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立足于“評價促發展”的教育理念,文章結合幼兒園美術多元評價的實踐做了深入的研究,在分析現狀、探討問題的基礎上,對幼兒美術作品多種評價的方法提出可行性建議,以希望能成為幼兒教育工作者的理論及實踐經驗借鑒。
關鍵詞:幼教;中班;美術;評價
美術作品是創作者的心理映照,對其進行有效的評價不僅基于藝術角度,更要對創作者內心世界進行解讀。尤其在中班幼兒的思維有所發展的背景下,教師更應該借這一行為了解幼兒,幫助幼兒樹立健康人生價值觀。下面結合教育實踐進行深入探討。
一、中班幼兒美術作品評價現狀
在幼兒美術作品評價的實踐中,許多教師往往從傳統理念出發,進行“泛化式、單一性”評價,忽視了中班幼兒的年齡段心理、認知發展規律等,并不符合幼兒的心理需求,使得評價效果不佳,具體如下:
(一)作品的評價方式單一乏味。傳統教學實踐中,教師的評價方式上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評價方式單一,有的甚至根本沒有進行評價,也缺少師生之間的互動,例如:在常規的美工活動過程中的“語言鼓勵”、活動結束時的“總結性評價”等只是教師簡單地問幼兒“開心嗎?好看嗎?”等,幼兒之間偶爾會有的互動僅僅是“好”或者是“開心”,這樣并沒有讓幼兒真正表達自己對創作的感受,也沒有從評價中讓幼兒得到發展。
(二)作品的評價時機把握不好。有些教師在美工活動中的評價,把握不好評價點,不知何時評價、采用怎樣的評價。例如有的幼兒在美工制作時用彩紙做出“云”的造型,還向小伙伴們炫耀起來。這時教師就要抓住這個“孩子自我炫耀”的評價點,進行師幼互動評價,這樣就能夠鼓勵這名幼兒更好地創作、完善自己的作品,讓孩子調動其他幼兒參與美工創作的積極性,引導正確的創作方向。而很多教師并不會把握這種評價時機和評價點,只會留到最后做簡單總結,如此造成師幼評價的互動性差、效果低。
(三)作品的評價后續改進不夠。在美工活動實踐中還發現,有的教師雖然進行一些新的評價策略改進,但是針對評價中反饋的問題與不足,往往沒有重視,甚至根本沒有完善和改進,造成后續類似問題再次出現,例如:在一次用毛線制作“人物頭像”時,有的孩子只會做“長頭發”的女娃娃頭像,極少有男生短頭發出現,而在評價中老師也指出了這一情況,但卻沒有對后續的改進有所指導,使得孩子們再做這類手工,依然存在類似問題。如此就需要我們結合美工教育實踐進行深入研究,從中發現并解決問題,使傳統評價方式得以改善,使書法評價真正收獲良好的效果。
二、中班幼兒美術作品評價需求
從中班幼兒的認知水平、興趣特點以及發展需求來看,他們在美工活動中應該可以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并能付諸實踐,同時精細化動作水平有所提升、創造能力也比小班發展較快,在評價過程中就要注意如下的幾點需求:
(一)從作品中發現內心世界需求。幼兒的藝術創作過程以及他們對自身美術作品的表述,都直觀體現著幼兒豐富的象形世界,通過對這些相互聯系,并對幼兒美術作品進行重點解讀,都能夠幫助我們了解幼兒的內心世界。從幼兒的美術作品中,我們要發現幼兒的內心世界,探討他們的個性特征及發展規律。如果再對幼兒美術作品過程中適當摻入一點幼兒自我評價元素,那么幼兒的自主表達過程也會讓教師對其有更深入了解,進而掌握解決幼兒的內心世界。
(二)在評價中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幼兒藝術創作過程中是他們的獨立創作,或者合作完成,在評價過程中也要和教育活動相同,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以他們的基礎、需求作為評價的方向和目標,在幼兒美術作品評價標準的制定、評價實施的對象等方面,給幼兒留足發揮的空間。例如針對中班幼兒的想象能力有所發展的現狀,讓孩子們針對自己的作品進行想象、表達、評比……如此的評價方式更重視幼兒參與,更能讓幼兒在自主意識激發的前提下深刻認識自己或小伙伴的作品,促進他們的藝術核心素養提升。
(三)建立幼兒身心全面發展的健康準則。幼兒的藝術創作活動評價,需要改善傳統評價指標中僅僅依靠科技和工具進行專門評價的劣勢,要從評價的主要功能、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方向入手,針對幼兒在美工創作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創造力、想象力、動手能力進行深入開發與研究,以使幼兒在進行個人提升的過程中有方法、有方向,更有力量。例如在幼兒對“不同美工顏色”的認識與利用活動中,嘗試以“顏色的種類”“顏色的用途”等方面去建立評價體系,再輔以“自我表達”的內容評價,則會讓幼兒在創作能力、表達能力提高的同時,對藝術創作的認識更加全面和深入。
三、中班幼兒美術創作評價策略
在明確了中班幼兒美術評價的現狀及優化方向之后,我們針對不同的美工創作活動進行了不同的評價實踐,最終也發現了“多角色互評”“創新式評價”等比較適用的中班幼兒美術評價策略。
首先,多角色評價策略。主要是指幼兒、教師、家長的多方互動評價策略,在幼兒作品完成后,由不同的角色對其進行評價,從全方位幫助幼兒了解自己的作品。例如:結合孩子們喜歡的“動畫”進行美工創作,讓孩子自評、他評、師評、家長評,多角色之間的評價促使幼兒樂于分享、善于審美。其次,創新式評價策略。從常規的語言評價基礎上進行創新,以“觀察記錄表”“作品大展臺”“創意大聯動”等方式,對幼兒的美工創作進行不同的評價,以使幼兒的創新意識增強、美工制作經驗與興趣增加。
總之,要讓中班幼兒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創新意識提升,真正達到“以評價促發展”的目標,就要我們直面現狀,真正認識到以往評價上的不足,進而發現評價方向、選擇適當的評價策略,最終也定能完成藝術教育的多種目標,滿足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幼兒美術活動有效評價的策略探討[J].戴麗文.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04)
[2]關于幼兒藝術教育若干問題的對話[J].邊霞,劉麗玲.學前教育研究.2003(01)
[3]建構新型幼兒美術活動模式,培養幼兒創新能力的實踐研究[J].王艷.學周刊.2020(02)
[4]淺談如何提高幼兒美術教育質量[J].吳志云.藝術科技.2018(09)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黃埭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