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軍 李濤 楊文耀 董海娟 劉小燕



摘 要:針對當前生產中糜子絲黑穗病對糜子產量和品質的影響,2018年選用甲基硫菌靈、代森錳鋅、百菌清、多菌靈、烯唑醇、噻蟲胺等6種藥劑,于播種前不同時間段包衣,研究不同藥劑拌種對糜子絲黑穗病的防效,初步篩選出甲基硫菌靈、代森錳鋅、百菌清、多菌靈4種藥劑對黑穗病的防效較好。2019年在此基礎上,開展了甲基硫菌靈、代森錳鋅、百菌清、多菌靈4種藥劑不同藥種比的比較試驗,結果表明,甲基硫菌靈在3種藥種比下,對糜子絲黑穗病的綜合防治效果均較好,是首選的拌種藥劑;代森錳鋅、百菌清、多菌靈在藥種比例為1.5%時,綜合防治效果也較好。
關鍵詞:糜子;絲黑穗病;藥劑拌種
中圖分類號 S43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0)11-0094-04
Study on the Control Effect of Seed Dressing with Fungicides on Head Smut of Millet
Gao Zhijun1 et al.
(1Agricultural Science Graduate College of Erds City, Kambashi 017200, china)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head smut on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the millet in the current production, in 2018, six different fungicides (thiophanate methyl, mancozeb, chlorothalonil, carbendazim, diniconazole and thiamethoxam) were used to study the control effect of the head smut before sowing and after coating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time, and four fungicides (thiophanate methyl, mancozeb, chlorothalonil and carbendazim) were preliminarily selected to prevent the head smut on effect of ear disease was better. On this basis in 2019, by using four different kinds of medicaments, i.e. thiophanate methyl, mancozeb, chlorothalonil and carbendazim, and trying to use different kinds of medicaments ratio.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iophanate methyl had better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effect on smut head smut under the ratio of three kinds of drugs. When the proportion of mancozeb, chlorothalonil, carbendazim is 1.5%, the comprehensive disease prevention effect is also good.
Key words: Millet;Head smut; Seed dressing with medicamen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點及材料 試驗于2018—2019年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進行。試驗材料為伊選黃糜。
1.2 試驗方法 2018年,選用甲基硫菌靈、代森錳鋅、百菌清、多菌靈、烯唑醇、噻蟲胺等6種藥劑,于播種前7d、14d、21d分別拌種,設不拌藥劑的為CK。調查出苗率及畸形苗幼苗比例、穗后調查糜子黑穗病的發病率。選用田間試驗采用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共57個小區,小區面積為10m2。2019年,選用甲基硫菌靈(編號:J)、代森錳鋅(編號:S)、百菌清(編號:Q)、多菌靈(編號:D)4種,設0.5%、1.5%、2.5%3種藥種比(藥劑與種子的重量之比),用B1、B2、B3分別表示不同的藥種比,接種用1表示,未接種用0表示,于播種前1~2d分別拌種,不拌藥劑的為CK,調查出苗率、抽穗后調查糜子黑穗病的發病率。田間試驗采用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共39個小區,小區面積5m2。
2 結果與分析
2.1 2018年試驗結果
2.1.1 出苗率 從表1可以看出,與對照相比,甲基硫菌靈、代森錳鋅、百菌清、多菌靈4種藥劑于播種前7d、14d、21d分別拌種后,糜子種子的田間出苗率在30%~45%,與對照相當。烯唑醇和噻蟲胺于播種前7d、14d、21d分別拌種后,出苗率在20%~30%,出苗率均明顯下降,不適宜做拌種藥劑。
2.1.2 防治效果 從表2可以看出:未用藥劑拌種時,田間黑穗病的發病率較高,為5.13%,用甲基硫菌靈、代森錳鋅、百菌清、多菌靈、烯唑醇和噻蟲胺6種藥劑在播種前不同時間拌種處理后,黑穗病的發病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減輕,發病率表現在0.30%~2.49%,綜合防治效果在50.96%~93.99%。
由此可見,糜子種子在播前不同時間拌種處理下,綜合防效均以甲基硫菌靈最佳,每種藥劑在播前不同時間段拌種差別不大。說明藥劑拌種防黑穗病效果與藥劑本身有關,而與播種前什么時間段拌種關系不大。
2.2 2019年試驗結果
