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希 孫小龍



摘要:指出了氣候是影響人類活動和人居環境的重要因子,旅游氣候適宜度評價日益受到重視,已成為旅游資源評價的一項重要內容。廣西梧州市是一座具有人文歷史深厚的嶺南古城,通過利用廣西梧州國家基本站1956~2015年近60a的逐日的地面觀測資料,參考國家標準(GB/T27963- 2011)使用溫濕指數和風效指數來綜合分析評價梧州當地旅游氣候適宜度,可為旅游氣候資源的規劃建設和開發提供科學依據,也可為游客出行、旅游企業的管理提供科學的參考建議。
關鍵詞:梧州;氣候;適宜度;溫濕指數;風效指數
中圖分類號:P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 2020) 2-0044-03
1 引言
氣候是影響人類活動和人居環境的重要因子,也是影響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隨著我國社會建設和經濟發展,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日益在提高,大眾的旅游需求也與日俱增。旅游氣候適宜度評價日益受到重視,已成為旅游資源評價的一項重要內容[1-4]。
梧州市位于廣西東部,地處珠江流域中游,桂江、潯江、西江穿城而過,襟江帶湖,依山傍水,北回歸線縱貫全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自然風光秀美,享有“綠城水都”美譽;同時,也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歷史的嶺南古城,人文歷史文化深厚,每年舉辦具有地方特色的嶺南風情文化旅游周節慶活動,旅游資源豐富多彩,曾榮獲“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稱號。本文通過對梧州市的旅游氣候適宜度進行分析評價,可為當地旅游開發、規劃建設提供科學參考,也可為旅客選擇適宜的出游時機、旅游公司的市場策劃等提供科學的建議。
2 研究方法和數據來源
目前,關于旅游氣候適宜度分析評價的研究已經有很多年,形成了很多種評價方法[5]。在長期的研究和實踐中,中外不少的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研究了多種分析評判指標,探討了氣象條件對人類機體的適宜度影響,如體感溫度、不適指數、有效溫度、寒冷指數、中暑指數等[4,6,7]。本文選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人居環境氣候舒適度評價》(GB/T27963 - 2011)推薦的溫濕指數I和風效指數K作為分析評價梧州當地旅游氣候適宜度指標[8]。溫濕指數I(以下簡稱I指數)是描述人的機體對周邊環境空氣溫度和空氣相對濕度綜合感受的指數,計算公式:
L= T-0. 55×(1-RH)×(T-14.4) (1)
風效指數K(以下簡稱K指數)是描述人的機體對近地面層風、空氣相對濕度和太陽輻射等綜合感受的指數,計算公式:
K=-(10√V+10. 45-V)×(33- T)+8. 55×S (2)
式(1)、(2)中,T為當地在某分析時段內的平均空氣溫度(℃),RH為環境的相對濕度(%),V為近地面層(一般認為離地2~10 m高處的風為近地面風)的平均風速大小( m/s),S為太陽日照小時數(h/d)。
根據GB/T27963-2011把氣候適宜度劃分為5個等級,見表1。
本研究所使用的原始數據為梧州國家基本站(111. 30°E,23. 48°N,海拔114.8 m)1956~2015年近60a的地面逐日觀測資料。
3 結果與分析
3.1 適宜度的月份及季節變化特征
