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
摘 要:大力培育適應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要求的新型職業農民是解決“三農”問題,發展現代農業的時代要求,在眾多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單位或機構中,農類職業學校在培養目標、專業設置、培養層次、師資力量、校內實訓基地、校外實習基地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因此,農類學校應當充分發揮其優勢,成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中的主力軍。
關鍵詞:農村經濟綜合管理專業;農業專業群發展研究基地;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S-9]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廣西玉林農業學校要想為開發研究基地持續性輸送大批農村經濟綜合管理專業人才,就需要學校重視與企業的無縫對接,加強特色化課程改革,充分發揮農業經濟專業的重要作用。
1 農村經濟綜合管理專業在農類專業群發展研究基地中的重要性意義
為了適應廣西地區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區的要求,亟需大批現代優勢特色農業人才,特別是現代農村經濟綜合管理專業,對區域管理機構、設備安裝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可以為農業種植業的選擇、生產、加工、銷售、經營、管理和農村經濟創造新的業態;廣西玉林農業學校要加強社會服務能力,攜手多方力量,成立區域內有影響力的專業群開發研究基地。構建“產教結合、循環結合、學習結合、培訓結合、研究結合、產銷結合”的農業特色人才培養模式,同時還要構建與現代特色農業相銜接的專業群課程體系,構建學做結合、學訓結合、研產銷結合的教學模式;學校要提高專業群體服務,立足于當前“鄉村振興(扶貧)”和現代農業產業化要求,實現高質量人才的對接,促進地區經濟不斷發展。
2 農村經濟綜合管理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 師資隊伍建設滯后
要建設一流的農業專業群,學校必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但是當前的教師大多缺乏實踐經驗,無法很好地指導學生。特別是大部分教師的雙師職稱,只是通過技能型人才的職業考試認證獲得,相應的操作能力欠缺。
2.2 課程之間缺乏有效銜接
農業專業群發展效應研究要立足于學校人才培養,加強特色化課程改革。但當前部分學校設置較多的基礎實驗課,而生產性實驗課較少,甚至沒有。同時學校理論課與實驗課缺乏有效銜接,導致許多基礎實驗課內容雷同,減少了實訓項目和實訓實施時間。而且學校也沒有根據農業專業群發展研究基地的需求去結合當地農業特色,調整和優化現代特色農業專業群的課程體系,使相關專業學生無法適應社會與企業的需要。
2.3 缺乏實訓基地
要建設一流的農業專業群,就需要德才兼備的應用型人才。但是當前學校的自建基地數量相對較少,不利于學生的日常訓練。而且經常用實驗室代替培訓基地進行培訓教學,實驗室的設備大多是小型設備,與企業生產設備不同,無法滿足實訓需求。
3 加強農村經濟綜合管理專業在農類專業群發展研究基地中作用的措施
3.1 改編特色化課程,不斷優化調整教學模式
要發揮農村經濟綜合管理專業的重要性,玉林農業學校就要根據政府有關規劃文件,改編特色化課程,不斷優化調整教學模式。院校要通過對工業企業的深入調查,確定研究人才培養模式,結合專業群的優勢和特點,制定農村經濟綜合管理專業的發展規劃,并且學校要切實做到因地制宜,依托玉林市“多彩鄉村”的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園區,加強校企合作的力度;院校要建立健全“產教一體化”的校企合作機制和管理體系,實現現代示范特色農業與現代服務業人才培養的有效銜接,同時發揮農村經濟綜合管理專業的作用,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方式,探索具有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特點的人才培養模式,提高綜合性人才的質量與數量。學校要根據玉林市的農業優勢,在課程中融入果樹無公害栽培技術和生產技術規程等相關內容。學校還可以向院校教師開發豐富的資源庫,引導教師根據多種形式不斷創新課程內容,形成“學、訓、研、產、銷一體化”的教學模式,進而構建與現代特色農業相銜接的專業群課程體系。學校也要整合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在課程改革中融入電商內容,拓寬學生的知識儲備;學校要積極開展致富創業帶頭人和青年農民培訓,參與農業科技和農業旅游,引導旅游業和農民電子商務建設,提高農類專業群的社會服務能力,切實服務于“鄉村振興(扶貧)”和現代農業產業,發揮好農村經濟綜合管理專業的重要作用。
