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昌盛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進入城市工作生活的人口不斷增多,城市交通狀況出現了很大的矛盾。政府部門開始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地鐵項目建設,地鐵項目具有投資大,建設周期長,技術要求高等特點,建設中對各參建單位管理水平要求更高,本文提出利用BIM技術,實現地鐵工程項目管理信息化,探討了BIM技術在地鐵車站結構設計中的應用。
BIM技術最早起源可追溯到1962年,美國專家Englebar提出了建筑設計師可利用計算機體系,創建包括建筑結構等參數信息的虛擬三維模型。1975年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教授Eastman研發能記錄建筑參數化數據軟件,其被業界稱為BIM之父。2002年,美國歐克特克有限公司首次在建筑業提出BIM名詞。將BIM技術在業內廣泛宣傳。
BIM是基于數據庫的數據信息管理,利用BIM技術對數據進行管理重要的是計算機技術,建筑信息模型數據庫包含了與建筑工程相關的所有數據資料信息,建筑信息模型數據庫各項目信息內部存在很大的關聯性,任何一個數據的變化都會導致其他數據變化。建筑信息模型數據庫數據信息可實現各參與單位數據信息共享,各參與方能更及時高效地掌握工程項目的開展情況。有助于建設工程項目參與方對變更內容做出迅速反應。有效控制時間與成本預算。
BIM是一種信息化虛擬模型,其眾多屬性與功能的集中體現是信息,BIM將擬建工程進行信息化轉換,BIM技術具有信息完備性,復雜性,關聯性及一致性的特點。BIM技術是工程項目實施前,將建設工程項目實體在設計階段通過軟件建成虛擬化三維模型,包含了工程實體處外觀,結構設計數據信息等與建筑項目相關的所有信息。
BIM模型中的信息對象相互存在關聯關系,管理系統可對模型信息進行解析與計算,生成相應的圖表文件,如某對象信息發生改變,相關聯其他數據自動改變,保證模型信息始終準確與完整。
BIM技術可在建筑設計,維護等任何階段進行有效的應用,可模擬建筑修建運營效果,基于信息的完備性,各項資源合理分配成為可能。
地鐵工程項目具有投資大周期長,信息大系統復雜,技術要求高等特點。地鐵項目大多以政府投資為主,具有非競爭性及經營性等特點,地鐵項目建成后帶來很大的社會效益。我國城市地鐵項目是城市投資額最大的市政基礎設施,大多地區鐵路長度在20公里,隨著城市快速發展,新建地鐵設計功能要求,地面建筑保護等費用急劇增加,如無充足的經濟實力,項目難以如期完成交付運營。地鐵項目具有施工難度大,風險因素多等特點,造成工期建設周期長,通常需4年時間才可建成運營使用。
因城市規模擴張,新建地鐵線路較長,多建在人流量較大的區域,區域地上下建筑物,給排水管道,電線電纜等很多,導致工程施工環境復雜,為確保地鐵工程隧道開挖施工中不發生過量沉降坍塌,對地鐵項目施工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特殊施工條件對施工技術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確保工程如期保質完成離不開細致的工程項目管理,實際工程項目建設中存在很多的管理問題。我國建筑行業迅速發展,項目管理水平不斷提升,傳統的項目管理制度已不能適應當前的經濟環境,當前信息化程度較發達國家存在較大的差距,我國項目管理普遍存在專業程度低等缺點,管理機制缺失,使得建筑工程項目質量難以保證。
目前實際建設項目中較少有項目管理者利用BIM技術進行項目管理。將BIM技術應用于地鐵項目管理中在理論上是可行的。其主要體現在兩者具有共同的目標,都需項目各參與方共同協作。
BIM技術廣泛推廣是因其建立建筑信息模型包含了幾何信息,地理位置等有關建筑物詳細信息,可進行模擬施工,成本分析,盡量節約資源及施工成本。獲得最大經濟效益,通過對項目管理做到責任劃分明確具體,力爭通過一定的管理方式盡量減少施工中的資源浪費。BIM技術提倡利用先進的技術方法,各操作過程進行標準化管理,兩者共同目標是為盡量減少資源浪費,提高收益服務。
BIM涵蓋了項目的生命周期,可加強參與方信息交流。利用BIM技術對項目管理涉及的建設施工單位進行管理,項目精細化提倡團隊協作精神,以整體系統優化為目標,為保質完成項目建設共同努力。在地鐵項目工程建設管理中引入BIM技術為項目各參與方提供信息交流平臺,遇到問題能及時交流,達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在招投標中可利用BIM技術軟件創建地鐵車站模型,直觀地顯示地鐵車站的設計效果。BIM技術可進行成本預算,利用BIM技術對工程進行成本預算,直接進行統計分析,有利于施工單位進行成本控制。
4D施工可視化模擬是BIM技術的重要功能,根據預定的進度計劃對施工全過程進行動態模擬,優化施工方案。如施工場地布置,施工機械作業空間優化等。使工程技術人員在開工前對工程有全面的了解,為施工安全提供了技術保障。
BIM技術的三維管線碰撞檢測廣泛應用于地體工程施工中,地體管線施工空間狹小,如何確保不同管線準確安裝到位,是地鐵安裝工程的巨大挑戰。BIM技術的可視化功能極大地方便了地鐵安裝工程的施工。
地體車站的特殊性決定其運營維護工作非常重要,地體是人流密集的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建設安全應放在首位,包括乘客人身安全及設備車輛安全,如何在事故發生后迅速解決問題,是檢驗車站運營維護工程質量的指標,BIM技術應用基于三維數據技術,車站內部各種機電裝備詳細信息在設計前被錄入設計模型中,后期維護中只需輸入設備名稱即可查詢到設備的相關信息,維護人員可據此對設備進行維護,保證地鐵車站運營安全。
地鐵車站采用Autodesk公司研發的Revit軟件,對地鐵車站的BIM模型建立發揮了重要作用。BIM技術結構混色機與傳統結構設計方法一致,排出檢測出的碰撞問題,交付地鐵車站結構設計成果。
設備管線模型的建立在土建模型基礎上實現結構的設計,各管線專業方案設計中,要設計上游專業方案,設計人員要盡早獲知下游專業預留條件。在綜合管線設備的BIM模型基礎上,進行管線的碰撞檢測。將BIM技術應用平臺作為搭建結構設計及經營業主間的溝通橋梁,將BIM技術獲取的信息數據作為處理問題的依據資料。BIM技術應用平臺系統能充分利用三維模型的技術特點,使工程師間的溝通更加方便,使設計質量得到充分提升。
將BIM技術應用于地鐵車站結構設計中,有助于完善地鐵系統建設。BIM技術在國內地鐵結構設計中尚處于起步階段,可借鑒國外的先進技術經驗,結合國內城市地鐵建設實際情況,優化地鐵車站結構設計,提高城市地鐵運行安全。實現BIM技術在地鐵車站全生命周期的有效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