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防控常態化已是必然。疫情防控不能松,經濟社會發展要提速,兩場戰役,雙線并進的情況下,以電商為代表的互聯網經濟,既可有效解決現實問題,釋放經濟新潛力,又能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電商產業前景越來越好。從黑龍江產業經濟現實出發,加快發展智慧商業,構建以智慧商業為主導的、與智慧農業相結合的新型供應鏈體系,形成以現代農業為支撐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格局是電商產業加快發展的不二選擇。
[關鍵詞] 疫情;電商;智慧商業;智慧農業;新型供應鏈
[中圖分類號] F712.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6043(2020)06-0001-03
Abstract: The normalization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COVID-19 epidemic is inevitable. The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annot be relaxed, but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hould be accelerated. Therefore,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two campaigns and two parallel lines, the Internet economy represented by e-commerce can not only effectively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releasing new economic potential, but also promot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o help a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prospect of e-commerce industry is getting better and better. Starting from the reality of Heilongjiang industrial economy,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commerce, building a new supply chain system led by smart commerce and combined with smart agriculture, and forming a pattern of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he first, second and third industries supported by modern agriculture are the best choice for the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of the e-commerce industry.
Key words: epidemic situation, e-commerce, smart commerce, smart agriculture, new supply chain
一、引言
毫無疑問,年初以來爆發的新冠病毒疫情已經給我們的產業經濟、社會生活帶來了極大影響,產業鏈條運行受阻,一些加工制造行業、服務行業的企業不得不減產、停產、裁員甚至倒閉;相當一部分沒有固定收入的家庭正常生活已經發生困難;抗疫時間表被迫延長,不僅僅是群眾生活不便,企業全面復工、學校全部開學還要延續,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商品零售業、醫療衛生業、公共交通業壓力劇增,特別是節日經濟、冰雪經濟、旅游經濟等商貿流通和服務產業遭受沉重打擊更為明顯。
