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指出了美姑大風項自然保護區內有大量的人工林,因林分郁閉度高,出現林下竹類大量死亡甚至無竹現象。2015年在保護區內林分密度較高、竹類死亡較嚴重的人工林內建立了3個標準地,并實施了人工林下竹類生長恢復干預撫育措施,從2016年開始對3個標準地持續進行了3年的監測。通過對監測數據的統計分析,了解了實施人工林下竹類生長恢復干預撫育措施對林下竹類生長變化規律,分析了人工林郁閉度對大熊貓可食竹的影響,為提高大熊貓棲息地質量提出了合理建議。
關鍵詞:美姑大風頂;人工林;郁閉度;大熊貓可食竹;影響
中圖分類號:S7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 2020) 2-0010-03
1 引言
四川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于1978年經國務院國發[1978]256號文件批準建立,是以大熊貓等珍稀野生動植物為保護對象的野生動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
美姑大風頂自然保護區大熊貓種群屬大熊貓涼山山系種群,保護區是大熊貓涼山種群集中分布區和中心分布區,是涼山大熊貓種群遷徙、交流的紐帶,據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保護區內有大熊貓23只。在天然林停止采伐前美姑縣是涼山州木材主產區之一,特別是保護區新擴建部分有60%的面積是采伐跡地經人工更新或人工促進天然更新恢復形成的林地,目前已成為大熊貓重要的活動區域和棲息地。
2 監測內容及方法
2015年在保護區人工林內設立3個100 m×100 m(編號MG01,MG02,MG03)的標準樣地實施“人工林干預撫育采伐”后,從2016年開始進行了持續3年的監測,經過對3年來的監測數據的統計分析,了解實施人工干預撫育措施對人工林下竹類生長變化規律。
2.1 樣方設置方法
在每個100 m×100 m的標準樣地內4個角和中心點地區設置面積為1m×1m的小樣方各1個,共設置5個小樣方。并在樣地內無竹空地上設置1個20 m×5m竹類監測樣帶(圖1)。
2.2 監測內容
(1)監測人工林下竹類生長恢復干預撫育采伐后,人工林郁閉度恢復變化情況。
(2)監測人工林樹冠側枝從2016年以來各年的生長量。
(3)監測人工林下竹類生長恢復干預撫育采伐后,人工林下竹類生長恢復情況。
2.3 監測方法
2.3.1 人工林郁閉度監測
2.3.1.1 監測時間
全年共監測1次,在每年樹木停止生長后的10月底進行。
2.3.1.2 監測方法
采用照片測定法和人工目測法相結合方法進行,在樣地內從南到北、從東到西按10m等距設置20個郁閉度固定測量點,第一個測量點設置在邊界線內5 m處,每隔10 m設置一個測量點。在郁閉度固定測量點目測郁閉度的同時利用數碼相機在固定高度垂直拍攝林冠照片,通過計算機軟件對林冠照片進行處理來測定該點的郁閉度,20個郁閉度固定測量點的平均值作為樣地郁閉度測量值,再結合目測郁閉度確定林分綜合郁閉度。
2.3.2 人工林樹冠側枝的生長量監測
2.3.2.1 監測時間
全年共監測1次,在樹木停止生長后的10月底進行。
2.3.2.2 監測方法
在郁閉度監測點按東西、南北方向采集5株生長正常的樹木,測量樹冠下方側枝在2016年以來各年度的生長量,每株樹木測量南北和東西方向側枝各1枝。
2.3.3 人工林下竹類生長恢復情況的監測
2.3.3.1 監測時間
全年監測2次,第一次在林下竹類出筍后的6月進行,第二次是在竹類停止生長后的10月進行。
2.3.3. 2監測方法
在每個標準樣地內設置Im×1 m竹類監測小樣方5個,20 m×5m竹類監測樣帶1個。各小樣方和樣帶四周都采用鐵絲網加以保護,以保證監測工作的可持續性和監測數據的準確性。
3 監測結果
3.1 郁閉度變化
3.1.1 MG01號標準地的郁閉度變化項
疏伐前的郁閉度為0. 85,經人丁撫育后郁閉度降為0. 69,2016~2018年的郁閉度監測數據分別為:0.74、0. 75、0.80。該標準地的林分郁閉度已接近疏伐前郁閉度。
3.1.2
MG02號標準地的郁閉度變化
疏伐前的郁閉度為0.80,經人丁撫育后郁閉度降為0. 67,3年的郁閉度監測數據分別為:0.71、0.72、0. 82。該標準地的林分郁閉度已大于疏伐前郁閉度。
3.1.3
MG03號標準地的郁閉度變化
疏伐前的郁閉度為0. 90,經人工撫育后郁閉度降為0. 75,3年的郁閉度監測數據分別為:0.80、0.83、0. 89。該標準地的林分郁閉度基本等于疏伐前郁閉度(圖2)。
3.2 人工林樹冠側枝的生長量
每年各標準樣地內采集樹冠下方側枝10枝,3個樣地共采集30枝,分別按樣地測量其各年度的生長量,計算各樣地樹冠側枝平均生長量。計算結果見表1。
