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燕鴻 陳燕青 金旋
(福建省廈門市第五醫院 廈門361101)
肋骨骨折是胸外科常見的創傷性疾病,造成這一疾病的原因有多種,如交通事故、暴力事件、高處跌落等,也有少部分患者是由于自身患有骨病而導致的[1]。目前,手術是多發肋骨骨折的重要治療措施,但手術環節風險較大,極易引發多種并發癥,影響患者術后康復效果。因此,在手術期間對患者實施科學有效的護理措施極為必要。快速康復理念是臨床近年來新推出的護理概念,主要適用于各種外科疾病,該方式可通過對圍手術期患者進行綜合干預,降低手術風險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促進患者病情盡早康復[2~3]。基于此,本研究以98 例肋骨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進一步探討快速康復理念在肋骨骨折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 年6 月~2018 年7 月我院收治的98 例肋骨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9 例。對照組男36 例,女13 例;年齡26~55 歲,平均年齡(38.45±5.37)歲;骨折類型:單側肋骨骨折28 例,雙側肋骨骨折21 例。觀察組男38 例,女11 例;年齡28~57 歲,平均年齡(39.65±5.58)歲;骨折類型:單側肋骨骨折26 例,雙側肋骨骨折23 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骨折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4]:均為多發性肋骨骨折;骨折斷端明顯錯位且合并血氣胸等并發癥,需接受手術治療;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伴有其他部位骨折者;胸部開放性肋骨骨折需進行急診手術者;骨折斷端無移位者。本研究獲得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包括術前指導患者完善各項輔助檢查,術中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術后指導患者遵醫囑服藥、被動指導鍛煉、預防并發癥等。
1.2.2 觀察組 給予圍手術期快速康復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1)術前干預。護理人員術前應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積極溝通,向其講述快速康復理念在手術中的優勢、有效性及手術方法,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對術中、術后可能出現的情況進行評估,提早制定預防措施;必要時在手術前夜可遵醫囑給予患者肌肉注射10 mg 地西泮注射液,減輕焦慮、不安情緒,保持良好的睡眠;術前2 h飲用10%葡萄糖溫水250 ml,術前30 min 預防性使用1 次抗生素;快速康復理念不提倡灌腸處理及術前導尿處理,麻醉后再置入導尿管。(2)術中干預。術中嚴格控制輸液量,輸液量<1 500 ml,并使用加溫器進行靜脈補液及用保溫毯保溫,同時密切關注患者體溫及其他生命體征變化,中心溫度應>36.0℃。(3)術后干預。術后6 h 拔除導尿管,取半臥位,協助患者定時翻身、拍背,指導有效咳嗽、咳痰,促進心肺功能恢復;待患者肌力完全恢復后,鼓勵早期下床活動,如術后第1 天條件允許,可下床活動1 h 左右,后期逐漸增至每天4~6 h,并鼓勵患者多進行踝泵運動;術后第1 天給予患者口服腸內營養劑500~1 000 ml,并以流質食物為主。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術前、術后24 h 疼痛評分及胸管留置時間、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疼痛評分標準:采用疼痛數字評分法(NRS)0 分表示無疼痛,1~3 分表示有輕微疼痛,4~7 分表示中度疼痛,8~10 分表示重度疼痛,得分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8.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以()表示計量資料,行t 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術前、術后24 h 疼痛評分比較 術前,兩組患者疼痛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術后24 h,兩組患者疼痛評分均比術前降低,且觀察組降低程度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前、術后24 h 疼痛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術前、術后24 h 疼痛評分比較(分,
組別 n 術前 術后24 h對照組494.12±0.582.54±0.37觀察組494.14±0.561.16±0.21 t 0.077.31 P>0.05<0.05
2.2 兩組相關手術指標改善時間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患者術后胸管留置時間、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相關手術指標改善時間比較

表2 兩組相關手術指標改善時間比較
組別 n 胸管留置時間(d) 胃腸功能恢復時間(h)住院時間(d)對照組493.24±1.168.36±1.649.24±1.32觀察組491.53±0.964.27±1.185.73±1.74 t 7.9514.1711.25 P<0.05<0.05<0.05
肋骨骨折是常見的胸部創傷性疾病,患者臨床表現主要為劇烈疼痛、呼吸功能不全、開放性損傷等,病情較危重,需通過手術治療[5~6]。目前,臨床手術方案以內固定治療為主,但內固定手術治療創傷較大,且術野暴露,需切斷背闊肌、斜方肌、前鋸肌等多處部位,對患者機體造成嚴重損傷,再加上胸腔閉式引流管的刺激作用,從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疼痛感及術后感染風險,導致康復時間延長[7]。因此,臨床需高度重視肋骨骨折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工作,及時采取有效方案進行干預[8]。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前兩組患者的疼痛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術后24 h,兩組患者疼痛評分均比術前降低,且觀察組降低程度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術后胸管留置時間、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快速康復理念應用于肋骨骨折圍手術期護理中能更好地減輕患者疼痛程度,快速促進患者病情康復,縮短住院時間。主要原因是快速康復理念可通過采取一系列多學科的圍手術期優化措施,減少患者創傷應激反應及術后并發癥,從而加速患者術后康復[9]。尤其在疼痛程度的干預措施上,明顯改善了患者的主觀感受,并在極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充分體現出該理念“以人為本”的核心,促進醫患關系更加和諧[10]。綜上所述,快速康復理念應用于肋骨骨折圍手術期護理中,能有效減輕患者疼痛,縮短住院時間,促進患者較快恢復,具有一定的臨床推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