黑龍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疫情對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帶來的傷害,積極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指導各行各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采用電子商務手段積極迎接挑戰。例如:學校,采取網上授課;醫院,網上預約、咨詢;各行業協會組織企業開展網上宣傳競銷,推介產品;政府部門開展網上辦公業務,努力解決企業困難。特別是在商品市場上很多抓住居家消費機遇大力推動網上消費,充分展示了電子商務的優勢。根據商務部門統計,一是全省網絡零售活躍店鋪數量保持在15.6萬個,帶動就業人數18.7萬人。一季度全省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683.2億元,同比下降3.4%,實現網絡零售額73.4億元,同比下降23%,其中,實物行業網絡零售額53.1億元,占全省網絡零售額的72.3%,同比增長14%(其中,3月份實現網絡零售額25.9億元,環比增長79.9%,網絡零售量達1.3億件,環比增長160%);非實物行業網絡零售額20.3億元,同比下降55.1%。二是全省125個電子商務產業園區入駐的3495家企業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16.3億元,網絡零售額8.9億元,帶動就業人數2.35萬人。三是跨境電商業務實現進口3.1億元,同比增長31.2%;對俄貨運包機33班,發寄郵件172.3萬件,貨運量856.3噸。
年初以來全省抗擊疫情的實戰表明:當今社會,在移動端與社交工具已經深度連接,對資源調度效率和產品服務響應程度更高的背景下,在電商已經進入成熟階段具有了傳統產業特征的前提下,電子商務對黑龍江省經濟發展具有顯著的助推作用。
但是,當前黑龍江省電商發展仍然處于初級階段,電商的作用僅僅體現在商品售賣方面,在利用電子商務創新商業經營模式以及構建跨區域、跨行業間的商品生產、加工、倉儲、運輸、銷售等具有產業鏈、價值鏈性質的電商體系等方面還有相當大的差距,特別是在農村中電商與農業產業尚未實現深度融合,電商深層次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和有效發揮。所以,抓住當前抗疫斗爭取得階段性成果的有利時機因勢利導,借助電子商務手段與模式推動傳統商業向智慧商業轉型是電商產業加快發展的不二選擇。同時,以智慧商業為前導加快發展智慧農業,形成以現代農業為支撐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格局,開啟智慧商業和智慧農業協同發展的新經濟時代,加快發展黑龍江產業經濟。
二、加快發展智慧商業的路徑與條件
(一)智慧商業的概念及表現形式
1.智慧商業的概念。相對于傳統商業、現代商業而言,所謂智慧商業則是將工商業主體、客體、工具、對象、空間等按照標示層、識別層、傳輸層、應用層聯結起來的,物與物、人與物(含動物)、人與機、機與機等相互鏈接、形成協同運營的系統,通過運用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云計算系統,迅速、靈活、正確地認識、分析、判斷各類商務活動以及構建的商業模式、管理模式、營銷模式、服務模式的可行性、目的的正確性、結果的盈利性,進而保證商業(商務)活動省時省力,效益最大化。
2.智慧商業表現形式。相對于傳統商業、現代商業,智慧商業所具備的Offline(線下留客)to Online(線上聚客)and Sociality(商務社交)O2OAS導客模式更加具有先導性和基礎性。企業主體依托商業云,塑造企業的智慧商業基因,進而通過運用手機APP、手機網站、樓層互動導購機及智能POS機等營銷工具,進行大數據挖掘,以客戶為中心,不斷優化服務模式、管理模式、營銷模式,帶來客戶(消費者)新的體驗度,快速實現粉絲裂變,將被動營銷轉為主動、自動精準營銷。讓“客戶既擁有上帝般的尊貴,又有主人般的參與?!睆亩蛊髽I主體黏住客戶,獲得大量的粉絲。
(二)發展智慧商業的路徑
