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建新 陶晶


劉小東總是以寫實繪畫作為自己的繪畫形式,他運用獨特的視角,通過寫實繪畫準確描繪不同時代的人物,揭露著時代的變遷對大眾造成的巨大影響。劉小東在畫中不僅建立了畫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而且建立了觀看繪畫作品的人與畫中人之間的聯系。觀者在欣賞作品時仿佛可以透過畫家當時作畫的眼睛去觀摩,使畫形成了一個空間,讓人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不由心生驚訝。觀者不只是從劉小東的觀察和表達方式理解他作品中的情感,劉小東獨樹一幟的繪畫形式讓他與觀者、畫中人的情感在作品中自然交融。
一、劉小東的藝術思路
中學畢業后,劉小東成功進入中央美術學院第三畫室學習。中央美術學院第三畫室的創造者董希文主張革新民族風,使其具有現代風格,這種思想深刻影響了很多藝術創作者,他們都想走具有中國風的現代藝術創作道路。但是,當劉小東進入美院學習時,他的導師并不拘泥于前輩的思想。因此,劉小東并沒有被前輩的思想所禁錮,而是在自己喜愛的西方傳統繪畫領域中不斷探索。學生時代,對劉小東影響最大的西方藝術家有塞尚、梵高、蒙克和卡拉瓦喬等。這一時期,劉小東的畫作多少會帶有這些藝術家的味道。中央美術學院八年的學習對劉小東來說具有重大意義。劉小東在《尊重現實》中寫道:“從中央美術學院附中到中央美術學院的8年科班教育,我獲得了許多知識,最直接的就是‘功夫。”劉小東的作品大都運用寫實創作手法,畫面往往展示出這個時代的普通人物形象。
二、劉小東畫作賞析
(一)《三峽移民》
《三峽移民》(見圖1)是劉小東的代表性繪畫作品之一,表現出其對社會重大事件的高度關注。作品中有六個人在水壩上搬運鋼筋,他們停下來看著觀眾,兩人戴著口罩。身后背景的左半部分由一片在建的工程場地構成,左半部分的滔滔江水彰顯出當地環境的優美。劉小東關心普羅大眾,他采取現場繪畫這一方式來記錄和表現建設三峽工程時的狀態。
(二)《違章》
《違章》(見圖2)是劉小東表現社會關懷和批判的一幅作品。他認為,生命的軌跡應該由個人選擇,但他所畫的違章民工不是如此,他們仿佛木偶一般,對自己的生命充滿迷茫,沒有生活目標,就像圖中坐在大卡車上的人一樣,被帶向遠方。卡車有終點,他們卻不知道自己的方向,不斷迷茫地前行。作品中的民工在車上笑著,仿佛一片和諧。但是,人群中有煤氣罐,安全措施只有兩個安全帽,和易燃易爆物品如此近距離接觸,他們卻仿佛渾然不知。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易英認為,“近距離”就意味著不加選擇地貼近生活,將一種空虛與無聊展示出來,暗含著對理想與信仰的反諷。劉小東用繪畫形式將時代問題展現出來。
(三)《出北川》
汶川大地震發生兩年后,劉小東來到了受地震影響很大的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縣,創作出作品《出北川》(見圖3)。
畫面中,七個年輕女孩坐在一輛破舊的三輪車旁邊,背后是高山、支離破碎的廢墟、扭曲的樹干和倒塌的房屋。汶川大地震不僅造成很多人的生離死別,更破壞了他們原有的居住環境,打亂了原本樸素幸福的生活。這幅作品記錄了汶川大地震發生兩年后北川的改變。劉小東用寫實繪畫進行記錄,雖然天災無情,但人們依舊勇敢地活著,向往著美好的明天并為之不停地奮斗著,對人的生存意義和積極生活態度加以肯定。
三、結語
寫實的本質是什么呢?有人說是再現,有人說是無邊界的。筆者認為,作為傳統的繪畫方式,寫實的本質就是再現,但寫實也擁有自己獨特的意義。寫實僅僅是一種再現嗎?那在科技如此發達的時代有了攝像機之后,寫實繪畫存在的意義在哪里呢?難道是要和攝像機比誰呈現得更加細致、顏色更加精確嗎?筆者認可工匠精神,畢竟達到一種繪畫的極致境界是非常偉大的。寫實繪畫方式僅僅是細膩嗎?不,寫實也常常用豪邁的筆觸去抒發情感。這難道就不是寫實嗎?筆者認為,寫實的概念是無限的。在畫家對畫面注入自己獨特的情感后,就算是描繪同一個物體,他們也會采用不同的形式,其畫作會和原物有著或大或小的差別,但其中流淌的是畫家自己的情感,賦予被描繪對象新的意義,使其不僅僅是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一個物品。
劉小東在《現實主義精神》一文中闡述了自己對現實主義及其精神的看法:“現實主義是真實地反 本文以畫家劉小東的寫實繪畫作品為為例,研究了油畫中的寫實創作方法。劉小東鐘愛寫實繪畫創作,其油畫具有很強的表現力,注重寫實。他的寫實風格也被世人所熟知,值得人們學習和借鑒。
(四川師范大學)
作者簡介:童建新(1994-),男,四川成都人,碩士,研究方向:油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