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教育信息化已經成為社會大勢所趨,深入探討當前師范生微課技能培養對策已經迫在眉睫。要通過信息技術課程培育學生微課制作的技術,提高其信息技術使用能力,把學科教學內容轉變為教學內容,讓理論和實踐更好地結合在一起。要提升師范生運用微課的能力,就必須研究新型師范專業教師的培育策略。早在2010年,我國就編制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其指出要加速完成教育信息化的進程,強化我國教育資源的研發和運用。當前,師范院校均在大力推動教育信息化、標準化建設,實現教學能力的提升,爭取盡快完成“翻轉課堂”“名校網絡課堂”等教學,全力推行“直播式”“錄播式”教學模式,盡快實現高質量教育資源的全面普及。
一、微課的相關概念
關于微課的含義,其一直以來都沒有統一的說法,然而大多專家均提出微課屬于一個短小的教學視頻,不同的地方僅在于對它所做的限定存在差異。大部分專家給出的定義是:微課屬于一種依托微型教學視頻而形成的、以某個學科知識、能力或者教學環節而設置和研發的,具備短小精悍、可視化特征的數字化學習資源。“短、小、精悍”是微課的主要特征。“短”指的是微課的教學時間非常短,而要錄制的視頻耗時也極短。一般情況下,3~5分鐘的視頻是最受大家歡迎的。時間太長的微課視頻通常會讓人覺得煩躁,而時間太過短暫又無法完整地呈現出一個知識點。“小”指的是微課要確定的選題非常小,同時也指微課視頻自身的容量不夠大;“精悍”對應學科的重難點,指的是選題必須要精細,進行有價值的研究等,并且,所備的課要有非常強的交互性,使用范圍要明確。
二、微課的制作模式
視頻可以通過各種途徑進行整理,依據視頻錄制并整理的各種模式,可以將微課制作模式歸為下面幾類。
(一)DV攝像機拍攝
DV攝像機拍攝需要拍攝者具有較為專業的攝像能力,以更好地開展錄制教學活動。拍攝的視頻一般要通過后期處理才可以當作微課視頻來使用。
(二)智能手機拍攝
智能手機拍攝模式也被稱作“手機+白紙”的制作模式。其通過拍攝支架把智能手機固定起來,將內容投射到教師事先準備的白紙上進行教學。此種制作方式比較容易操作,技術難度并不是太大,且便于和他人共享,最適合初學微課制作的教師使用。
(三)錄屏軟件錄制式
錄屏軟件錄制的難度小,錄制的人員需要操作錄制屏幕的軟件,并配置相應的麥克風或者話筒,從而完成相應的課程錄制,編制好相應的課件。一般情況下,教師在電腦屏幕前開啟錄屏軟件進行教學講解,就直接完成了教學視頻錄制。
(四)混合式制作
此種方式一般通過專業攝像機來完成視頻拍攝,同時利用后期編輯軟件來添加各類圖片、動畫等,其涉及攝像拍攝、圖像處理、影視后期編輯和合成等諸多技術的運用。其制作技術難度大、微課開發耗費的時間較長,但制作而成的微課視頻品質高。其對教師的要求較高,教師需要有熟練操作計算機的能力。
三、師范生微課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師范院校微課平臺建設不健全
盡管大多數學校已經對制作微課非常重視,努力推行微課教學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從學生的角度看,對于微課建設的成果卻并沒有全部享受到位。其根源在于學校沒有建成能夠讓教師和學生共享的微課資源平臺。大多數的師范生沒有熟練掌握微課的制作,也沒有共享相應成果的途徑。
(二)師范生的微課教學能力得不到有效培養
審視目前師范生微課教學情況得知,大多數師范生對微課的認知都比較明確,但是實踐的過程中卻很難找到合適的機會,作品品質并不高。分析其原因,師范教學專業的職稱較高、學歷也高的教師雖多,然而能夠進行微課專業教學的教師卻不多。僧多粥少,不能滿足學生對教師技能鍛煉的需要。在微課技能的鍛煉方面,教師雖然在教學方面給予引導,卻無法根據學生的現實情況給予對應的教學。教師在對遞交的微課作品進行點評的過程中,由于課時不多,僅能挑選部分典型的案例作出講解,無法及時對每一個學生遇到的難題給予解答。
