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成
班主任對學生的影響,往往不是通過一次次的班會、個別談話、班級活動實現的,而是通過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實現——班主任自己就是生動的教育資源,是學生各方面的榜樣,被學生所感知到的班主任的全部言行舉止,都會對學生產生持續的影響。
這既是班主任職業幸福的來源之一,也對班主任的素養提出了極高要求。
班主任對于生命的理解,總會在與學生共同學習生活的過程中,通過各種方式影響學生。學生通過班主任學習如何認識身邊的每個人,包括對這些人的成績、家境、為人處世方式等的認識。班主任對人性、社會、歷史、時代等的看法,也會成為學生追隨、批判的對象。因此,班主任不可不慎、不可不覺。
班主任的生存方式是活的教材。班主任作為教師,如何對待自己的教育教學;作為同事,如何與其他教師合作共事;作為學校成員,如何支持、參與學校工作;作為家庭成員或公民,如何承擔責任、做出貢獻——這一切,都在班主任的行為之中,并可能被學生學習。特別是在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班主任如何聯系每個孩子和家庭,如何與家長溝通,如何組織學生建立多樣的學習小組、合作團隊,如何促進學生本階段的學習,等等,會真實立體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深刻影響學生。曾有班主任告訴我,她的學生在一次活動中說,自己的班主任在學習如何用信息技術開展線上教學,在真誠關心每個學生,在努力解決各類問題,因此,班主任就是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也許10年、20年之后,學生還會對某種情景下班主任的所作所為津津樂道。因此,班主任需要不斷學會做人、學會成長、學會生活,進而影響學生的成長。
班主任的思維方式也會深刻影響學生的思維方式。有一次,我和班主任工作研究領域的幾位學者、編輯一起,在一所小學組織一場五年級學生的座談會。學生在發言過程中竟然會不斷冒出“生成”“創造性”“互動”等詞語。活動是臨時組織的,因此可以相信,這就是孩子們已有的、隨時隨地會出現的語言。當時,編輯朋友非常好奇,就問學生為什么會用這些詞語。學生說,是老師經常這樣說,并提醒他們要學會思考。班主任要處理的事務性工作很多,要面對的情景很多,而思維的力量是一種強大的理性力量,不同的思維方式也將產生不同的效果。在這些語言背后,蘊含的是如何看待多元與豐富,如何認識過程與發展,如何定位主體與環境,因此,有著豐富的思維方式的內涵。班主任需要保持對自己思維方式及語言系統的高度自覺,因為這是持續影響學生發展的重要力量。
班主任的終身學習成就著自己,影響著學生。此處的終身學習,不僅意味著班主任需要接受專業培訓,而且意味著有能力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一種方式向任何人學習。這將是個體生命得以成長的最終保障,更是班主任要傳給學生的無價之寶。從一定意義上說,班主任一旦停止了學習,生命也就進入停滯狀態了,生命的創造性與意義也將不斷被消解。而這對于生命而言,是具有毀滅性的。對于班主任而言,保持讀書的習慣很重要,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打開視野、更新知識;保持與專家、同事合作研究的習慣很重要,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相互學習、相互支持,并不斷探索未知領域;保持好奇心與想象力很重要,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發掘自己的潛能,跟上時代發展的節奏;保持學習的自覺性很重要,千萬不要丟掉最寶貴的學習力,不要浪費工作、生活帶給個體的學習資源。當學生通過班主任的身體力行體悟到終身學習的內涵與意蘊時,班主任的工作價值就超越了時間限制,從而抵達人性不斷自我完善的核心領域。
班主任工作是有著鮮明獨特性的專業領域,班主任需要以自己的實力贏得學生的認可,創造職業幸福甚至人生幸福。當更多的中小學班主任擁有了生命自覺,我們才能期待學生成長得更健康、更有力量。
(作者系華東師范大學教授,上海終身教育研究院執行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