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麗



[摘 要] 1978年至今,河北省經濟總體發展平穩。近年來,河北省產業結構、就業結構以及城鎮化水平都發生了明顯變化。通過分析1978-2017年河北省產業結構的演變、就業結構的演變、各產業比較勞動生產率的演變以及城鎮化進程,發現:1978-2017年河北省第一產業比重仍然很大,過度依賴第二產業的發展,第三產業缺乏競爭力;河北省第一產業就業比重下降,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就業比重逐漸上升,到2017年,三大產業就業比重大體相等;2017年,占用全省1%的就業人數,第一產業能創造出0.28%的GDP產值,第二產業能創造出1.40%的GDP產值,第三產業能創造出1.29%的GDP產值,第一產業的產業效率偏低。通過以上分析為河北省產業結構調整、產業轉型發展提供建議。
[關鍵詞] 產業結構;就業結構;比較勞動生產率
[中圖分類號] F207[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9-6043(2020)06-0047-02
一、河北省三次產業結構的變動
三次產業結構的變動與經濟發展具有統一性。伴隨經濟發展、科技進步,產業結構從低級向高級推進。于此同時,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也會推動經濟快速發展。由于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不同,導致產業結構演進也有些許差別,但產業結構變化存在共同的規律,主要有以下三點:第一,產業結構存在從低級到高級演化的規律。第二,三次產業占比的變化規律。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三次產業的產業結構占比變化依次是:金字塔型結構(第一產業占比最高)、鼓型結構(第二產業占比最大)、倒金字塔結構(第三產業占比最大)。這種規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經濟發展程度,當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時,第一產業產值占比最大,第三產業產值占比最小;當經濟發展水平有了一定提升之后,第二產業產值占比迅速上升成為占比最大的產業;當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時,第三產業產值占比超過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進而成為占比最重的產業類型,因此形成“三、二、一”的產業結構形式。第三,生產要素密集類型隨各產業地位變化而變動的規律。產業可以按照生產要素密集程度劃分為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資本密集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隨著經濟發展,產業結構也不斷升級,按照生產要素密集程度來看,首先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占主導地位,其次是以資本密集型產業為主,最后是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為主。
改革開放以來,河北省的產業結構不斷進行優化調整,三次產業占比發生了明顯變化,如圖1所示:
從圖1可以看出,第一產業比重不斷下降,第三產業比重不斷提高,第二產業基本保持穩定。從產業結構的變化來看,1978-2017年,河北省產業結構的變化趨勢主要是:
第一產業GDP所占比重起伏較大。1978年第一產業GDP比重為28.52%,1983年上升為36.05%,1993年下降到17.84%,1995年上升至22.16%,之后占比逐年下降,直到2017年下降到9.20%,先上升后下降,總體呈下降趨勢。由此可以看出,河北省經濟發展對第一產業的依賴程度逐漸下降。
第二產業GDP所占比重平穩波動,1978年第二產業GDP所占比重為50.46%,1991年下降到42.90%,之后第二產業GDP所占比重趨于平緩,2017年為46.58%。可以發現,第二產業一直是河北省的主導產業,但是近年來,第二產業占比下降。
第三產業GDP從1978年占總體的21.02%上升到1991年的35.00%,再到2017年的44.21%,總體呈上升趨勢。由此得出,河北省對第三產業服務業的依賴程度逐年上升,重要性逐年加強。
從2017年可以看出,三大產業的GDP占比從大到小依次是: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第一產業,并且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所占比重接近。所以,河北省近年來產業轉型升級初顯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如第三產業內部結構不合理等。
總體看,河北省產業結構占比變化大體符合產業結構變化規律。但從2017年河北省產業占比數據可以看出:河北省經濟發展過度依賴第二產業,第二產業仍然是河北省的主導產業。同時,雖然第三產業GDP占比逐年升高,但是第三產業缺乏競爭力,發展后勁不足。
二、河北省就業結構的演變
隨著河北省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就業結構也在不斷演進。
從河北省三次產業就業的變化趨勢來看,隨著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加速和農業勞動生產率不斷提升,第一產業的勞動人數逐年下降,1978年第一產業的就業比重為76.88%,到2017年下降到32.49%。就業人數的調整,使得第一產業產生大量剩余勞動力,剩余勞動力出現就業轉移,對非農業部門產生了較大的就業壓力。
第二產業的就業比重有了一定提高,1978—2017年,第二產業的就業比重從13.88%上升到33.2%。從1978年至今,第二產業就業比重平穩升高。
第三產業的就業比重在逐步上升,1978年第三產業的就業比重為9.24%,到2017年就業比重達到34.31%,上升了20多個百分點,說明第一產業的剩余勞動力轉移到了第二和第三產業。
三、河北省三次產業比較勞動生產率分析
比較勞動生產率,是指某產業產值比重與此部門勞動力的比率,反映某部門1%的勞動力所生產的產值在整個國民總產值中的占比。比較勞動生產率大致能客觀地反映一個部門當年勞動生產率的高低,當比較勞動生產率大于或等于1時,產業結構效益就高;當比較勞動生產率小于1時,產業結構效益就低。各產業比較勞動生產率差距越小,說明經濟發展水平越高。
從河北省三次產業比較勞動生產率的曲線圖來看,自1978年,第一產業的比較勞動生產率變化幅度較小,基本處于0.30%-0.50%之間,1978年第一產業比較勞動生產率是0.37%,2017年第一產業比較勞動生產率是0.28%;第二產業的比較勞動生產率呈現下降趨勢,1978年第二產業比較勞動生產率是3.6%,2017年第二產業比較勞動生產率是1.4%;1978-1991年第三產業的比較勞動生產率有一定幅度的上升,由2.27%到2.39%,1991-2017年均呈現下降態勢,從2.39%到1.29%。2017年,占用全省1%的就業人數,第一產業能創造出0.28%的GDP產值,第二產業能創造出1.40%的GDP產值,第三產業能創造出1.29%的GDP產值。由此看出,第一產業的產業效率偏低,發展較為緩慢,農村潛在勞動力也拉低了第一產業勞動效率,第一產業勞動力轉移,技術創新壓力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