2.2.1 田間出苗率 從表3可以看出,接種后,對照田間出苗率為50.88%,甲基硫菌靈、代森錳鋅、百菌清、多菌靈4種藥劑于不同藥種比拌種后,糜子種子的田間出苗率在46.80%~50.11%,且不同拌種藥劑隨著藥種比例的增大,田間出苗率表現出降低的趨勢。與對照相比,甲基硫菌靈、代森錳鋅、百菌清、多菌靈4藥劑藥種比在0.5%時,較對照田間出苗率有增加的趨勢,增幅分別為2.46%、5.26%、7.28%、4.56%,藥種比在1.5%、2.5%時,田間出苗率均較對照低。
從表3還可以看出,白種子,對照田間出苗率為53.05%,甲基硫菌靈、代森錳鋅、百菌清、多菌靈4種藥劑于不同藥種比拌種后,糜子種子的田間出苗率在51.24%~57.28%,且不同拌種藥劑隨著藥種比例的增大,田間出苗率表現出降低的趨勢。與對照相比,甲基硫菌靈、代森錳鋅、百菌清、多菌靈4藥劑藥種比在0.5%時,較對照田間出苗率有增加的趨勢,增幅分別為6.48%、7.77%、7.98%、3.09%,藥種比在1.5%、2.5%時,田間出苗率與對照相當或略有所降低。另外,糜子(接種種子)的出苗率均較糜子(白種子)偏低。
2.2.2 小區產量 從表5可以看出,伊選黃糜(接種種子)未用藥劑拌種時其小區產量均值為2.52kg,甲基硫菌靈、代森錳鋅、百菌清、多菌靈4種藥劑于不同藥種比拌種后,糜子種子的小區產量均值在2.81~3.16kg,產量較對照增產幅度在11.64%~25.26%,增幅排序依次為:JB31>JB21>DB31>SB31>JB11>QB31>DB21>SB21>DB11>QB21>SB11>QB11。從表6可以看出,伊選黃糜在(白種子)未用藥劑拌種時,其小區產量均值為2.96kg,甲基硫菌靈、代森錳鋅、百菌清、多菌靈4種藥劑于不同藥種比拌種后,糜子種子的小區產量均值在2.97~3.18kg,產量較對照增產幅度在0.34%~7.32%,增幅排序依次為:JB30>DB30>JB20>QB30>JB10>SB30>DB20>SB20>QB20>SB10>DB10>QB10。由此可以看出,伊選黃糜在用4種藥劑以不同藥種比拌種后,小區產量較未使用藥劑拌種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每種藥劑均隨著藥種比例的增加,產量增幅均較對照增大。另外,糜子(接種種子)產量均較糜子(白種子)偏低。
2.2.3 防治效果 觀察糜子全小區不同藥劑在不同藥種比拌種處理下植株發病率、防治效果,調查指標如表6和表7所示。從表6可以看出:伊選黃糜(接種種子)未用藥劑拌種時,田間黑穗病的發病率較高,為12.39%;用甲基硫菌靈、代森錳鋅、百菌清、多菌靈4種藥劑以不同藥種比拌種后,黑穗病的發病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減輕,發病率表現在0.50%~5.10%,綜合防治效果在57.90%~96.07%。4種拌種藥劑均表現出隨著藥種比例增大,黑穗病的發病率減低,綜合防病效果逐漸增強,藥種比均在1.5%時,黑穗病的發病率較輕,綜合防病效果較好。防治效果的排序依次為JB31>JB21>DB31>JB11>DB21>SB31>QB31>DB11>SB21>QB21>SB11>QB11。
從表7可以看出:伊選黃糜(白種子)未用藥劑拌種時,田間黑穗病的發病率較高,為4.07%;用甲基硫菌靈、代森錳鋅、百菌清、多菌靈4藥劑以不同藥種比拌種后,黑穗病的發病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減輕,發病率表現在0.10%~2.72%,綜合防治效果在36.76%~97.95%。4種拌種藥劑均表現出隨著藥種比例增大,黑穗病發病率減低,綜合防病效果逐漸增強,藥種比均在1.5%時,黑穗病發病率較輕,綜合防病效果較好。防治效果排序依次為JB30>JB20>DB30>JB10>QB30>DB20>SB20>SB30>QB20>DB10>QB10>SB10。
綜上所述,伊選黃糜在接種和未接種時,甲基硫菌靈在3種藥種比下,對糜子絲黑穗病的綜合防病效果均較好,是首選的拌種藥劑。另外,代森錳鋅、百菌清、多菌靈均在藥種比例為1.5%時,防治效果較藥種比在0.5%、1.0%時,綜合防病效果亦好。
3 結論
(1)2018年試驗結果表明,烯唑醇和噻蟲胺2種藥劑拌種對糜子種子的發芽率和出苗率均有明顯的下降,不適宜做拌種藥劑。與不拌種相比,甲基硫菌靈、代森錳鋅、百菌清、多菌靈4種藥劑于播種前不同時間段拌種,對種子發芽率和田間出苗率均無影響,糜子種子在播前不同時間拌種處理下,綜合防效均以甲基硫菌靈最好,每種藥劑在播前不同時間段拌種差別不大。說明藥劑拌種防黑穗病效果與藥劑本身有關,而與播種前什么時間段拌種關系不大。初步篩選出甲基硫菌靈、代森錳鋅、百菌清、多菌靈4種藥劑對黑穗病的防效較好。
(2)2019年試驗結果表明,與未使用藥劑拌種相比,田間出苗率均在0.5%藥種比時,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藥種比在1.5%和2.5%時,田間出苗率均較對照偏低。糜子(接種種子)出苗率均較糜子(白種子)出苗率偏低;在用4種藥劑以不同藥種比拌種后,小區產量較未使用藥劑拌種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且每種藥劑均隨著藥種比例的增加,產量增幅均較對照增大。糜子(接種種子)產量均較糜子(白種子)偏低;甲基硫菌靈在3種藥種比下,對糜子絲黑穗病綜合防病效果均較好,是首選的拌種藥劑。另外,代森錳鋅、百菌清、多菌靈均在藥種比例為1.5%時,防治效果較藥種比在0.5%、1.0%時,綜合防病效果亦好。
4 討論
通過2年的試驗可以看出,用4種不同藥劑以3種藥種比對伊選黃糜(接種種子)和伊選黃糜(白種子)拌種后,每種藥劑均表現出在藥種比例較大時,防治黑穗病的效果較好;另外,由于隨著藥種比的增大,田間出苗率表現出降低的趨勢。因此,在防治黑穗病時,建議適當加大藥種比例,稍增加播種量,以達到綜合防效最佳。
(責編:張宏民)
基金項目: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項目(CARS-06-13.5-A15)。
作者簡介:高志軍(1980—),男,內蒙古呼和浩特人,碩士,副研究員,從事糜子品種選育及栽培技術研究工作。 *通訊作者
收稿日期:2020-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