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敏任
摘 要:森林資源管理是林業的基礎管理,也是林業全局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推進林業信息化建設,對推動森林資源科學管理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以林業信息化建設對森林資源管理的促進作用為背景,通過對林業信息化主要手段進行簡述,分析林業信息化建設在森林資源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問題提出解決森林資源管理信息化建設的相應措施,以期利用現代信息化技術進一步提升森林資源管理水平。
關鍵詞:信息化;森林資源;林業
中圖分類號:S7
文獻標識碼:A
森林資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動物、植物和微生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資源之一,是生物多樣化的基礎,對國家建設和環境改善有著重要的作用[1]。雖然森林資源是可再生資源,但只有進行科學有效地管理,才能促進該資源的持續利用及長遠發展[2]。在林業生產建設過程中,管理好森林資源是核心工作,也是林業全局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3]。
1 林業信息化主要技術手段
1.1 3S一體化技術
3S技術是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遙感((Remote Sensing RS)與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的統稱。3S一體化技術即利用計算機技術將3S技術整合起來,通過從云端采集、加工、傳輸林業各項基本數據,實現人-機-資源管理利用一體化、實時化與空間化。
1.2 數據庫系統
數據庫系統(Database System),是由數據庫及其管理軟件組成的系統,通過硬件、軟件、數據庫和數據管理員等4個組成部分共同實現業務數據信息、行業信息、辦公管理信息及外部信息的集成。建立專業的林業數據庫系統,能夠同時進行多種數據的綜合分析、科學管理,為林業的近期經營和長遠建設提供輔助決策依據。
1.3 通信技術
通信技術(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是指將信息從一個地點傳送到另一個地點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通過通信技術手段,將實現林業資源的感知化(即自動識別森林的類型、獲取實時數據等)、林業管理的智能化(即防盜、防蟲、防火、野生動植物保護等物與森林撫育、公益林建設等行為的智能化管理)、林業信息的物聯化(即將林業多功能生態圈與產業化、經濟化融為一體),達到大林業、大融合、大管護、大效益的森林資源管理水平。
2 林業信息化在森林資源管理中的作用
2.1 提高森林資源管理精度
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林業管理體系,可為森林資源精準化管理提供技術手段,實現森林資源管理現代化。我國森林資源分布比較分散,東北、西南和南方森林資源豐富,占全國森林面積的近70%,西北地區僅占全國森林面積的11%[5],這給林業管理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林業信息化建設,可通過多級信息交互傳輸渠道,實現森林資源狀況智能化、數字化、信息化[6],向林業部門管理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及時提供信息支持與技術服務,同時能夠為各級森林資源管理部門提供真實可靠的決策依據,提升森林資源管理的管理精度。
2.2 加大森林資源管理寬度
森林資源是生態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離不開對森林資源的有效保護。森林資源在生產和發展的過程中,受自然和人為等因素的影響,經常會出現過量砍伐或集中砍伐導致森林資源生長量不能保障,森林不合理開荒,面臨蟲害或火災的威脅,林地變更成建設用地等現象。森林資源管理的目的是保障森林資源的保有量,實現森林資源的永續利用。通過信息化建設,利用現代科技構建森林資源綜合管理平臺,實現對森林資源經營與管理的科學化、信息化、調度網絡化,從而加大森林資源管理的寬度。
2.3 實現森林資源管理厚度
林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性產業,在科技迅猛發展和經濟全球化進程飛速加快的新形勢下,我國林業也進入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將現代化信息技術應用到林業工作、生產等各個環節,有利于轉變過去簡單的、粗放型的經營管理模式,促進林業集約化經營管理,推進現代林業建設,促使林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實現森林資源管理的厚度。
3 林業信息化建設在森林資源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3.1 信息不能有效整合
