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基于臨滄市地理環境、位置等數據,通過審查和選擇方式進行了整理分析,記錄了臨滄市不同森林類型碳儲量和碳密度整體情況。從基線碳儲量變化和項目碳儲量變化兩個方面進行了研究,得出結論:臨滄市近幾年的碳儲量和碳密度穩步上升,這得益于去除原有植被的措施,原有植被如草木層等會對森林碳儲量和碳密度造成一定的影響。基于此,提出了提高臨滄市森林碳儲量的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森林類型;碳儲量;碳密度;研究
中圖分類號:S7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 2020) 2-0038-02
1 引言
森林生態系統能夠影響全球碳循環與平衡,在改善全球環境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越來越嚴重,人們逐漸關注起造成全球變暖的碳匯問題,這讓傳統林業出現了新的生態經濟模式。研究記錄森林碳密度和森林碳儲量變化情況,是發展森林生態系統的基礎。臨滄市林業部門也在這種大環境的推動下,進行不同森林類型碳儲量和碳密度研究,為政府建立相應的管理決策提供了科學參考。
2 臨滄市整體概況簡述
臨滄市位置在云南省的西南方向,云南臨滄東普洱市,西保山市,北部相接大理白族自治州,南部接壤鄰國緬甸,臨滄市總面積有24469 km2。臨滄市是南延部份,屬橫斷山,系怒山山脈和滇西縱谷區,境內有兩大山系。地勢中高,四周低,并且東北偏向西南。其屬亞熱帶低緯度山地季風氣候,全年溫差不大,干濕季清晰分明。沒有嚴寒,沒有酷暑,雨量強,光照足,氣候適宜舒適。臨滄市2013年完成造林面積96450 hm2,比上年增長12. 9%,森林覆蓋率65. 2%,化學需氧量5.16萬t,比上年下降2. 5%,二氧化硫排放量2.87萬t,比上年增長2.5%。
3 整體研究方法策略
3.1 審查和選擇
利用新型技術,以《中國綠色碳基金造林項目碳匯計量與監測指南》為依據,根據對于森林等系統的要求,對森林項目進行土地審查,要讓這個審查達到合格的標準。結合實際情況,得到云南省臨滄市碳庫分為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而地上部分分為灌木層和草本層[1]。
3.2 碳儲量研究方法
碳儲量研究方法從兩個部分進行研究。首先就是基線碳儲量變化研究,基于基線情況,可以假設土地里有機碳、枯死掉落的雜物以及枯死的木頭等處于某個狀態,如穩定和退化狀態。若這3種碳庫的碳儲量變化不變或者逐漸降低,那么計算碳儲量可以設置為零,把散木生長的變化作為唯一考慮方向,在云南省臨滄市的實際項目研究中,不記錄散木的碳儲量,所以最后基線情況下,碳儲量的變化為0。
之后就是項目碳儲量變化,該變化通過對云南省臨滄市膏桐和地上地下兩部分的增長情況進行對比研究,在實際項目實施過程中,原有植被要有一定程度的去除,灌木林地、荒草地以及耕地是原有植被的3種類型,其中耕地的碳儲量是可以忽略的,不進行記錄和扣除,所以只需要對灌木林地和荒草地進行預測和分析,了解到碳儲量的變化情況[2]。
研究和記錄碳儲量,是因為碳的排放主要在造林和化肥實施兩個部分進行排放,計算排放量要考慮很多因素,如含氮肥料中的一氧化二氮的排放、基礎肥料的使用和二次追加肥料使用引起的一氧化二氮排放,其對于研究森林生態系統都起著積極的作用,所以進行記錄整理都是很有必要的。
4 結果與分析
4.1 森林碳儲量變化
森林的碳儲量變化是要從地上和地下兩個方面出發的,2007年臨滄市森林地上碳儲量為1389 tC02e,地下碳儲量為504.7 tCO2e,總的碳儲量為1893.7 tC02e。2009年地上碳儲量為6055 tC02e,地下碳儲量為975.3tCO2e,總的碳儲量為7030.3 tCO2e。2012年地上碳儲量為9742 tC02e.地下碳儲量為1541.6 tC02e,總的碳儲量為11283.6 tCO2e。2022年預測地上碳儲量為14630 tC02e,地下碳儲量為3790.7 tC02e,總的碳儲量為18420.7 tCO2 e,見表1。
4.2 去除原有植被
去除原有植被,如草木層和灌木層,對地上和地下兩個方面含碳量和碳儲量都會產生影響,造成數據的變化。根據表1得知,地上部分的含碳量是37448.3tCO2e,地下部分含碳量是21124.2 tC02e;而地上部分的碳儲量為135218.5 tCO2e,地下部分碳儲量為36798.2 tCO2e。總含碳量為54016.4 tC02e,總碳儲量為205013.1 tCO2e[4],見表2。
5 對策建議
5.1 森林資源的保護
