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風奇
摘 要:在我國農業生產中,土壤是農作物生長成熟的基礎,肥料是農作物增產增收的保障,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所以,農業生產工作者應當積極面對現階段土壤肥料在農業生產中表現出來的不足之處,認真分析,努力探索研究解決方案,以便于更好更優質地進行農業生產。本文著重就土壤肥料在農業生產中的問題進行詳細探究,并提出相應解決對策,希望能為農業生產工作者提供幫助。
關鍵詞:土壤;肥料;農業生產;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S15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保障糧食生產安全是我國基礎農業生產建設的首要前提和重要工作。隨著國家人口的進一步增加,我國糧食生產要求量逐年遞增,為滿足人們對糧食產量的需求,有必要在農業生產中進一步強化土壤肥料的改良應用,以促使我國農業能夠健康穩定發展,實現增產增收。
1 土壤肥料對農業生產的意義
1.1 土壤的意義
土壤是農業生產的基礎,其中含有大量農作物生長所必需的營養元素以及植物生長發育所需要的養分,大多數植物在沒有土壤的生長環境下便無法存活,土壤的重要性可見一斑。良好的土壤環境,能夠給植物提供生長發育必需的水分和營養,促使其正常生長,其中含有的氮、磷、鉀等微量元素能夠滿足農作物的生長需求,大量微生物進行土壤的疏松改良,使得植物根系能夠有足夠的氧氣供應。一個良好的土壤環境對于農作物正常的生長發育十分重要,因此必須要保護好農業生產的土壤環境,減少污染,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合理密植,使農作物能夠健康茁壯成長,提高農產品產量。
1.2 肥料的意義
肥料對于農作物的生長具有顯著的促進意義,能夠提升土壤肥力,改善農作物產品質量,提高產量。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通過施肥來提高農作物產量和質量,是較為常用和較為有效的方法之一。對農作物進行施肥,可以及時補充農作物生長發育階段所缺的營養元素以及植物養分,能夠促進農作物全面健康地生長成熟,增產增收。肥料還能改良土壤肥力,為農作物生長創造更加良好的土壤環境,避免因長期耕種造成土壤肥力明顯下降,變得貧瘠稀薄??茖W合理地使用肥料,還可以提高農作物抗蟲害、抗病害的能力,綜合提高農作物抵抗力,進而提高農產品質量。
2 土壤肥料在農業生產中面臨的問題
2.1 施肥不當,造成環境污染
在農業生產中,施肥要做到科學合理,并不是施肥量越多,農作物的產量就越高。不科學的施肥方式,不僅不會提高農作物的產量,還會造成土壤結構的破壞,降低土壤肥力。過量的化肥使用還會造成環境污染,破壞當地自然生態。施肥要結合農作物自身的生長需求,科學合理地使用肥料,在施肥過程中要依據農作物具體情況進行合理施肥。目前,在我國農業生產中,不科學的施肥現象比較普遍。
2.2 環境惡化,水土流失嚴重
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如果不進行科學合理的土地使用和管理,實行輪作和加強水土保持工作,很有可能導致環境惡化,造成農業耕作水土的流失。傳統農業生產落后的管理模式,以及使用肥料不當造成的環境污染,都加劇了農業生產環境惡化,使得土壤肥力大幅度下降,水土流失嚴重,農產品質量和產量都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響。據相關統計,我國平均每年流失的土壤總量達50億t,水土流失總面積已達356萬km2。
2.3 比例不均,產品質量下降
隨著科技的發展進步,我國農民逐漸了解科學的農業生產種植模式,也在逐漸使用肥料進行土壤改良。但是很多農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沒有具體全面地了解農作物營養管理辦法,盲目跟風施肥,使得農作物所需氮、磷、鉀等生命必需微量元素搭配比例不均,不能有效促進農產品的生長發育,致使農產品質量下降。嚴重者甚至還有可能造成土壤肥力過盛,形成不利于農作物生長的環境條件,造成農作物營養吸收不均衡,最終導致農作物死亡。
3 提升土壤肥料在農業生產中利用效率的對策
3.1 科學配比,合理施肥
