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鳳梅

多年前,我還在小學任教。有一年,我接手了一個新班,原班主任指著一名亭亭玉立的女孩子悄悄地對我說:“你可別逼她上學,更不要逼她交作業,只要一提學習她就想跳樓。安全第一,千萬別鬧出什么事來!”
一個年僅10歲的孩子為什么會這么厭惡學習?我的第一反應是:作業多。一調查,各科老師每天布置的作業加起來不超過一小時就完成了。我又想:是不是家長過于看重成績,給她的壓力太大?一問原班主任才知道,她的家長屬于“放任自流”型。這個女孩子還真有些特殊,需要好好尋找原因了。
我詢問了教過她的老師,結果我驚奇地發現:美術老師說她的畫畫得好,音樂老師說她的舞跳得好,體育老師說她的短、中、長跑都行,手工老師說她的手工做得巧。可是語文老師說她不愛上課,數學老師說她不愛寫作業,英語老師說她不愿背單詞。集音、體、美特長于一身的孩子絕對是一個有個性的人,她不愿上課、不愿寫作業、不愿背單詞的背后一定有解不開的心結。
我繼續調查,又發現,這個孩子長期游離于集體之外。難道是這個孩子在集體生活中“被肯定”的心理需要未能得到滿足,致使心理有了陰影?她用不好好學習來發泄自己的不滿?如果我只是簡單地鼓勵她,她會不會覺得我很假,反而更游離于集體之外呢?
我想到了心理學中的“羅森塔爾效應”。對,就用積極的心理期待來解開這個女孩子的心結!
一天,美術老師拿著她的作業,正在表揚她呢!我正好路過,忙接過美術老師的話說:“畫得真好!你來做美術科代表當之無愧,可以嗎?”她動了動嘴,可能是要推辭,但同學們的掌聲讓她把要說的話咽了下去。就這樣,下節美術課前,她就站在講臺前,履行學科代表的職責——檢查同學的課前準備。
當了美術科代表后,她有一次沒交作業,我摸著她的頭,輕輕對她說:“我們的體育健將,還會寫不好這點作業?”她不好意思地笑了。放學前,她補交了作業。
學校舉行元旦聯歡會,編排了一套舞蹈,需要找跳得好的學生做領舞。我拉著她找到負責排練的老師,說:“我們的小舞蹈家當領舞再合適不過了。”在排練舞蹈期間,她每天早來晚走,可從沒有拖欠作業。
元旦聯歡會,要布置教室了,她拿來的裝飾品最多,布置教室時,她的點子最多,聯歡活動中她最活躍。望著她的笑臉,我無比欣慰。是啊!人類本質上最迫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對學生的肯定需要的是真誠,是自然,是藝術。
這個女孩最后以全優的成績畢業,走進了中學的大門。她也給我留下了啟發:師愛應該是適合孩子成長的補給。這就要求班主任既是所教學科的專業人才,又是學校與家庭之間的聯絡員,更是一名心理醫生。教師要從教育學生轉為研究學生,運用心理知識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適時、適度地挖掘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和諧發展,只有這樣,才真正無愧于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美稱。
(作者單位:湖北省鐘祥市舊口鎮羅集中心幼兒園)
責任編輯? 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