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敏
【摘要】電視民生新聞屬于我國傳統主流媒體新聞報道形式之一,其本質上帶有一定的公信力與權威性。但是隨著新媒體技術的普遍應用,各種網絡化新聞傳播形式的出現,民生新聞的傳播力受到了明顯擠壓,收視份額不斷縮減。本文簡要分析了電視民生新聞與新媒體技術的融合對策,希望可以為相關從業者提供幫助。
【關鍵詞】新媒體 民生新聞采編 融合對策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公眾獲取信息動態的便捷性有明顯提升。廣播電視臺民生新聞采編工作是體現廣播電視節目價值的關鍵,促進采編方式的多樣化才能滿足公眾不同需求,從根本上提高民生新聞節目質量水平。
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電視節目種類的增長使民眾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技術的發展使得新媒體行業茁壯成長,并對傳統媒體發起了沖擊。對此,探討新媒體環境下廣播電視臺民生新聞采編工作的多樣化具備顯著價值。
一、民生新聞在新媒體技術時代下的發展困境
1.收視率明顯下降。民生新聞在發展過程中雖然積累了許多用戶,但是大多數用戶都屬于中老年人,年輕人普遍采用互聯網方式實現信息的獲取,所以年輕人的信息獲取途徑并不單一,電視只是其中占比不高的一種。在新媒體時代環境下,原本主要借助電視進行傳播的民生新聞在受眾數量方面不斷減少,這種分流必然會導致用戶數量的減少以及收視率的下降,在大量終端設備、信息傳播網站及傳播個體的影響下,電視民生新聞的收視率必然會不斷下降。
2.傳播時效性較差。互聯網本身屬于一個開放、公開的平臺,在互聯網中任何人都有可能成為新聞信息的傳播主體,再加上互聯網中的信息傳播不受地點與時間的約束,在這些條件下新聞在互聯網中可以快速且及時地傳播,時效性較強,尤其是部分博人眼球的新聞在短時間內成為爆炸性新聞,傳播速度呈幾何級增長。
對電視民生新聞而言,因為電視播放有固定的時間,再加上素材的加工與處理需要時間,導致許多早上發生的新聞晚上才能播出甚至是隔天播出,時效性較差必然會導致電視民生新聞在傳播信息時存在傳播范圍小與效率低的問題,在新媒體時代下也不具備信息傳播競爭力。
3.缺少互動性。電視民生新聞的傳播特征在于觀眾被動接收信息,很難實現相互之間的溝通交流。在電視新聞模式下,用戶很難實現對新聞事件的點評或討論,也就是用戶只能機械性地接收相關信息。但是在新媒體時代下,人們在網絡中可以隨時瀏覽新聞信息,可以通過互聯網中的留言等功能實現對新聞信息的及時評論,不同年齡段、不同地區的用戶可以在一個平臺上溝通交流。
二、電視民生新聞與新媒體技術的融合對策
1.優化民生新聞采編方法。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傳統媒體的發展。為了更好地推動電視媒體的持續發展,工作人員在民生新聞采編中應該引人新型的采編方式。對當前實際情況分析可知,電視臺在民生新聞內容及制作方式等方面都較為固定。電視節目應該根據不同的內容制作不同的方案,充分考慮到觀眾的需求,提升節目的收視率。
2.提升節目策劃水平。在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民生新聞節目在策劃方面也必須有所創新。要遵循新聞價值和社會效益的統一原則。在選題上要選取那些具有廣泛社會意義,具有局部指導意義,能從宏觀和微觀上解讀政策,解疑釋惑,引導輿論。要從貼近百姓,關注民生人手,真正架起黨、政府和人民群眾間的橋梁和紐帶。民生新聞應當遵循“三貼近”原則,拓寬題材選擇的廣度,將關注點放在與百姓的日常生活、利益密切相關的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事件,展現社會現實和人的生存狀態,揭示人類普遍的生存價值和道德意義,引起人們普遍的情感體驗和審美感受。策劃中一定要吃透“兩頭”,兼顧“上下”,既要傳達黨和政府的聲音,更要反映百姓的所思所想。既當好黨和政府喉舌,又要不斷滿足廣大受眾的需求。制作團隊要有意識強化節目策劃的創新力度,提升公眾的參與積極性,可以借助熱線電話、觀眾現場提問及微信微博平臺等方式實現與觀眾的互動。按照節目主題對節目場景進行創新布置,借助環境的真實性更好地激發觀眾的參與度。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開闊采訪報道思路,發掘新的觸發點。內容要靠形式體現,沒有一個好的形式,選題再高明也會被平常的形式所掩蓋,是選擇現場報道,還是新聞特寫、新聞述評,還是連續報道、系列報道等,都要通盤考慮。同時還要注意選擇獨特新穎的報道角度作為切入點,力求以新引人人勝,真正體現出策劃的魅力。
3.提高采編的藝術性。采編人員應掌握高超的采編藝術,在民生新聞的創作中,要增強畫面思維,用自然、樸實的紀實手法來拍攝,提倡更多地運用現場同期聲、跟拍、抓拍等紀實手法,注重畫面思維的新聞作品將更加生動、現場感更強,能夠有效拉近節目與觀眾的距離。一個好的電視民生新聞應該既有對現實的觀察和描述,又有對根源的探討和思考,將新聞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疊加、推進,引發觀眾的共鳴。
為了充分調動受訪者參與話題的積極性,在采訪前,要掌握受訪者的個人信息,做好提前規劃,從受訪者的角度出發設計問題,注意語言組織的合理性和邏輯性。良好的采編狀態是記者的基本職業素養。采編狀態的調整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人手。一是采訪前就對采編內容了如指掌,做到心中有數,避免出現失誤。二是明確主題,便于訪談中合理把握情感,和觀眾產生強烈共鳴。在策劃主題上要把握新聞的真實性,策劃以事實為基礎,以創意為核心,以達到最佳報道效果為目的。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媒體時代下,電視臺民生新聞與新媒體技術的融合是必然趨勢。民生節目在新媒體時代呈現更加多元化的形態,新聞采編人員應該提升自身的采編能力,創新節目的形式,使節目更有特色,滿足受眾需求。
(作者單位:德陽市廣播電視臺)
【參考文獻】
[1]徐藝.新媒體背景下少兒電視節目實現寓教于樂的對策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8,9(2):113-114;[2]高川.嫌介融合與電視新聞編導的思維創新對策研究[J].科技傳播,2019,15(15):144-145:[3]王昊.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困境與對策探討[J].記者觀察:下,2018,31(10):15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