如,中職學校要立足于農類專業群發展,不斷調整優化農村綜合管理專業課程,編制合理的課程建設計劃,構建豐富的資源和多種形式的課程資源庫。由此切實建立“學做一體、學訓研產銷”的教學模式,改革教學評價體系,探索專業群“1+X”方案,構建與現代特色農業相銜接的專業群課程體系。同時學校可以聘請相關企業專家,全面實施任務型課程,將教學內容納入行業標準。學校和企業應該共同建立產學研合作單位,不斷完善常規教學管理體制。學校要以現代農業技術與服務專業群合作委員會為基礎,建立健全專業群整體發展機制,進而促進現代農業技術的應用研究與推廣,發揮農村經濟綜合管理專業的重要作用。
3.2 加強校企合作,搭建農類專業群發展平臺
要發揮農村經濟綜合管理專業的重要性,學校要加強校企合作,搭建農類專業群發展平臺。校企共建“學、訓、研、產、商”一體化的培訓基地,建立健全產學研一體化和校企合作機制與管理體制,實現現代示范特色農業與現代服務業人才培養的有效銜接,探索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各院校要加強免費培訓基地建設,確保培訓基地貼近學校,實現校園統一管理,降低學生參加培訓的成本,同時學校組建的培訓基地要盡量實行真正的生產經營,與實際生產接近。學校要對教學計劃進行不斷研究和修訂,合理安排實驗、實訓、實習等環節,動員學生申請創新培訓項目,培養學生成為企業所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如,中職學校要立足于農類專業群發展,可以每年對畢業生進行跟蹤調查,落實行業人才需求,對工作崗位和工作內容進行專業調查,從專業設置、人才培養課程改革、實踐與培養等方面進行深入探討與交流。學校要與企業共同參與專業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監測與評價,實現人員互用,共建教學團隊、實習培訓基地,為學生提供實習培訓機會。學校要考慮到現代農業技術服務專業群人才培養模式具有“辦學結合、多證結合”的特點,“辦學結合”是專業群體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為促進學生獲得專業資格證書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學校要形成先進、科學、完善的現代農業技術社會服務網絡,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各個方面,更好地服務于玉林地區的各類農業科技項目,加快發展農村市場經濟。
3.3 提高師資力量,提高專業學生的社會服務能力
要發揮農村經濟綜合管理專業的重要性,學校就要提高師資力量,形成多元化辦學主體。構建校企合作機制,成立政府、企業、產業組成的現代農業技術服務專業群,為現代農業技術服務專業群建設搭建好組織平臺。同時學校要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可以通過專業共建、教師企業實習、在崗實習管理、實習責任保險等方式,形成相對完善的人才質量監控體系和人才質量評價體系。可以與地方政府企業攜手共建一支實力雄厚的師資隊伍,解決技術難題,加強與企業的聯系,實現雙方共贏。學校要加強“技術創新型”專業教師的培養,結合廣西農業產業具體情況,開展社會服務能力建設研究。
如,可以立足于農類專業群發展,對學校教師進行有針對性地培訓,迅速解決“雙師型”教師的質量問題,優化“雙師型”教師隊伍結構。與此同時,要建立面向企業的專業教師實訓體系,提高激勵力度。
4 結論
廣西玉林農業學校要培養農村經濟綜合管理人才,就需要綜合考慮建設玉林市的農業特點,建設一流的農業專業群,為當地農業開發學生就業提供有利條件。同時學校也要發揮農村經濟綜合管理專業的人才優勢,凸顯其在農業專業群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曹正明.高職涉農專業群產教融合發展的實踐與思考[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21(06):28-31.
[2]瞿宏杰.鄉村振興背景下涉農專業發展策略研究——以襄陽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03):41-44,48.
[3]黃栩,李牧,呂相勇.農類職業學校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中的優勢探析——以廣西玉林農業學校為例[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8(04):16-17,40.
(責任編輯 常陽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