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忠兵
立德樹人是新時代醫學院校培養振興中華民族建設者的重要內容,也是新時代醫學院校教學質量評估的價值取向。教學質量評估最重要的是要發揮導向作用,引導高校堅守立德樹人的主陣地,由專注專業施教轉向立德施教,探索符合新時代立德樹人要求的評估新方式,遵循以人為本、改革創新、因勢而評的三大原則。
以人為本的原則
人是社會發展的第一要素,人民群眾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人民的健康、國民的體質是構筑中國夢的重要基石。醫學院校教學質量評估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
以人民健康為本? 醫學院校的教學及管理都必須做到以人民健康為本。評估教學工作及其環節要貫徹健康中國思想。評估設計要具體滲透“健康中國”教育的評價指標并進行直接評估;依據不同教學內容分層設計指標權重,探索合適專業教學及其實踐活動滲透“健康中國”教育的質量評估權重分配;改變傳統的專業教學評估中思想教育指標模糊的現象,增強滲透“健康中國”教育評估的科學性、可測性,為醫學院校堅持正確的育人方向把脈。
以學生發展為本? 學生是專業成長的主體。評估工作重點應該是引導醫學院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尊重學生,調動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把學生當做成人成才的主人。
評估突出學生為中心。要突出教學人員引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指導學生自主開展各種科研活動,以適應新時代現代信息技術教學、助力學生專業成長。
以教師成長為本?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評估教師隊伍建設就要貫徹“立德先立師,樹人先正己”的思想,引領教師推行立德樹人的教學思想、教學行為、專業匹配。
有信仰的教師才能夠帶出有信仰的學生,教師的政治思想會自覺不自覺地外化為對學生的影響,要評估教師自身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從教師隊伍建設及教師一些列工作行為中評估,引導教師成為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實踐者。
改革創新的原則
改革創新是新時代精神的核心,是發展的第一驅動力。創新精神已經成為中國人民的時代精神。醫學院校教學質量評估同樣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創新醫學院校教學質量評估。
創新評估的思路? 一是評估具有醫學院校的自我性,要體現院校自身的特點。二是評估具有醫學院校的開創性,體現醫學院校教學質量評估立德樹人背景下的首創性。三是評估具有國內外同行的前瞻性,評估工作創新應該順乎新時代醫學院校教育改革之潮流,體現新時代立德樹人之脈動,展示醫學院校發展之未來。四是評估理念具有先進性,正確先進的理念是評估行動的先導。
創新評估的機制? 思路決定出路,有了出路,就要保駕護航,評估機制要為發揮評估的導向作用服務。評估的導向應該是引導教學人員注重學生專業品格和能力的提升。
醫學院校要進一步優化教學質量評估中基層管理模式。依據立德樹人的新要求成立院校質量評估小組,統籌指導、協調生產、制度確立……這些都由評估小組負責。評估小組通過評估引導教師與學生將教書、學習、研究、實踐、成果轉化等資源進行有效整合,促進教師、學生、系科、學院共同發展。
創新評估的方法? 評估著力主要問題的創新解決,確定評估工作的切入點,實現重點突破。評估中要善于發現典型,發揮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評估要把學生實踐技能、問題解決能力、現代醫務工作者素養的培養質量視為重點,我們培養的是即將走上醫療衛生事業崗位的醫務工作者,加大培養學生臨床技能、臨床思維、臨床品德方面的力度。評估注重示范性教師的宣傳與引領,塑造教學質量的典型教師和典型學生。
評估是一種典型的群體以及群體中個體多項指標評估,評估指標兼有量化與模糊的特點,評估的部門及人員多元化,評估側重于個體評估的縱向與橫向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等級與賦分相結合,最終全部轉化成分數排序。
因勢而評的原則
醫學院校教育是為了增進人民的健康福祉。教學質量評估的調整和創新,遵循醫學院校的功能定位、學術地位、結構優化等要求,依據我國新時代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新特點進行評估。
評估教、研、醫融合? 教學、研究、臨床(生產)相結合已經成為醫學教育的新趨勢,醫學院校大多數有自己的附屬醫院,藥科大學基本上都與醫藥產業中的企業緊密聯系。適應新時代人民群眾對健康醫療的理想追求,評估要引導醫學院校人才輸送符合醫療“供給側”結構改革要求,讓一些熱衷于醫與藥的創新人才脫穎而出。評估要關注教、研、醫的融合,關注高、精、尖醫療技術的研究與臨床。評估要堅持知識、臨床和科研并舉,引導醫學院校教學注重知識、科研與臨床、生產的深度融合。
運用自媒體評估載體? 醫學院校教學質量評估要借助自媒體,改進評估方法和信息傳遞,為教學人員及時改進、持續改進服務,助力學院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教學質量是衡量醫學院校教學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評估是質量提升的重要保障,評估工作堅持立德樹人的原則,有助于醫學院校把立德樹人的工作落到實處,有助于醫學院校為健康中國做出更大的貢獻。
(作者單位: 江蘇泰州南京中醫藥大學翰林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