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海成
[摘 要] 苗木培育是林業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更是造林工作開展的前提與基礎。所以,為了保證造林質量,推動林業工程建設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充分重視林業工程苗木培育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培育高品質的林業苗木,并加強苗木移栽造林技術研究,保證移栽造林質量。鑒于此,本文就林業工程建設中苗木培育技術及移栽造林技術進行詳細的分析,為林業工程建設提供一些參考,助力林業工程建設持續穩步發展,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
[關鍵詞] 林業工程;苗木培育;移植造林
[中圖分類號] S72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12-67-2
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對于生態環境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生態環境保護及生態文明建設成為時代發展的主題。為保護生態環境,滿足人們對綠化及生態環境質量的要求,加強植樹造林至關重要。在此背景下,林業工程建設成為當前林業部門的工作重點。而林業工程建設中最為關鍵的工作內容是苗木培育和苗木移植造林,因此需優化苗木培育和苗木移植造林技術,最大限度地保證林業工程建設質量,從根本上改善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持續健康發展[1]。
1 林業工程苗木培育技術
在林業工程建設中,苗木培育是一項最為基礎的工作,對于林業工程造林效果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1.1 因地制宜選擇苗木培育基地
選擇育苗地時,應首選交通便利、位置較佳的區域,并確保育苗地周圍有無污染源存在,確保土壤“旱能保,澇能排”。同時,要充分考慮育苗地的土壤肥力條件、溫度、水分及光照條件等,確保為苗木培育提供有利條件,保證育苗效果,提高育苗質量。另外,應合理設置育苗地的道路,同時合理設置育苗地的灌溉排水系統和相關附屬設施,為苗木培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2]。
1.2 合理整地
不同苗木有著不同的環境需求和個性化需求,如果育苗地土壤不利于苗木生長,可對土壤進行改良,如用熟土來改良育苗地的土壤團粒結構,同時進行深耕,將腐熟的農家肥作為底肥施入土壤,增加土壤肥力,對苗木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而且在育苗過程中要對土壤加強消毒,降低和控制土源病蟲害,促進苗木健康生長,增強苗木自身抵抗力。土壤消毒可選擇應用生物制劑或者高效、低殘留的藥劑,徹底消除土壤中的病原菌和地下害蟲,為苗木生長創造有利環境[3]。
1.3 科學選種與種子處理
由于種子質量直接影響苗木最終存活率和保存率,因此必須重視選種環節。一般選擇母樹優良的種子,判定種子優良與否的依據是母樹的性狀及種子的外形,選擇顆粒飽滿、無病害的種子。隨后對種子進行催芽處理,對種子的發芽率進行有效檢驗,以提高播種質量。
1.4 合理育種
育種前根據實際科學擬定育種計劃,并與當地實際情況充分結合,加強監測當地氣候環境,精確確定育種時間。同時,根據當地育苗時節和天氣情況,科學控制溫度,保證種子萌發率。例如,在晴朗、高溫干旱的條件下,通過覆膜灌溉等手段對溫度進行調整,確保種子萌發處于合適的溫濕度條件下,提高種子萌發率。
1.5 施肥管理
施肥同樣是苗木培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環,只有做好施肥工作,才能滿足幼苗生長發育的養分需求。在苗木培育過程中,施肥應遵循“定時定量”原則,合理控制施肥量,不能多施,否則易出現“燒苗”情況,影響苗木生長;同時,不能施肥過少,否則無法達到理想的施肥效果。一般在開展整地工作時,需要施加基肥(主要使用經過腐熟處理的有機肥);種子出苗后,結合其實際生長狀況,適當開展追肥工作(主要使用氮肥、磷肥等化肥)。
另外,苗期管理過程中需要注意對溫度和濕度的控制,遇到大風、低溫的天氣,需要對苗木進行防風管理,以降低風沙對苗木的侵害。
