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指出了棚戶區改造項目具有土石方工程量大、棄渣數量多、不透水地面面積占比高等特點,項目建設過程中易產生水土流失,并對城市生態環境產生負面影響。以南昌市青山湖區高興安置小區城市棚戶區改造安置房建設項目為例,總結分析了水土流失特點,探討了水土保持措施布設理念,針對水土保持措施體系,對棄土的利用和監管提出了建議,以期為城市棚戶區改造項目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借鑒。
關鍵詞:城市棚戶區;改造;水土流失;水土保持
中圖分類號:S1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20) 2-0008-02
1 引言
2009年以來,為了改造城鎮危舊住房、改善困難家庭住房條件,國家實施了棚戶區改造工程,2018年新開工棚戶區改造達627萬套[1]。2019年,棚戶區改造被繼續列入了政府工作報告,南昌市也將穩步推進27278套棚戶區改造。然而,由于棚戶區改造項目所在位置的特殊性,建設過程中易發生渣土隨意處置、排水管網淤塞,以及增加城市內澇與干旱缺水等系列水土流失問題,對城市景觀、生態環境等均將產生負面影響[2-4],因此,做好棚戶區改造項目水土保持工作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選擇南昌市城市棚戶區改造項目,通過闡述項目建設內容及其主要技術指標,總結了水土流失特點,探討了水土保持設計理念,提出了水土保持措施體系,以期為城市棚戶區改造項目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借鑒。
2 研究項目概況
南昌市城區位于贛撫沖積平原,氣候類型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8℃,多年平均降雨量1586 mm,4~6月是降雨集中期,降雨量約占全年的50%;多年平均風速2.1 m/s,土壤類型為紅壤,地帶性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現狀植被類型以園林綠化為主;項目區屬南方紅壤丘陵區,土壤侵蝕類型以水力侵蝕為主,容許土壤流失量為500 t/(km2.a);項目區不涉及國家級和江西省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和重點預防區。南昌市青山湖區高興安置小區城市棚戶區改造安置房建設項目位于青山湖區京東鎮境內,以居民住宅建設為主,規劃用地紅線面積4. 54萬m2,總建筑面積9. 77萬m2,綠地率31. 2%,具體情況詳見表1。
3 水土流失特點分析
3.1 項目占地面積小,但棄土數量大
項目用地紅線面積4. 54 hm2,場地中部區域均布設一層深約5.Om左右的地下室,地下室面積2.27hm2,占項目用地紅線面積的50%。由于地下室建設的影響,項目區土方開挖量較大,達17. 83萬m3,受場地施工條件的限制,開挖土方無法在項目用地紅線內堆置,需要及時外運處置,而后期回填土方則需要回購。因此,項目土石方利用率低、棄土數量大,是該類項目最為顯著的特點之一。
3.2 項目硬化地面多,水資源損失大
項目除綠化用地以植物覆蓋為主外,建筑物用地和道路廣場用地基本為不透水地面,不透水地面面積達3.13 hm2,占項目用地紅線面積的68.9%。項目建成后,區域地面更為平整,且以不透水地面為主,直接改變了項目區原有的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情況,嚴重地改變了項目區產流匯流條件,造成區域雨水資源快速集中外排,增加了城市排水管網的行洪壓力和城市干旱缺水的程度[5-7]。
3.3 項目位置特殊,水土流失危害大
據預測,項目水土流失預測總量約1056 t,新增水土流失量1010 t,其中施工期占90%以上。由于項目位于南昌市城市中心區,項目區周邊分布有建成的居民區和高新大道、京東大道等城市主干道,因此水土流失對項目區周邊環境和雨水管網將造成嚴重影響[4]。同時,該類項目區周邊通常沒有布設棄土場的條件,棄土主要通過附近的生產建設項目綜合利用來處置,然而項目棄土去向通常由土方施工單位臨時決定,棄土處置具有不確定性,成為該類項目水土流失的重要隱患。
4 水土保持措施布設理念
4.1 注重高標準防護
項目位于贛撫沖積平原,不涉及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考慮到棚戶區改造項目是為了改善居住條件服務的,且位于南昌市城區,從水土流失對項目區及其周邊的影響程度的角度,確定項目水土流失防治標準執行南方紅壤區水土流失防治一級標準,考慮項目位于城區,渣土防護率和林草覆蓋率提高2%。由于項目是直接利用棚戶區場地建設,場地內基本沒有可剝離利用的表土,因此,不予考慮表土保護率指標。
4.2 注重施工過程防護