未來的商業一定是智慧商業,一定是計算機、信息技術和物聯網的高效結合。隨著電子商務手段的深入應用,二維碼、智慧商圈、智慧支付、末端商業網點和城市共同配送平臺信息鏈、線下體驗和線上下單,實體店場內場外的消費者活動正在融為一體。已經為發展智慧型商業模式奠定了堅實基礎。但是,發展智慧商業仍任重道遠,必須是企業與政府共同努力。
1.商業企業自身要主動轉型,積極創新服務模式。在實行封閉式管理期間居民外出購物和集聚消費活動減少,線上消費增加,商品消費模式已經悄然發生變化,商品營銷和商務服務在微信群、抖音、快手等語境下的社圈化、圈層化正在形成。企業應該抓住這個機會,一方面,抓緊完善電商平臺、手機APP、微信公眾號、小程序等,主動與街道辦、社區、小區對接,利用線上平臺與消費者建立密切聯系;另一方面,積極推進電子商務的區域定位營銷模式,發展相對集中的微信群營銷配送等定位商業服務,實現業務拓展;推進客戶關系分類管理,實現高端客戶定制服務、中端客戶特色服務、基本客戶量化服務。
2.政府要把傳統商業轉型發展擺上位置,大力支持與扶持。一方面,黑龍江省商貿服務業95%以上屬于中小型企業,散、小、弱是企業的基本特征,向智慧商業轉型需要一定的成本支撐;另一方面,智慧商業屬于新生事物,缺少成功的經驗和模式可以借鑒,需要政府搞好頂層設計進行指導和支持。自抗擊疫情以來政府出臺了很多扶持政策,對企業渡過難關起到了很大作用。疫情過后應該深入研究政府和企業如何共同努力實現智慧型商業轉型發展,延長政策的時效性和方向性,全面強化黑龍江區域商業整體化運行效能和服務功能,提升商業競爭力,大力支持傳統商貿企業加快向智慧型商業轉型發展。
(三)發展智慧商業的前提條件
線上訂單購貨,線下實時配送,二者有效結合是實現電子商務的兩個方面,更是發展智慧商業的基礎。但是,發展智慧型商業還必須具備三個前提條件:即完整的商貿服務數據體系,完善的誠信體系,以智慧商業為主導的新型供應鏈體系。
1.全面積累服務數據,建立數據庫和數據服務體系。在這次抗擊疫情事件中從商貿行業看,相關的服務數據基本處于扁平化、碎片化狀態,很難形成政府指導工作、企業正確決策的有效依據。我們應該借此機會加快積累相關數據,建立完整的數據體系,奠定各行業間彼此協同的基礎。目前,黑龍江省商務廳正在組織力量設計開發的防疫重點物資應急保障信息平臺APP,電商監控、商品供應、價格指數、供給指數、店鋪營業、直播電商和疫情播報、疫情地圖、同程患者等功能子模塊等已初見成效,但尚不能滿足智慧商業發展需要,應在此基礎上按照智慧商業發展要求深入開發加以完善。同時,要建設以縣為基礎的公共電商服務平臺并與省級平臺實現對接,形成區域塊鏈相銜接格局。
2.完善法律法規與相關制度,建立完整的誠信體系。從政府層面:一是制定統一的商品(農產品)質檢標準、物流監管和物價調控管理措施,打造全社會的多方誠信無憂商業體系;二是推進第三方誠信評估,建立誠信評價指標體系和誠信懲戒制度;三是大力倡導從生產制造(農業生產)、流通配送、終端消費服務的全社會商業文明。從企業層面:一是弘揚以誠信為主導的企業文化,樹立信譽第一、質量第一、綠色品質第一、食品安全第一的生產與營銷理念,建立無理由退換貨制度;二是在商品零售市場積極嘗試探索無人服務(智能設施、智能機器人)、無憂服務(人性化服務)、無現場服務(直接到終端)新商業模式。三是完善線上下單與支付體系和品質保障體系,保證顧客購買既方便又放心。
3.構建新型供應鏈體系。在新冠病毒的沖擊下,原有的不完善的供應鏈體系已經遭受到嚴重肢解,在電子商務的助力下一些新的流通模式、新的經銷方式開始涌現,產銷之間、市場主體與客戶之間的關系正在悄然發生變化,為構建新的供應鏈體系創造出了很多便利條件。
第一,供應鏈的概念。供應鏈的實質是從擴大生產的視角,將企業的生產活動進行了前伸和后延。哈理森(Harrison)將供應鏈定義為:“供應鏈是執行采購原材料,將它們轉換為中間產品和成品,并且將成品銷售到用戶的功能網鏈”。美國的史蒂文斯(Stevens)認為:“通過增值過程和分銷渠道控制從供應商到用戶的流通就是供應鏈,它開始于供應的源點,結束于消費的終點。”因此,供應鏈就是通過計劃(Plan)、獲得(Obtain)、存儲(Store)、分銷(Distribute)、服務(Serve)等這樣一些活動而在顧客和供應商之間形成的一種銜接(Interface),從而使企業能滿足內外部顧客的需求。國家標準《物流術語》將供應鏈定義為:將生產與流通過程中所涉及產品或服務提供給最終用戶的上游與下游企業所形成的網鏈結構。
從運行狀況看,所謂供應鏈就是:圍繞核心企業,從配套零件開始,制成中間產品以及最終產品,最后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其核心理念是從消費者的角度,通過企業間無縫連接密切協作,實現供應鏈條上所有企業效益整體最佳化。