3.3 竹類生長恢復情況的監測結果
3.3.1 活竹故
在3個標準地中的15個1m×Im小樣方和3個5m×20 m樣帶的監測數據統計,監測樣方面積315 m2,2016年樣方內共有活竹139株,2017年樣方內共有活竹199株,2018年樣方內共有活竹330株(圖3)。
3.3.2 一年生竹的變化
從監測統計結果,2016年一年生竹子數量為0,這是因為撫育前林分郁閉度大,當年出筍量少,加之2015年8月對人工林進行撫育作業過程中對林下植物的影響,造成2016年在調查樣方內無一年生竹子,2017年監測到一年生竹38株,2018年監測到一年生竹55株,其增加的效果是非常明顯的。
3.3.3 各年度出竹筍量變化
3.3.3.1
2016年各標準地出竹筍量統計結果
在3個標準地的監測樣方中共監測到當年出筍數量為61株。其中:MGOl號標準地出筍量為17株,占當年出筍的28%,MG02號標準地出筍量為21株,占當年出筍的34%,MG03號標準地出筍量為23株,占當年出筍的38%。
3.3.3.2
2017年各標準地出竹筍量統計結果
在3個標準地的監測樣方中共監測到當年出筍數量為64株。其中:MGOI號標準地當年出筍量為8株,占當年出筍的12.5%,MG02號標準地當年出筍量為34株,占當年出筍的53.1%,MG03號標準地當年出筍量為22株,占當年出筍的34. 4%。比2016年多出筍3株。
3.3.3.3
2018年各標準地出竹筍量統計結果
在3個標準地的監測樣方中共監測到當年出筍數量為86株。其中:MGOI號標準地,當年出筍量為32株,占當年出筍的37%,MG02號標準地,當年出筍量為26株,占當年出筍的30%,MG03號標準地,當年出筍量為28株,占當年出筍的33%。是3年來監測中出筍量最高的一年。
4 結論
保護區內的3個標準樣地在采取撫育措施前郁閉度較高,林下竹類少,甚至無竹。通過一定強度的撫育和3年來對撫育后樣地郁閉度和人工林下竹類恢復生長過程的監測數據分析,對郁閉度過高的人工林采取撫育措施,降低人工林郁閉度后,大熊貓主食竹無論從活竹數量、出筍數量、一年生活竹數量情況看,均有明顯的增長。因此,通過人工撫育措施,降低人工林的郁閉度,改善林下光熱條件后,為大熊貓可食竹生長提供有利條件的方法是可行的,且效果是顯著的。
5 問題、討論與建議
5.1 問題
第一,保護區人工林面積太大,人工林造林時期和立地條件差異過大,選擇標準地監測的數量不足,不能全面反映人工林對林下竹類生長影響狀況。第二,由于國家政策和行業規定造成實施人工林下竹類生長恢復干預撫育措施強度不夠。
5.2 討論
從監測數據分析,降低郁閉度,改善林下光熱條件后,樹木側枝生長也較為迅速,林分在短短3年左右的時間,就接近撫育前的郁閉度,當郁閉度達到較高的值時,林下竹類生長是否又將受到限制或者死亡,還需加強進一步的監測和研究。
5.3 建議
5.3.1 繼續加強監測
加強對保護區內不同造林時期和不同立地條件的人工林的監測力度,總結人工林下大熊貓棲息地恢復工作的經驗和方法,為實施大熊貓棲息地恢復工程提供科學依據。
5.3.2 有計劃地對林分郁閉度較高的林地開展撫育
爭取國家政策和資金支持,對郁閉度過高的人工林采取大強度撫育措施,降低人工林郁閉度,改善林下光熱條件,為大熊貓可食竹生長提供有利條件,從而提高大熊貓棲息地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四川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綜合考察報告[R].成都:四川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四川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四川省野生動物資源調查保護管理站著,2003。
[2]四川省林業廳.四川省第四次大熊貓調查報告[R].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
[3]美姑大風頂自然保護區人工林下竹類生長情況調查報告[R].美姑:四川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2013.
[4]美姑大風頂自然保護區人工林下竹類生長干預實驗技術報告[R].美姑:四川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2015.
[5]美姑大風頂自然保護區人工林下竹類生長恢復監測技術報告[R].美姑:四川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2016.
作者簡介:李明付(1975-),男,工程師,主要從事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