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佩
(河南省中醫院肛腸科二區 鄭州450002)
就目前來看,手術是臨床治療肛腸疾病的主要手段,雖然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但術后不同程度的疼痛,很容易導致患者出現煩躁和抑郁等負性情緒,影響護理配合度,增加尿潴留、切口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風險,影響患者預后[1~3]。因此,通過有效的護理干預緩解肛腸手術患者術后疼痛和不良情緒,對患者護理配合度提升和預后改善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將中醫整體護理應用于肛腸手術患者中,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1 月~2018 年12 月收治的肛腸手術患者80 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0 例。對照組男24 例,女16 例;年齡21~75 歲,平均年齡(45.9±3.7)歲;肛裂10例,結腸炎14 例,痔瘡16 例。研究組男23 例,女17例;年齡22~76 歲,平均年齡(45.8±3.9)歲;肛裂11例,結腸炎14 例,痔瘡15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肛腸手術指征;患者均知曉本研究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伴有肝腎功能異常、惡性腫瘤、精神疾病以及全身性嚴重感染患者。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包括:嚴密監測患者血壓、脈搏等各項生命體征變化,加強患者術后心理護理,觀察傷口情況,遵醫囑給予物理鎮痛或藥物鎮痛,指導合理飲食,進行生活護理、用藥指導和康復訓練等。
1.2.2 研究組 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應用中醫整體護理干預。(1)情志護理,中醫認為情緒會影響人的五臟六腑功能,不良情緒可導致氣血失調,從而加重病情。肛腸手術患者很容易出現煩躁、焦慮等不良情緒,所以應有針對性地加強對患者的情志護理。說理開導法:護理人員通過正面說理開導患者認識到喜怒不節的不良影響,引導患者自覺戒除惱怒,調和情志,在對患者實施說理開導時應因人而異,態度應誠懇,耐心給患者分析病情,啟發患者自主調節情緒,緩解壓力。心情勝情法:引導患者多想能夠讓自己開心的事情,盡可能減少外界因素對患者情緒的影響,利用笑話、喜劇、相聲以及滑稽的表演等方式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移情相制法:引導患者通過欣賞音樂、讀書、繪畫以及適當運動等轉移注意力,減輕患者思想顧慮,同時護理人員多給予患者關心和鼓勵。暗示法:利用暗示性語言或動作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順情從欲法:多與患者溝通交流,拉近與患者的距離,使患者能夠毫無保留地進行傾訴,充分發泄自己的不良情緒,從而達到減輕心理負擔的效果。(2)膳食指導,中醫強調藥食同源,食物中含有多種人體所需成分,護理人員可根據患者的疾病類型以及體質等制定有針對性性的飲食方案,例如對于熱性患者應叮囑其多吃清淡的食物。腎陽虛的患者應增加香菜和羊肉等食物的食用,指導患者少食多餐,術后多飲用青菜汁和蜂蜜水,可有效加速患者胃腸蠕動,保持胃腸道通暢,防止便秘發生[3]。(3)疼痛護理,患者術后不可避免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這也是導致患者負性情緒的主要原因。護理人員可告知患者穴位按摩的作用,并選擇患者三陰交、關元以及氣海等穴位進行按摩,每個穴位按壓時間控制在3~5 min,按摩力度以患者能夠耐受為宜。按摩患者的下腹部,以大小魚際肌為著力點,由外向內按摩,按摩過程中注意詢問患者有無不適,每次按摩5 min。選擇患者中極穴、天樞穴進行艾灸以緩解患者疼痛,時間控制在半小時左右。另外,還可以通過播放音樂、深呼吸等轉移患者注意力,增強患者對疼痛的耐受能力,達到緩解患者疼痛的目的。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負性情緒、疼痛程度、護理配合度及并發癥發生情況。(1)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估,得分越低,患者焦慮、抑郁程度越輕。(2)疼痛程度應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定,最低分為0 分,最高分為10 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疼痛越嚴重。(3)護理配合度:患者完全接受各項護理干預為完全配合;患者對部分護理工作存在抵觸情況,經勸說后能夠配合評定為部分配合;患者抵觸臨床護理工作,在勸說后仍然不配合評定為不配合。總配合=完全配合+部分配合。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軟件處理研究數據,計量資料與計數資料分別以()和%表示,行t 檢驗與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負性情緒及疼痛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干預前SAS 評分、SDS 評分及疼痛評分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干預后研究組患者SAS 評分、SDS 評分、疼痛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負性情緒及疼痛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負性情緒及疼痛評分比較(分
組別 n 干預前疼痛評分干預后 干預前S AS 評分干預后 干預前S DS 評分干預后研究組406.3±0.62.5±0.843.5±5.623.4±2.842.7±5.324.1±3.0對照組406.2±0.84.7±1.543.4±5.835.9±3.242.6±5.538.6±3.5 t 0.6328.1850.07815.6620.08316.956 P 0.5310.0000.9380.0000.9340.000
2.2 兩組護理配合度比較 研究組護理配合度為97.5%,高于對照組的77.5%,兩組比較,χ2=7.314,P<0.05。

表2 兩組護理配合度比較[例(%)]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研究組發生并發癥2 例,其中切口感染1 例,尿潴留1 例,總發生率為5.0%(2/40);對照組中有9 例發生并發癥,其中切口感染4 例,尿潴留5 例,總發生率為22.5%(9/40)。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χ2=5.165,P<0.05。
肛腸疾病在臨床具有較高發病率,藥物和手術是臨床治療肛腸疾病的常用方法。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手術已經成為肛腸疾病治療的主要手段,但患者術后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嚴重時還會影響患者情緒,導致患者不愿意配合臨床護理工作,同時增加切口感染、尿潴留等并發癥的發生風險[4~5]。
中醫整體護理是一種以“人”為中心的護理模式,能夠根據患者的心理、生理以及認知等多方面狀況,對患者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如情志護理、穴位按摩以及膳食指導等[6]。有研究報道[7],對肛腸手術患者實施中醫整體護理,能夠逐漸減輕患者疼痛,穩定患者情緒,提升患者護理配合度,對術后康復和預后改善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對患者實施情志護理、膳食指導以及疼痛護理等中醫整體護理措施具有必要性。疼痛會給患者情緒造成較大刺激,從而引發焦慮和抑郁等不良情緒,所以加強對患者情志護理,可起到調節氣血和減輕應激反應的作用。中醫認為局部氣血不通是導致肛腸手術患者術后疼痛的主要原因[8~10]。穴位按摩和艾灸可有效疏通血氣,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循環,從而達到減輕疼痛的效果。中醫認為藥食同源,根據患者的體質以及恢復情況合理飲食,可有效增強患者體質,提升免疫力,加速術后康復。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術后SAS 評分、SDS評分、疼痛評分及并發癥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護理配合度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中醫整體護理的實施可有效減輕患者術后疼痛及不良情緒,增強患者護理配合度,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綜上所述,中醫整體護理應用于肛腸手術患者中,可有效緩解患者不良情緒,減輕術后疼痛,提高患者護理配合度,具有較高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