通常情況下,我國林業部門會定期對森林資源狀況進行調查統計,如國家森林資源連續清查(簡稱一類清查,每5a1次)、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簡稱二類調查,每10a1次)、森林資源年度變更調查(簡稱建檔工作,每年1次)等,但這些數據規范不夠統一,相關資源共享度不高。而且我國現行的森林資源管理基本業務模式是分層實施、逐級上報、各司其職的模式,由此形成了以縣為單位、按業務劃分的一個個信息孤島,自成體系,導致林業信息無法共享,浪費資源,不能滿足時代對森林資源管理的要求。
3.2 區域發展不平衡
林業信息化建設,最關鍵的就是技術和設備,這些都需要資金的支持。受地理因素、氣候環境、經濟發展狀況等各種客觀因素的限制,我國各省、各地區在信息化、大數據等方面基礎建設差異較大,東部較快,西部、中部較慢;同時有些地方政府對林業信息化工作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切實推進林業信息化建設,造成林業信息化建設區域發展不平衡,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3.3 創新程度不高
我國林業信息化建設在行業內起步還算比較早,2006年9月國家林業局信息化與電子政務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擴大會議就指出,“大力開發利用信息資源,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對林業建設的倍增作用,以信息化帶動林業現代化,是大家要認真思考的大課題”[7]。但目前我國在林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基本上是通過外部渠道引進技術,缺乏實際開發的創新,不能適應林業工作點多面廣的實際需求。
4 解決森林資源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措施
4.1 整合資源,提升全國森林資源信息交互力
依據我國森林資源管理工作現狀及林業信息化建設的實際情況,整和各類森林資源調查、清查、變更等信息技術,制定統一的技術標準,提升信息交互能力,以此打破林業信息資源壟斷、分散、封閉和不兼容的現狀。建設一個統一的基礎信息平臺,在此基礎上建立各森林資源管理部門相適應的系統工程,如森林防害與應急、營造林、野生動植物監測監管、林業培訓等系統,并加強數據和系統的規范管理,夯實系統運行平臺,促進森林資源管理信息互連互通,提升林業信息資源整體效益,為森林資源有效管理奠定科學基礎。
4.2 完善設施,推進森林資源管理信息化協同發展
以國家林業部門宏觀規劃為指導,從頂層到基層、縱向和橫向各方面加快完善區域性、專題性林業信息化發展規劃,建立覆蓋國家、省、市、縣和重點鄉鎮的林業專網資源。并加大林業信息化建設專項資金的投入力度,著力推進重點林區、偏遠地區、各基層林業單位的現代化信息網絡建設,解決森林資源管理信息交互“最后一公里”難題,完善全國林業信息化網絡。同時鼓勵市場(包括信息服務公司、新聞媒體、咨詢服務等)對林業信息化建設的投資與運營,推進森林資源管理信息化區域協同發展。
4.3 統籌研發,促進森林資源管理智能化
林業信息化建設要緊密結合政府職能轉變和管理體制改革,圍繞森林資源管理中心工作,服務各項林業業務需求,引進專業人才統籌推進自主研發,以此推動現代林業各項工作與信息技術完美結合,讓科學技術為林業生產經營和生態建設提供指導與技術支撐,全面提升森林資源管理智能化。
5 結束語
目前,各行各業都進入了信息化管理的時代,林業信息化建設實際上就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達到對森林資源的有效管理、分配和使用,使森林資源消長平衡,維護全國生態環境安全。從總體來看,我國林業信息化建設已在加快步伐推進。林業信息化建設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在當今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林業信息化建設將迎來新的更大的發展機遇,完善林業信息建設,將為森林資源管理和現代林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參考文獻
[1]張婉潔,潘瑤,王俊,等.亞太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探析[J].西南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8(2):61-65.
[2]王宇.淺談林業發展在信息化管理中的問題與對策[J].農林科技,2016(32):286.
[3]蔣群,李華.林改背景下森林資源保護管理面臨問題探討[J].農業與技術,2013(5):70-71.
[4]井忠國,王慶斌.淺談林業信息化建設與森林資源管理[J].才智,2013(12):342.
[5]郝燕湘.中國森林資源管理概況[J].綠色財會,2012(12):16-22.
[6]朱社安.林業信息化建設對林業發展的促進意義研究[J].江西建材,2014(23):214.
[7]賈治邦在國家林業局信息化與電子政務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擴大會議上的講話[EB/OL].國家林業局政府網,http://www.forestry.gov.cn/main/4072/content-646720.html.2006-09-29.
(責任編輯 常陽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