近十年來,臨滄市發生過多次干旱災害,干旱對于森林發展來說,是致命性的摧毀。因為干旱的發生,使得森林火災發生的機率也大大提高,病蟲害等也不斷出現,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森林的發展。因此,要制定一個應急機制,加強研發和維護森林火災預警系統,完善整個撲救系統,從藥物等多個方面進行治理,加大處理病蟲害的力度,還要構建一個評估監測系統,提高保護森林資源的意識,做到防患于未然,以此保持森林資源產量。
5.2 整治人工砍伐現象
臨滄市有著眾多的山地,森林整個地勢很危險和險峻,人工砍伐的現象也屢屢出現,這種違法行為是要控制和制止的。人工砍伐嚴重會造成森林資源大量流失,土壤出現干旱、水土流失情況,生態環境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所以不能出現自斷后路的做法。因此一定要加強森林的執法能力,建設出精良的執法隊伍,嚴厲打擊人工砍伐的違法行為,保護森林,保證林業總量的增長,促進整個臨滄市碳匯工作的發展。
5.3 解決水土流失現象
要實施石漠化治理工程。以植樹建造森林,封閉山地種植新的森林資源,恢復被破壞的草地,如草植被覆蓋等情況,扭轉水土流失嚴重的局面,通過降低石漠化面積,讓整個臨滄市森林變得穩定,形成一個完善的森林生態系統,改善臨滄市的生態環境[8]。
5.4 推進生態工程建設
加強“天保工程”,“退耕還林工程”,“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建設是一個主流趨向,臨滄市作為先進城市,應該努力跟隨這一趨向,積極建設生態工程。建造實施公益林項目,增加森林的面積和森林的蓄積量,讓碳匯能力變得更強,更深一步的改善生態環境。退耕還林和防護林的建設也是重中之重,建造薪炭林,對稀疏林地以及灌木林地多的森林區域,進行封閉山地種植新的森林。最后,是要保護好天然林,天然林是巨大的天然水庫,在林地干旱時也可緩解森林水源的緊張,進行灌溉大地,滋潤土壤,保護森林環境,因此利用生態工程把天然林變成人工林的做法,以此達到保護天然林的目的。
5.5 培養公眾的意識
現在的公眾對于保護森林的意識還不夠,沒有辦法做到以身作則,人工盜林的現象還是屢出不窮,因經濟的誘惑而做出傷害森林的行為[5]。所以,在臨滄市要加大保護森林的主題教育宣傳,上到政府人員,下到公眾百姓,都要進行護林的教育,增強公眾以及年輕一代對氣候變化、碳儲量和碳密度的變化的了解,提高護林固碳的意識[6]。大力鼓勵公眾親身參與控制二氧化碳的公益活動,還要鼓勵企業投身造林等志愿活動,讓臨滄市往健康、科學的道路上前行。人們可以積極參與體驗森林種植活動,讓公眾了解到保護環境的不易,讓大家從自身做起,努力建造自己的美好家園。
5.6 林相改造
碳匯專用林的改善和建造,可以更新林地不好的情況。碳儲量和碳密度優異的闊葉林在云南省臨滄市森林資源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所以改造闊葉林是提高碳儲量最重要的措施之一[7]。森林中碳儲量的林種差別很大,闊葉相和云南松等林相可以通過改造,來增強固碳能力,因此要調整森林資源的樹種組成,提高整個森林的碳儲量,達到增強碳匯的功能,完善整個森林生態系統。
6 結語
研究結果表明,預測臨滄市森林2020年總碳儲量為18420.7 tCO2e,去除草木層碳儲量為109034.5tC02e,去除灌木層碳儲量為95978.6 tC02e。根據數據得知,若不去除原有植被,森林的碳儲量將會呈下降趨勢,也會造成碳密度的流失,所以去除原有植被是提高森林碳儲量和碳密度的重要因素。除了去除原有植被之外,想要提高森林碳儲量和碳密度,還要從保護森林資源、阻止人工砍伐、解決水土流失等方面進行改善。這樣雙管齊下,才能全面改善森林生態系統。
參考文獻:
[1]侯建花.景寧畬族自治縣不同森林類型碳儲量與碳密度研究[J].林業調查規劃,2019(7):20.
[2]路秋玲.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森林植被層碳儲量及碳密度研究[J].林業資源管理,2018(9):90. [3]劉艷,遼寧省森林生態系統碳儲量及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計量[J].生態系統,2016(1):66.
[4]黃曉瓊,內蒙古森林生態系統碳儲量及其空間分布[J].植物生態學報,2016(4):201.
[5]劉青,新化縣林地生態脆弱性及森林碳儲量相關性研究[J].系統工程,2016(5):78.
[6]茶枝義.云南洱海流域森林植被碳儲量與碳密度估算[J].福建林業科技,2018(12):25.
[7]王婭.論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中的綠色科技要素[J].科學管理研究,2018(6):20.
作者簡介:邱敏(1968-),女,傣族,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調查規劃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