農業生產工作者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分析,對于肥料的肥力與農作物生長需要進行嚴謹詳細地計算,最終確定施肥量和施肥時間。科學配比,合理施肥不僅能夠促進農作物茁壯成長,增產增收,還能提升農作物產品質量水平,減少病蟲害的侵擾,實現顆粒飽滿、口感極佳的一流水平;同時,還能夠使施加的化學肥料大部分被農作物吸收,減少因施肥不當而造成的環境污染現象,保護農作物生長發育的土壤環境,進一步保障我國農業生產能夠穩定健康發展。
目前較為廣泛應用的測土配方法為農業工作者科學配比,合理施肥提供了堅實可靠的數據支持。測土配方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對于區域性的農業生產施肥具有良好的效果和積極的影響。合理施肥還要求針對植株的根、莖、葉等不同部位的營養需求,采用相對節約的滴灌技術進行施肥,包括葉面施肥、根系施肥和桿莖施肥等,這樣可以使肥料吸收更快,效果表現更加明顯。同時還可以采取酶化抑制劑、硝化抑制劑等助劑,降低肥料中亞硝酸鹽的揮發,抑制農作物對有害元素的吸收,從而改善農作物品質,促進農作物茁壯成長。
3.2 提高技術,創新品種
我國農業生產在注重施肥方法的同時,還需要積極進行施肥技術和肥料品種的探索創新,早日擺脫傳統落后的工藝水平,不斷提高我國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在提高施肥技術方面,農業生產者可以根據土壤地質和所用肥料的不同,有選擇地進行施肥技術的改良。如,在土壤較為貧瘠的地區,采取深耕施肥技術,加深肥料施用的深度,使肥料作用效果大大提升,減少肥料的揮發和浪費,促使土壤肥力得到明顯提高。
現階段我國農業生產領域使用的肥料品種較少,肥力較為單一,為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相關工作者應當積極創新肥料的品種,努力提高肥料的功能效用。傳統肥料中一般含有亞硝酸鹽和一些對土壤環境不利的元素,新的肥料品種應當盡可能地避免這些元素的出現。如,較為新穎的“鉀寶”化肥品種,其主要成分是氮≥12%、磷≥5%、鉀≥30%、鈣≥20%,同時對于農作物生長發育中需要的微量元素銅、鐵、錳、鋅、鎂等,也有20%左右的含量,另外加入了有效活菌、氨基酸、海藻素等有助于植物生長發育的其它物質,對于改良土壤、促進作物生長和強壯植株有著十分顯著的效果。
3.3 保護環境,改善土壤
在進行農業生產過程中,要時刻注意保護環境,維護健康良好的生態系統,避免環境惡化的情況發生。農業生產的生態環境較為脆弱,一旦發生惡化崩潰,便會造成極為嚴重的后果,土地只能被迫荒廢。所以,在進行施肥時,要注重改良土壤工作,綜合分析土壤成分,及時進行翻土和必要的養分補充,保持土壤肥力,以便于土壤能夠長久持續的使用。
在進行肥料的應用時,要選擇環境友好型的肥料品種,在源頭上避免施肥活動對環境造成破壞。日常農家有機肥的使用可以有效避免環境污染,增強土壤肥力,但對于農作物生長所需,仍不夠全面。現階段,微生物肥料開始廣泛應用于我國農業生產之中,其主要的作用原理就是通過利用微生物的生物活性,改善土壤環境,使土壤中蘊含一定的肥力以供應農作物的生長發育。微生物肥料具體可以細分為抗生素、氮肥、鉀肥、磷肥和菌肥等,區別于傳統的化學肥料,微生物肥料可以有效降低施肥對環境的污染影響,在本質上提高土壤肥力和活性,促進農作物健康成長,進而實現增產增收的農業生產目標。
4 結語
綜上所述,土壤肥料對于我國農業生產影響巨大,關乎農業生產的質量和產量,必須引起足夠重視。農業生產領域工作者應當積極引導基層民眾科學合理地進行肥料的施用,定期有序地進行土壤環境的改善,加大宣傳推廣力度,使土壤肥料的積極價值意義深入人心,從而促使民眾能夠養成良好的農業生產種植習慣,減少不必要的環境污染,進一步提高我國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
參考文獻
[1]王鑫.土壤肥料在農業生產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種子科技,2019(7):2.
[2]王洪梅.土壤肥料在農業生產中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7(13):72.
[3]包長春.土壤肥料在農業可持續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J].新農民,2019(27):64-65.
[4]張海燕,李曉勇,馬合軍.土壤肥料技術推廣對策[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8):129.
(責任編輯 常陽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