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新媒體如雨后春筍般迅速發展壯大, 并深刻影響了當今媒體行業的格局,對傳統電視媒體造成了很大影響,也為電視編導的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本文分析了新媒體環境下電視編導工作現狀及問題,闡述了電視編導的創新發展需求,并提出了相應的創新對策。旨在為傳統電視編導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新媒體;電視編導;創新策略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廣播電視已不再是廣大受眾獲取各種信息的主要渠道,人們可以根據自身的喜好隨意選擇媒體,更為迅速地了解自己想要的信息。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對于傳統電視編導既是挑戰,更是機遇。傳統電視媒介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被淘汰,必須注重節目創新,提升傳統媒體的市場競爭力。
一、新媒體環境下電視編導工作現狀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對廣播電視媒體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電視編導作為電視節目的關鍵崗位,同樣受到了沖擊,同時也帶來一些問題。一是時效性較低。傳統的電視節目通常采用采、編、播的制作形式,節目制作周期較長,在傳播內容的時效性上往往落后于新媒體。二是節目形式不夠新穎。新媒體時代帶來了信息爆炸式增長,新的節目形式和傳播內容往往更加善于吸引觀眾眼球,而傳統的電視節目不能及時調整其節目內容和形式,必然會受到沖擊。三是廣播電視節目的內容和形式都極其陳舊,難以適應當前大眾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導致節目的收視率越來越低,進而失去創新的精力和動力。而與此同時,新媒體無論是在傳播手段、信息內容還是形式創新方面都極其多樣化,能夠很好地捕捉大眾的注意力,在當今碎片化的時間下更能吸引大眾眼球。
二、新媒體環境下電視編導的創新發展需求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于文化體驗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廣播電視節目在豐富人們精神世界、提升人們生活品質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在新媒體環境的沖擊下,傳統的電視節目市場逐漸被內容更加多元化、形式更加多樣化的新媒體取代,在發展的路上遇到了難題。傳統電視節目想要在新媒體時代有所發展,加強創新是必由之路。為了實現廣播電視節目的創新,編導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編導的創新思維直接影響著電視節目的展現效果和吸引力。因此,在新媒體發展背景下,對傳統模式進行創新,滲透先進理念,保證節目內容和形式符合觀眾的發展需求,是電視編導努力追求的方向之一,也是傳統電視媒體成敗的關鍵所在。
三、新媒體環境下的電視編導創新策略
(一)拓展傳播渠道,創新節目內容和形式
面對新媒體崛起,給傳統媒體帶來的挑戰,傳統媒體抱有極大信心的同時,加大了創新力度。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其一,節目內容的創新,廣播電視編導在此處的作用顯見一斑,其需要運用自身專業知識和工作生活經驗,精準分析不同年齡段受眾的媒體需求及喜好,從而使創作內容更加有針對性,更具吸引力。其二,節目形式的創新。傳統的僅僅依靠廣播電視編導的創作形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傳媒的發展,編導若要對受眾群體的需求有充分了解,就需要借鑒新媒體中的平臺模式,讓廣大觀眾積極參與整個節目的制作過程,使節目形式更加“接地氣”,節目風格更加適合廣大受眾的口味。
(二)扎實專業基礎,強化責任擔當
媒體,搭建了信息傳播的橋梁,而責任意識應當貫穿始終。尤其對于對信息真實、準確性要求比較高的諸如新聞節目、紀實故事節目等而言,電視編導的責任意識顯得尤為重要。這就要求廣播電視編導在極具責任意識的大前提下,扎實專業基礎,學習新理念與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認真分析當前媒體行業發展趨勢,時刻以受眾需求、口味為中心,注重對受眾意見的采集,創作出深入受眾之心、社會責任感強的電視節目。同時,廣播電視編導還需要對節目的畫質、色彩、特效等全方位、全過程進行監督管理,不斷提升服務質量,提高節目錄制效果,滿足受眾需求,擴大受眾范圍。
(三)努力提升節目品質,搶占市場先機
新形勢下,廣播電視編導打造品牌效應,提升節目品質是其發展的必經之路。品質是品牌的基礎,提升節目品質要在以下幾方面精進:其一,定位準確。選擇受眾群體,充分了解受眾群體的需求,打造可以深入受眾群體內心的節目;其二,依托團隊力量。集思廣益、“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等都充分說明了群眾力量的偉大之所在。廣播電視編導需要集中團隊及群眾關于節目的創意、想法,貼近群眾的同時,不斷提升節目品質。其三,提升節目相關人員的整體素質。畫面的剪輯、拍攝角度的選擇、特效的使用等都需要依托相關人員的專業水平來完成。另外主持人的選擇也至關重要。其主持風格應當與節目整體風格相匹配,比如綜藝類節目需要幽默風趣的主持人,法制類節目需要邏輯能力強的主持人,語言類節目則對其表達能力有很高要求。
(四)融合新媒體,創新節目思路
創新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永恒動力,傳統媒體若要突破桎梏,必然需要在與新媒體融合、借鑒的前提下,不斷創新。無論是諸如《春晚》、《新聞聯播》等大型傳統節目,還是《快樂大本營》、《人說山西好風光》等獨具地方特色的小型節目,都在積極轉變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方法,從受眾體驗感與節目吸引力入手,使得節目內容日益豐富,節目質量日益高級,不斷創作出弘揚正能量,深受觀眾喜愛的節目。
參考文獻:
[1] 李佳南. 論電視編導創新思維機制的培養[J]. 新聞傳播, 2014(10):40.
[2] 雷淑萍. 激發電視編導創新的機制探討[J]. 中國電化教育, 2003(12):61-63.
[3] 李健, 張玉杰, 武平. 試論電視編導創新思維的培養策略[J]. 品牌, 2014(09):27.
[4] 黃佳.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科教電視節目編導策略研究[D]. 浙江師范大學, 2011.
[5] 梁雪純. 新時代下廣播電視編導實踐創新培養策略研究[J]. 新聞研究導刊, 2016(8):345-345.
作者簡介:
馬靜(1985.4-),女,云南大理人,三級文學編輯,廣播電視編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