(三)師范生對微課的認知存在誤區
對于師范生而言,他們對微課的認知存在一些誤區。大多數的師范生盡管知道微課的含義和對應的特征,然而并不會作出更為深入的探究。這樣一來,他們制作的微課作品就無法滿足使用者的真正需要。學者胡鐵生用“非常6+1”的理念來總結微課的資源組成,“1”所對應的就是微課的重要資源——微型教學視頻片段,“6”指的是輔助性教和學的內容,有教學設計、素材課件、練習檢測、教學反思、師生評斷、學習反饋。經過對多個院校課程設置的調查得知,大多數師范生都明白微課的含義和價值,然而上交的微課作品大多并不完善,很多都沒有配置完備的資源。特別是練習檢測、教學反思、師生評斷三個方面的內容,這表明師范生對于微課的具體概念并沒有認識到位。
四、師范生微課培養的策略
(一)健全學校微課共享平臺建設
微課共享平臺是讓師范生掌握微課的內涵并明白如何運用的最為科學的途徑之一。從師范生的角度分析,平臺上應該提供符合學生需求的資源才能夠讓師范生加以運用;給予學生技術培訓,才能讓學生掌握最為先進的微課知識。為了進一步推動師范生教學能力的提高,學校方面必須努力做好自身的宣傳工作,加速完成微課資源建設,構建相應的微課資源庫,通過現有的微課教室,整理各種樣式的軟硬件資源,以實現教學相長。學校要組建相應的微課共享平臺,做好相應的研究工作,讓各種資源能夠集中在一起,實現各類資源的共享。
(二)加強教師的微課教學能力
學生的能力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能力。因此,要提高當前師范生教學能力,就必須努力提高教師的微課教學能力。學校要加大對教師科研工作的重視,深化教師對微課教學的認知,并構建對應的技能指導制度,盡可能提升教師的整體實力。學校可以調動全部的教學資源,把一個專業的所有教師依據教學和科研兩個方面進行劃分,歸為不同的小組,并讓學生和教師進行雙向選擇。每個教師可以管理幾個或10個左右的學生,由他們完成對學生微課技能的提升,解決師范生的微課教學能力得不到有效培養的問題。
(三)加強對學生微課技能使用的引導
教師要強化對學生微課技能的使用引導,提升學生的微課技能使用意識。微課技能使用引導包含兩個部分:一是教學部分,二是技術部分。教學部分包含教學設計、教學素材等多種內容,也就是師范生的教學基本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師范生在日常的過程中多做積累,注意提升系統的教學能力。而從技術部分分析,教師要做好對學生的指導,并引導學生借助網絡平臺來自我提升、自我學習。
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多做反思。最好的學習方式之一就是反思式學習。師范生在接觸新知識的時候,有的知識無法理解是極為正常的。教師要鼓勵學生不能氣餒,在微課技術鍛煉的過程中要多總結經驗,產生新的想法時,可以和教師、同學多做溝通。
另外,教師要引導學生將理論和實踐聯系在一起。當前,師范院校的學生所安排的實習多數是一個學期,周期比較長,其有條件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適當引入微課教學,繼而通過教學實踐最大限度地提高微課教學能力。
五、結語
高校師范生微課技術能力的培養是學生順利走向工作崗位,更好實施教學的需要,也是社會的大勢所趨。對此,教師要努力探究新時代信息化背景下師范生的有效教學,以使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后更快地適應身份的轉變,為人民教師隊伍添加生力軍。
(鄭州師范學院)
作者簡介:張旭華(1980-),女,河南漯河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技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