南方地區多雨且分布集中,雨季多大雨甚至暴雨,降雨侵蝕能力強;而施工期間土方搬運頻繁,地表擾動裸露,土壤結構松散,土壤抗侵蝕能力弱,兩種情形重合下極易產生嚴重的水土流失,因此施工期需要全面系統地布設臨時水土保持措施。首先,在施工土方外運出入口布設洗車槽,對土方外運車輛輪胎進行沖洗,以減輕對城市道路環境的影響。其次,要重點做好場地臨時排水和臨時沉沙措施,收集場地內的雨水徑流,沉降徑流中的泥沙后,再順接到附近的城市排水管網。最后,要及時做好裸露地表的臨時苫蓋,防止雨滴擊濺或徑流沖刷,產生水土流失。對土石方工程結束后形成的裸露地表,在地面硬化或園林綠化工程實施前,進行苫蓋防護。
4.3 注重雨水資源利用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通過海綿城市建設,綜合采取“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棚戶區改造項目作為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內容,應該推廣海綿城市理念,減少外排雨水徑流量,改善區域環境。一是嚴格控制硬化地面面積,建設綠色生態的入行步道和地面停車位,提高綠地面積;二是對主干道和休閑廣場的硬化地面,建議采用透水混凝土、透水瀝青、透水磚等新型材料鋪設,增加雨水就地下滲;三是建設下沉式綠地,綠地低于周邊道路和鋪裝地面30~330 mm,蓄滯雨水資源,提高雨水資源利用率。
5 水土保持措施布設
根據項目建設內容和施工布置情況,棚戶區改造項目可劃分為建筑物區、道路廣場區、景觀綠化區和施工臨時用地區,分區針對性地布設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措施體系詳見表2。
5.1 建筑物區
施工過程中,在基坑內側四周設置臨時排水溝,沿排水溝每隔50 m左右或在排水溝的拐角處設置一座小型沉沙池,在排水溝末端設置一座大型沉沙池,基坑內雨水徑流經過排水溝匯集、沉沙池沉沙后,再通過水泵抽排到道路臨時排水溝,最后就近接入市政排水管網。
5.2 道路廣場區
施工過程中,道路廣場裸露區域采用苫布進行覆蓋,防止地表裸露造成水土流失。施工結束后,結合項目區交通布局進行布設雨水管和雨水井,雨水徑流經過雨水管匯集,就近接人市政排水管網;地面停車場鋪設透水植草磚。
5.3 景觀綠化區
施工過程中,對綠化區域進行覆土,集中式綠地按低于硬化地面30~330 mm平整場地,建設下沉式綠地,綠化前采用苫布進行覆蓋;施工結束后,對綠化區域鋪植草皮,栽植綠化喬、灌木,進行園林綠化。
5.4 施工臨時用地區
施工準備期,在施工出入口布設洗車槽,沿施工便道布設臨時排水溝,沿排水溝每隔50 m左右設置1處小型沉沙池,在排水溝的末端設置1處大型沉沙池,場地雨水徑流經排水溝收集、沉沙池沉沙之后,排入到市政雨水管網;施工結束后,對硬化地面進行拆除,場地清理和平整,鋪植草皮進行綠化。
6 結語
由于棚戶區改造項目棄土數量多,相對于預測的水土流失總量,棄土亂倒亂棄的影響是水土流失總量影響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因此,需要重點加強對棄土外運綜合利用的水土保持監管。水土保持方案審批中,該類項目棄土水土流失防治責任通常由建設單位提供的棄土綜合利用協議作支撐,協議中明確了項目棄土數量、去向、防治責任和棄土接收項目的具體情況。而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棄土由項目土方施工單位負責,棄土處置的實際情況基本上與建設單位在棄土綜合利用協議中承諾的內容不一致,棄土處置具有不確定性,成為了水土保持監管的難點。鑒于該類項目棄土綜合利用的實際情況,以及水土保持承諾制度、信用監管制度的實施,建議在水土保持方案審批中實行水土保持承諾制度,由建設單位承諾依法進行棄土綜合利用和在項目開工一周內將實際情況進行報備,否則將受到水土保持法的處罰,這樣既能更好地落實“放管服”改革精神,也能有效地推進棄土綜合利用的水土保持監管。
參考文獻:
[1]鐘巖,席 楓.新時期棚戶區改造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市場周刊.2019(7):188~190.
[2]朱麗,秦富倉,姚云峰.房地產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編制應注意的問題[J].中國水土保持,2009(7):49~51.
[3]朱艷艷,唐道鋒,姜宏雷.城市房地產開發項目水土流失防治對策[J].水土保持應用技術,2010(3):46—47.
[4]趙曉靈.房地產開發建設項目水土流失危害分析[J].廣東水利水電,2009(8):77~79.
[5]趙宇,劉大偉,王光武,等,北京市房地產建設水土流失特點及防治對策[J].北京水務.2014(5):57~60.
[6]王國,王冬梅,孟巖,等.北京市房地產項目雨水徑流的研究[J].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13(2):112~116.
[7]解剛,王向東,北京市房地產類建設項目下凹式綠地的雨水攔蓄能力及挖深研究[J].水土保持通報,2013(2):144~146,150.
作者簡介:吳治玲(1978-),女,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水土保持咨詢與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