第二,新型供應鏈的涵義。在這場抗疫戰役中,一些行業已經形成了重新“洗牌”局面,社會資本將會尋求新的載體。發展以電商為基礎的智慧商業其本質是一個資源重新整合、供應鏈重組的過程。所謂新型供應鏈與以往或現有的供應鏈不同之處主要有兩點:
一是新型供應鏈體系的表現形式是高度智能化。隨著5G移動網絡的發展,建設移動供應鏈的條件更加成熟和充分,移動供應鏈系統具有傳統供應鏈系統更加無法比擬的優越性,可以更好地擺脫時間和場所局限來完成業務溝通和交易活動以及更好地實現“門對門”的快遞服務,從而有效提高管理效率,推動企業效益增長。
二是新型供應鏈體系的著力點是現代農業產業。受黑龍江省產業結構的影響,黑龍江的商貿企業,除了為滿足省內消費市場需求組織城鄉居民日用消費品和工業消費品以及農業生產資料以外,更應該將外銷農產品放在重要位置。
黑龍江是農業大省,更是綠色食品大省,種養殖業和農產品加工業占據全省半壁江山。但是長期以來全省商業、農業、農產品加工及倉儲業等產業要素存在的散、小、弱現狀和低效率、低產值、低收益的發展困局始終沒有明顯改變。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時代,如果不抓住機遇趁勢而起,黑龍江省想要改變落后局面將會更加艱難。因此,新型供應鏈體系的著力點應該是黑龍江現代農業和綠色農產品。這將具有顯著的現實意義和長遠的戰略意義,無論是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都具有不可忽視的責任與義務。
三、構建以智慧商業為主導的與智慧農業相結合的新型供應體系是黑龍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商業的基本功能是商品交換。智慧商業將帶來交換的規模更大、范圍更廣、能力更強、品質更高、時間縮短、成本降低、效益增加。將智慧商業作用于現代農業,并主導發展智慧農業,全面整合商業經銷、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業、農產品物流業資源,打造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一體化新型供應鏈體系,必然形成黑龍江經濟發展新引擎。
(一)智慧農業的涵義
筆者認為智慧農業大體包含二層涵義,一是綜合應用現代信息技術、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物聯網技術、音視頻技術、3S技術、無線通信技術、農業大數據及專家智慧與知識,改變傳統農業的耕作方式,實現農業可視化遠程診斷、遠程控制、災變預警等智能管理,實施現代農業運營模式;二是通過與智慧商業的高度融合,精準感知市場需求,全面創新產品營銷方式,同步實施食品溯源防偽、農業休閑度假觀光旅游等體驗性消費。
(二)發展智慧農業的重點任務
1.推進農業生產的規?;蜕a(經營)組織化(公司化)。智慧農業是通過全面應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和物聯網技術,依托農業生產現場的各種傳感節點(環境溫濕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圖像等)和無線通信網絡,實時視頻監控隨時獲取和正確應用植物生長環境信息,如:土壤水分、土壤溫度、空氣溫度、空氣濕度、光照強度、植物養分含量等參數,掌握農業作物與環境、土壤及肥力間的物物相聯的關系,通過多維信息與多層次處理和專家在線指導,實現農業生產環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預警、智能決策、智能分析,為農業生產提供精準化種植、可視化管理、智能化決策,實現農作物的最佳生長環境調理及施肥管理。
這是智慧經濟形態在農業產業中的具體表現,是農業生產的高級階段。單一的小規模的家庭農場及千家萬戶的小生產很難實現農業生產的智慧化。因此,必須逐步改變當前農業生產中的扁平化、分散化的組織結構與生產經營管理方式,一是大力推進土地流轉,實現土地連片經營,在一定的范圍內實現品種單一化,種植與田間管理統一化,生產規模化;二是充分發揮農民經濟合作組織作用,或組建或引進有實力的實體企業組建新的農業產業龍頭企業,改變傳統的生產經營方式,提升現代農業水平,向智慧農業加快發展。
