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結合商丘地區冬瓜種植模式,針對冬瓜地膜覆蓋栽培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技術難點,該文著重從品種選擇、培育壯苗、科學定植、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和適時采收等方面詳細闡述了冬瓜地膜覆蓋高產高效栽培技術要領,以期為進一步完善冬瓜優質高產技術體系提供參考,為廣大冬瓜種植戶提供技術指導。
關鍵詞:冬瓜;地膜;高產高效;栽培
中圖分類號 S642.4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0)11-0054-02
農村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使蔬菜生產尤其是冬瓜生產成為農民發家致富的優勢蔬菜產業之一。冬瓜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種植品種日益豐富,產量明顯提升,促進了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但冬瓜地膜覆蓋栽培對種植戶的技術水平要求較高,種植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對冬瓜的品質和產量造成影響,進而影響農戶的經濟效益。因此,針對冬瓜地膜覆蓋栽培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和問題,筆者著重從品種選擇、培育壯苗、科學定植、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和適時采收等方面,詳細闡述了冬瓜地膜覆蓋高產高效栽培技術要領,以期為進一步完善冬瓜優質高產技術體系提供參考,為廣大的冬瓜種植戶提供技術指導。
1 品種選擇
選擇抗病、優質、高產、商品性好、適合市場需求的品種。小型品種有“北京一串鈴”、“吉林小冬瓜”等。大型品種有“廣東青皮”、“上海白皮冬瓜”等。
2 栽培季節
一般3月上旬育苗,4月中旬定植。春季提前塑料小拱棚栽培,可于2月上旬采用塑料大棚內套小拱棚播種育苗,3月中旬定植。
3 培育壯苗
3.1 催芽播種 播前將種子晾曬2~3h,然后進行消毒處理。可采用溫湯浸種法,將種子放入種子量5~6倍的55℃熱水中,不斷攪拌,維持水溫15℃。浸種后進行催芽處理,將消毒之后的種子包好置于恒溫箱中,溫度保持在30~35℃,催芽5~7d,大部分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冬瓜大田栽培用種量3000g/hm2。每營養缽1粒,播后覆蓋過篩的細土1cm,夜間加蓋小拱棚并蓋上草苫。
3.2 苗期管理 從播種至齊苗,日溫28~32℃,夜溫18~20℃,短時間最低夜溫不低于15℃;齊苗至第1真葉展開,日溫25~28℃,夜溫15~18℃,短時間低溫不低于13℃;第1真葉至第3真葉展開,日溫28~30℃,夜溫13~15℃,短時間最低夜溫不低于11℃;定植前5~7d進行煉苗,小拱棚夜間不蓋,日溫22~25℃,夜溫10~15℃,短時間最低夜溫不低于8℃。早春幼苗在底水澆足的前提下不需要再澆水。
4 科學定植
當苗齡達到30~40d、幼苗有3~4片真葉時即可定植。定植前選擇排灌良好的沙壤土田塊,結合整地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90000kg/hm2、尿素525kg/hm2、過磷酸鈣825kg/hm2、硫酸鉀750kg/hm2。將整平的地澆透水,待表土不發粘時即可起壟作畦。作畦高度10~15cm、寬40~45cm,小型品種溝寬60cm,大型品種溝寬150cm。栽培密度:大型品種4500~6000株/hm2,小型品種12000~15000株/hm2。
5 田間管理
5.1 溫度管理 定植后管理重點是促進緩苗,小拱棚內氣溫白天保持在28~30℃,夜間保持在13~15℃。緩苗后,可選晴天逐漸放風,開花坐果期白天保持在25~28℃,夜間保持在15~18℃。當外界最低氣溫達到15℃以上時便可去掉小拱棚。
5.2 肥水管理 緩苗后澆緩苗水,松土除草,控水蹲苗。當第1個瓜坐住膨大時結束蹲苗,澆催瓜水,結合澆水追施催瓜肥,用硫酸鉀復合肥150kg/hm2。當冬瓜果實進入旺盛生長期后,根據墑情溝澆2~3次,澆水時防止大水漫灌,采收前7d停止澆水[2]。
5.3 植株調整 摘心整枝:當瓜坐住后,要隨時全部摘除瓜前面的側枝,保留2~3蔓。小型品種蔓長到15~18片葉時摘心,大型品種20~25片葉時摘心,及時摘除側枝。瓜迅速膨大后,在最后1個瓜前方留數片葉后摘心。一般早熟品種瓜前留10~15片葉摘心。引蔓、壓蔓:當莖蔓伸長到60~70cm時,按需要的方向挖1個半圓形5~7cm深的溝,把莖節和葉柄順著盤入溝內,蓋土壓緊,使莖前端的2~3片葉露出地面。
5.4 疏花疏果及定瓜 小型品種選留5~6朵雌花,瓜坐住后,在10葉節以后留3~4個發育快、柄粗、子房肥大、果型周正的果實;大型品種選留4~5朵雌花,瓜坐住后,在13葉節以后留1~2個,其余全部摘除。
5.5 翻瓜和墊瓜 爬地栽培因果實是貼地面生長,上下受光不均勻,易造成果實發育和色澤不對稱。栽培中要進行翻瓜,使果實各部分受光均勻,發育勻稱,皮色一致,以提高品質。翻瓜時,每次輕輕翻動約1/4,注意不要扭傷或扭斷莖葉,可每隔5~8d翻1次。翻瓜宜在晴天中午或下午進行。爬地栽培時,果實貼地生長還易受蟲害和病菌的侵染,若再遇到高溫高濕,則極易造成果實腐爛。因此,生產中應用草墊、平整的石塊或木片等物體將果實墊起,讓瓜與地面隔離。
6 病蟲害防治
苗床主要病蟲害有猝倒病、立枯病、蚜蟲,田間主要病蟲害有霜霉病、疫病、枯萎病、炭疽病、病毒病、蚜蟲、白粉虱、黃守瓜[3]。
猝倒病在發病初期,用64%的噁霜靈+50%代森錳鋅500倍液噴霧,每3~5d噴施1次,連續3次。立枯病在發病初期,用72.2%霜霉威水劑800倍液噴霧,每5~7d噴施1次,連續3次。早疫病在發病初期可用72%克露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百菌清粉塵劑15kg/hm2。晚疫病在發病初期可用25%瑞毒霉或70%克霉凈400~500倍液防治,每5~7d噴施1次,連續3次。枯萎病在發病初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每5~7d噴施1次,連續3次。炭疽病在發病初期可用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每5~7d噴施1次,連續3次。病毒病在發病初期可用N-83增抗劑100倍液噴霧。細菌性角斑病在發病初期可用77%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或72%農用硫酸鏈霉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噴霧,每5~7d噴施1次,連續3次。蚜蟲發生時,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噴霧,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噴霧,每5~7d噴施1次,連續3次。黃守瓜發生時,可用10%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噴霧,每5~7d噴施1次,連續3次,防治效果較好。
7 適時采收
小型冬瓜以采收嫩瓜為主,果實生長到1~2kg時即可采收,大型冬瓜至完全成熟時再采收。
參考文獻
[1]劉龍慶,凌家陽.青皮冬瓜高產栽培技術[J].蔬菜,2014(3):54-55.
[2]黃梁新.高產優質青皮冬瓜栽培技術[J].長江蔬菜,2013(19):37-38.
[3]姜皞.上海青皮冬瓜栽培要點與病蟲害防治[J].農業工程技術,2019(5):73. (責編:徐世紅)
作者簡介:孟雪(1989—),女,河南商丘人,實習研究員,從事植物生理栽培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