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琴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教育的理想境界是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即學生能自己認識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覺改造自己。所以,作為班主任,我一直以來都在努力搭建學生自主管理的平臺,使學生成為班級的主人,讓學生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感受當家做主的喜悅感和成就感。
人人出謀劃策,制訂合理班規
班級只有建立合理的常規,管理才有章可循。陶行知說過,有的時候,學生自己所立規矩比學校所立規則更加近情、易行,更加深入人心,效果就會更好。我讓學生根據在校的學習、生活情況制訂了可行的《班級文明公約》,如,每天戴紅領巾、勤剪指甲、集合做到靜齊快等。教師不定期抽查,抽查出來的規范示范員享有檢查的資格,監督做得不夠好的同學。這樣,一批又一批的同學合格了,良好的班風也漸漸形成了。
齊心協力,解決班級問題
一個班里有幾十個學生,免不了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出現。有了問題怎么辦?專制型的教師可能會自己說了算。這樣,表面上看問題解決了,但學生處于被動服從的地位,很可能口服心不服,只是礙于老師的威嚴,不敢跟老師提意見。長此以往,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深,班級工作的開展會困難重重。
民主型的教師在處理問題前會廣泛聽取學生的意見,然后再做決定。在工作中,我努力向這個方向靠攏。當班里出現問題時,我先讓每個同學談談自己的看法,對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提出建議。然后,通過分析比較學生的意見,總結問題的解決方法。學生們所提的建議常給我啟發。同時,將自己的教育意愿以集體輿論的形式表達出來,通過集體去影響每一個學生,學生會真切感到集體對自己的關注。讓學生參與問題處理,既體現了和諧班集體中的民主,也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自己作為班級小主人的重要性。
同抓共管,創建和諧班集體
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要不斷培養班干部管理班級的能力,更好地帶動全班學生為實現共同的奮斗目標而努力。班主任要從工作內容、工作方法、工作藝術上對班干部進行指導,經常召開班干部會議,給班干部提出合理的建議,幫助他們處理好學習和工作的關系。同時在學習、生活上嚴格要求他們,使他們真正成為班集體的核心。當班干部有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后,班主任要放手讓他們自己干,不要束縛他們的手腳,讓他們充分探索班級工作的新路子。
比如,我在班內實行“分級管理制”。一級管理:7名班委負責全班的學習、勞動、體育等各項工作的監督總結;二級管理:小組長分管各組的學習和衛生;三級管理:科代表負責各學科學習,及時協助科任教師的教學工作;四級管理:把班內一些細小瑣碎卻又十分重要的工作分配到個人。每個人承擔一份責任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認為自己就是班集體的主人,體會當家的喜悅感、成就感。
我們要致力于實現學生的自我管理,讓學生正確認識與評估自我,并依據自身個性和潛質選擇合適的發展方向,具有達成目標的持續行動力。
(作者單位:湖北省潛江市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中心)
責任編輯? 何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