2 林業工程苗木移植造林技術要點
建設高質量的林業工程離不開高質量的苗木培育,這是林業工程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在加強苗木定向培育的同時,還應充分掌握林業工程苗木移栽造林技術,以保證造林效果[4]。
2.1 合理選定苗木移植造林時間
結合林業工程造林實際、苗木自身生長特性及天氣情況,合理確定苗木移栽時間,通常苗木移栽造林在春秋兩季進行,因為此時的溫度條件對苗木萌發、生長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能有效保證其移栽成活率。
2.2 苗木移植前的處理
造林地整地工作完成,并確定了苗木品種和造林時間后,即可進行苗木移植。但在將苗木從原生長地移走之前,要先對苗木進行必要的處理,以保證苗木移植成活率。首先,要對苗木采取一定的保護措施,重點對苗木的根部進行保護,以減少苗木體內水分的散失。在起苗、包裝、運輸到造林前,都要嚴格按照技術要求進行操作,并盡量在陰涼、濕潤的環境中進行,各道工序都要以保護苗木主根系、減少苗木水分散失為基本操作原則,盡量減少對苗木的碰撞,尤其是根、芽、莖等部位更要做好防護措施。另外,要對根系進行一定的技術性保護處理,包括浸水、修根和土球包裹等,必要時接種菌根菌或噴灑農藥,避免根部遭受病蟲害侵襲。除了做好苗木根系保護工作,苗木移植前還要對苗木進行一定的處理,包括截干、去梢、剪枝、噴水等,以減少苗木的水分蒸發,促進新梢生長,達到修理干形或冠形的效果。如果苗木在運送至林場之后并非立即進行栽植,還要做好苗木的存儲保管工作,以免苗木因失水過多而枯死。一般多采用假植的方式來進行苗木保管,即將苗木的根系或者所有苗木都埋在濕潤的沙土中,以減少根系和枝干的水分蒸發[5,6]。
2.3 移栽造林方法
一般采用穴植,挖長寬均不小于40~60 cm、深30~50 cm的植穴,穴底要平。杉株行距規格為1.7 m×2.0 m,密度控制在2 700~3 000株/hm2;松、闊株行距為2.0 m×2.0 m,密度控制在2 400~2 550株/hm2。栽植時苗木要保持端正,根系順向水平舒展,苗梢向山下(不反山)。一年生苗木(一般苗高在30~45 cm),苗莖入土1/3左右;苗高大于40 cm的,以苗莖入土15~20 cm為宜。
2.4 撫育管理
移栽造林完成后若沒有足夠的雨水,則要在栽種后兩三天進行澆水,以提高苗木存活率;如果遇到大雨天氣,要做好苗木保護工作,防止其被雨水沖走或吹倒。一旦出現這種情況,要及時將苗木扒出扶正;如果有樹盤被大雨沖毀,則要及時修筑好。如果有未進行穴面覆蓋的植樹穴,大雨過后土壤易板結、干裂和滋生雜草,這就要及時做好松土和消除雜草的工作。
另外,在養護過程中如果發現苗木出現病害現象,應立即將染病苗木拔除并燒毀,以防止病菌傳播。對于已患病但尚可挽救的植株立即涂藥救治,防止病斑擴大、病菌擴散。以楊樹根腐病為例,可在早春和夏末以樹干為中心挖幾條放射狀溝,溝中灌藥,常用藥劑有50%克菌丹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代森銨500倍液等。
3 結語
為了保證林業工程造林效果,應不斷提高苗木培育與移栽造林技術。工作人員應加強對這些專業技術的學習與研究,以切實提升苗木培育和工程造林成效。
參考文獻
[1]王振亞.林業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術應用[J].植物醫生,2018(10):15.
[2]呂文鄭.林業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術[J].農家參謀,2018(9):120.
[3]孫巧玉,劉勇.控釋肥和灌溉方式對栓皮櫟容器苗苗木質量及造林效果的影響[J].林業科學研究,2018(5):140-147.
[4]高海蓉.林業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術解析[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4):231,238.
[5]葉彩虹,唐麗輝.簡析林業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9(10):189.
[6]陳世雄.林業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術應用探討[J].綠色科技,2019(3):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