2.推進智慧農業與智慧商業深層次融合的新型供應鏈體系建設。經過近些年來農村電商的發展,已經為開啟智慧農業之路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是,目前電子商務與農業不僅是農產品數字化交易運作形式所衍生的農業產業鏈新生態、集產供銷與服務于一體的農業和其他產業融合的綜合型商務模式,并不僅僅是改變了農產品的交易形式,而是通過信息技術、電子商務手段對農產品市場信息、生產、加工、貿易、物流、金融、服務等各方面要素進行全面整合,使傳統農業向精細化、綠色化、品牌化發展。所以,要深入貫徹2017年10月5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供應鏈與互聯網深度融合為根本路徑,以信息化、標準化、信用體系建設和人才培養為支撐,創新發展供應鏈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高效整合各類資源和要素,提升產業集成和協同水平,打造大數據支撐、網絡化共享、智能化協作的智慧供應鏈體系。”依據黑龍江省產業經濟現狀,發展智慧農業必須在農村電子商務的基礎上與智慧商業實現深層次融合,按照供應鏈模式發展農村經濟,進而進一步激發農村經濟活力、拓展農民就業渠道和提升其經濟收入。這也是我們提升市場競爭力和發展現代農業和綠色食品產業亟需應對的艱巨挑戰。
一是構建農產品產銷電子商務供應鏈。依托電子商務平臺優勢,整合區域農產品資源,挖掘區域消費需求,通過網絡營銷、微信公眾號、朋友圈等推廣方式,挖掘區域消費需求和能力,拓展農產品上行通道,形成農產品電子商務供應鏈,進而完善精準助農體系。做到已有農產品快速銷售、即將上市的農產品預訂銷售體系,還可以通過平臺構建多個消費者對一個農戶的精準助農電子商務體系。
二是建設產地冷鏈倉儲運輸體系。農產品大多屬于生鮮產品,存在著集中產出和市場需求時間、地點分散的矛盾。由于存在冷藏冷運設施的短板,很難保證產品的新鮮度,由此帶來價值方面的損失極大。因此,在強化信息服務的同時必須加強冷藏冷運基礎設施建設,以確保農產品能通過倉儲技術拉長銷售周期并保證產品質量。
三是構建農產品電商省際間冷鏈流通對接平臺。黑龍江省農產品深受全國市場青睞,但由于產地分散、單體產量較小,與全國市場對接有一定困難。在這次抗擊疫情的戰役中,黑龍江省各個商協會表現非常突出,在組織企業營銷、省際間信息交流、商品資源調劑等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下一步,政府部門應該出臺政策,組織各商協會進一步發揮在省內外聯系廣泛、信息順暢、行業企業間合作密切的優勢,以外銷省內產品、外購省內市場需要商品為主要目標,著力構建能夠充分發揮黑龍江綠色食品優勢、滿足居民消費升級需要、促進農民增收、保障食品消費安全的現代化冷鏈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體系。
四是構建農產品冷鏈物流網絡。依托黑龍江省農業資源富集、生態環境良好、綠色有機食品供給豐富的優勢,整合優化區域產業與產品資源、網點資源、物流資源,加快延伸產業鏈條,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全程冷鏈流通產業鏈條,逐步實現倉儲配送集約化、績效化,促進物流產業發展。要建立“全程溫控、標準健全、綠色安全、應用廣泛”的冷鏈物流服務體系,形成布局合理、覆蓋廣泛、銜接順暢的冷鏈基礎設施網絡,為黑龍江省綠色食品更好地參與全國市場競爭創造條件。
五是完善物流配送與便利快捷的同城快遞體系。在疫情常態化的前提下,居民居家時間明顯增加,對各類食品、飲料需求明顯增長。線上下單購物在每個家庭幾乎成為常態化,為今后發展城鄉“社區(村屯)團購+同城配送”業務提供了充分條件。所以,完善物流配送與便利快捷的同城快遞體系非常必要,特別是要盡快完善物流配送最后“一百米”運營方式,提供“無接觸”(投遞)配送到家(小區)服務,或通過微信、電話等方式與顧客建立分時間段取貨或指定地點取貨。
[責任編輯:高萌][作者簡介]? 李彥春(1954-),黑龍江哈爾濱人,研究員,原黑龍江省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現黑龍江省商業經濟學會執行會長/秘書長,《商業經濟》雜志主編,省政府科技顧委商貿流通組副組長,哈爾濱市決策咨詢委員會現代服務業組專家,研究方向:商貿流通與現代服務業發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