力。(作者單位:四川長江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