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希釗
[摘 要] 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為各個行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提供了新的契機。農業作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支柱型產業,也應緊跟時代發展步伐,積極推動產業結構的改革與升級,才能滿足新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但是,受制于農民綜合素質普遍偏低以及對市場經濟認知不足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我國農村經濟長期無法突破困境,制約了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為了徹底改變這一現狀,推動農村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為我國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和發展提供充足的動力,相關部門必須深入分析我國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提出促進農業經濟管理水平提升的對策,為現代農業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關鍵詞] 農業經濟;管理;作用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12-41-2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國家越來越重視農業經濟發展。雖然新技術、新設備在農業生產中的推廣和應用,推動了農業經濟穩步發展。然而,由于我國農民普遍存在受教育水平偏低,也制約了新設備、新技術在農業生產中應用效率的提高。所以,切實加大當前農村經濟管理工作中新技術、新設備應用知識推廣和普及的力度,對于農村經濟全面發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1 提升農業經濟管理水平的有效辦法
1.1 加強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
農業經濟管理人員必須通過積極學習新技術、新理念,才能將新技術、新設備在農業生產中減輕農民體力勞動、提高農作物產量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促進農民經濟效益穩步提高。另外,隨著新技術、新設備的推廣和應用,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也得到了顯著提高。
1.2 建立健全農業經濟管理體系
建立完善的農業經濟管理體系是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之一。首先,農業經濟管理人員應積極提高自身管理意識,加強對先進管理理念的學習,再根據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實際情況,完善現有的農業經濟管理體系,推動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高效開展。其次,針對我國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頻繁出現的經濟糾紛,需要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與水平,避免農業經濟糾紛的產生。最后,農業經濟管理人員必須充分發揮農業經濟管理體系的作用,規范農民在農業生產中的操作行為,為農業生產新技術、新設備的有效應用奠定良好的基礎。
1.3 提高民眾的環保意識
農業經濟管理人員必須深刻認識到工業迅速發展對環境治理產生的不利影響,增強自身環保意識,才能確保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順利實現。一是合理規劃工業用地,針對工業用地較多的地區,相關部門應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盡可能選擇遠離農業用地的區域發展工業產業,避免因為發展工業而破壞農業用地。二是加大對農民環保意識的培養力度,針對農作物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廢棄物,必須嚴格按照環境保護的標準和要求進行處理。三是加大環境保護資源的投入力度。針對已經發生環境污染的區域,相關部門應及時進行處理和整治,為農作物生產營造良好的環境,才能在有效提升農作物產量的同時,為農業經濟穩定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1.4 建設高素質的農業經濟管理團隊
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綜合競爭實力是影響農業經濟管理工作效率和質量的關鍵因素。政府部門應從以下兩方面著手組建高素質農業經濟管理團隊。一方面,制定切實可行的激勵機制,鼓勵大學生回鄉發展,為高素質農業經濟管理團隊的組建提供人力資源支持。特別是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的人才,可以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調動大學生回鄉發展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切實做好農業經濟管理人員崗前培訓與考核工作,在培訓考核確定農業經濟管理人員達到要求后,才能允許其從事農業經濟管理工作。
2 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2.1 提供理論指導
2.1.1 調動農民積極性。農民不僅是農村經濟發展的主力軍,更是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動力來源。所以,為了確保農村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順利實現,相關部門必須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調動和激發農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嚴格按照馬克思主義提出的勞動創造財富理論的要求,鼓勵和引導農民通過自身的努力滿足自身發展需求,推動農村經濟穩定發展[1]。此外,由于很多農民在長期的農業生產過程中,并未真正意識到自身努力奮斗對于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忽略了自身農業種植技術水平的提高對農村經濟發展產生的影響,嚴重影響了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開展。
2.1.2 明確農村經濟發展地位。為了推動農村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相關部門必須在大力發展農業經濟的過程中,明確農村經濟發展的地位,推動未來我國農村經濟高速健康發展。此外,雖然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已經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效。但是,由于我國農村經濟在長期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急需解決的問題。所以,農業經濟管理人員在開展農村經濟管理工作時,必須深刻認識到農業經濟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加大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扶持力度,為農村經濟長期穩定發展提供充足的動力。
2.1.3 指明農村經濟發展方向。農村經濟發展方向是否明確是決定農村經濟能否長期穩定發展的關鍵。由于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主要發揮指引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規避各類問題發生的作用,所以相關部門必須把明確農業經濟管理方向作為農村經濟管理的首要工作,才能確保我國農村經濟穩步發展。此外,雖然近年來在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中,政府部門針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投入力度不斷提高,但是由于沒有明確的農業經濟發展方向引導,導致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嚴重的資源浪費問題,對我國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開展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
2.2 提供制度保障
2.2.1 規范農業經濟發展行為。農業經濟發展體系不完善、農村經濟管理過于混亂無法形成合力是我國傳統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增加了農村經濟發展模式優化升級的難度,而且對農村經濟發展產生了反作用。也恰恰是因為傳統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很多違規違法行為,所以對農業市場經濟秩序的建立產生了不利影響,挫傷了農民在農業生產中的積極性。所以,相關部門必須創新開展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方式,約束和規范農村經濟發展行為,明確農村經濟發展標準,才能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質量穩步提升的同時,為我國農業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2]。
2.2.2 建立完善的農村經濟發展制度。相關部門必須根據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現狀,制定科學合理的保障制度,為農村經濟發展的有序推進提供制度保障,才能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穩步提升。通過對當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需求和特點的分析發現,政府部門必須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這一核心原則,建立完善的農業經濟發展保障制度,推動農村經濟健康穩定發展。由于農村經濟發展制度的建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不斷探索和研究,優化農村經濟管理制度體系,才能在有效減少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矛盾和不協調問題的同時,擴大農業經濟發展制度的覆蓋面,發揮農業經濟發展制度在我國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為我國農業經濟全面發展提供制度保障[3]。
2.2.3 制定切實可行的農業經濟發展扶持政策。為了充分發揮農業經濟管理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積極作用,相關部門在開展農業經濟管理工作時,必須緊緊圍繞農業經濟管理的核心,制定科學合理的制度,推動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高效開展。完善的農業管理扶持政策,不僅是確保農村經濟發展目標實現的關鍵,更是有效解決影響農村經濟發展問題的重要手段。所以,為了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工作的有序開展,為農村經濟發展主體創作良好的發展條件,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和主動性,相關部門必須制定傾向于農業經濟管理的政策和制度,為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高效開展提供制度支持[4]。
3 結語
農業經濟管理是確保農村經濟穩定發展的關鍵。相關部門必須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加大農業生產技術和設備改革創新的力度,推動農村經濟健康穩定發展,為我國全面小康社會建設工作的開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參考文獻
[1]張娜.試析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1):25,27.
[2]房麗.探究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J].山西農經,2020(1):66,68.
[3]戚江利.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探析[J].科技經濟導刊,2020(2):211.
[4]鄭軍.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探微[J].財經界(學術版),2019(2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