利用梧州基本站的歷史監測資料計算各月的I指數和K指數見表2。由表2可以看出,除了9月份以外(9月份的I指數等級為舒適,而K指數等級則為熱),對于全年其它月份,這兩種指數計算得到的評價結果是一致的。每年的7~8月份是當地一年當中最為酷熱的時段,7~8月份的平均空氣溫度為28. 1~28.2℃,比6月份和9月份的平均氣溫大出1.0~1.6℃,I指數的計算值在7月份和8月份的為熱等級,而9月份則為舒適等級,但是7~9月份的K指數數值均為熱等級,由此可知,相對于K指數而言,I指數對暑熱季節的氣象因子感應更敏感。為此,本文在分析梧州地區9月份的適宜度時,采用I指數來進行評定氣候適宜度。
由表2可知,4月份、5月份、9月份、10月份和11月份是梧州地區在一年中人體感覺最為舒適的月份,是前往當地游玩休憩的最為舒適的時間段。而3月份和12月份人體感覺偏冷,1月份和2月份則由于多冷空氣南下影響,天氣寒冷,人體舒適度感覺較差;6月份、7月份、8月份空氣溫度較高,多有高溫天氣出現,人體感覺較不舒服。在一年的四個季節當中,春季和秋季是人體感覺較為適宜的時節,很適合游客前往當地觀光休憩;而在夏季,由于太陽輻射強,降雨天氣多,高溫高濕,易使人產生不舒適感;冬季多冷空氣影響,氣溫偏低,且相對濕度大,為南方冬季濕冷型天氣特征,需注意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3.2 適宜度的年變化分析
本文利用每天的歷史監測數據分析歷年逐日的I指數和K指數,從而得到梧州地區每年的適宜天數和不適宜天數。其中,冷不適宜天數為寒冷等級和冷等級的日數之總和,熱不適宜天數為熱等級和悶熱等級的日數之總和,等級為舒適的日數則就是適宜天數。這兩種指數在分析評價某時段的適宜度等級出現差異時,本文的處理方法如下:由于冬半年(11月~翌年4月)的平均風速較大,因此對于11月~翌年4月的時段使用K指數進行分析;而夏半年(5~10月份)由于空氣溫度較高,因此對于5~10月份的時段使用I指數進行分析更為合理。
梧州年適宜天數的歷年均值為152 d,適宜時段在全年的比例達41.6%;不適宜天數有213 d,占全年的比例為58. 4%,其中冷不適宜天數為119 d,全年占比為32. 6%,熱不適宜天數為94d,全年占比為25. 7%。梧州地區一年當中有將近半年的時段是氣候適宜的天數。圖1為梧州逐年的適宜、不適宜天數的年際變化曲線圖,可見,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背景下[8,9],梧州市年平均氣溫呈現上升趨勢(上升趨勢的傾向率為0.10℃/lOa);年適宜日數則呈下降趨勢,傾向率為-2. 3d/10a;熱不適宜日數呈現增加趨勢,傾向率為2.4d/10a;冷不適宜日數則變化不大,傾向率為-0. 2d/10a。
分析發現,適宜天數和熱不適宜天數與年平均氣溫有較好的相關性,Pearson相關系數分別為-0.686(通過a=0.01顯著性檢驗)、0.296(通過α=0.05顯著性檢驗)。表明隨著氣候增暖的背景下,梧州地區的適宜天數減少和熱不適宜天數增加的趨勢十分明顯,近lOa的年平均適宜天數和熱不適宜天數分別為145 d、111d,與60 a的平均值相比,適宜天數減少了16d、熱不適宜天數增加了7d。
4 結論與討論
(1)對于梧州地區而言,4~5月份、9~11月份是一年中人體感覺最為舒適的月份,是前往當地游玩休憩的最為舒適的時間段;其余時段的3月份、12月份偏冷,1—2月份人體感覺寒冷,6~8月份有熱感,較不舒服。一年四季而言,春、秋季是人體感覺適宜的時節,是旅游觀光最佳時期,夏季濕熱,冬季濕冷,都易使人產生不舒適感。
(2)梧州歷年平均適宜天數有152d,全年占比達41. 6%,有將近半年的時段是氣候適宜的天數;年適宜天數呈下降趨勢,熱不適宜天數呈增加趨勢,冷不適宜天數趨勢變化則不明顯。
(3)氣候變暖與適宜天數、熱不適宜天數之間具有較好的相關性,氣候變暖導致適宜天數減少和熱不適宜天數增加的趨勢十分明顯,特別是近10a來表現更為顯著。
參考文獻:
[1]馬麗君,孫根年,李馥麗,等,陜西省旅游氣候舒適度評價[J].資源科學,2007,29(6):40~44.
[2]張秀麗,孫燕.近50a北京人居環境中氣候因子的變化特征[J].南京氣象學院學報,2007, 30(4):519-523.
[3]李秀存,蘇 志,廣西夏季旅游氣候舒適度的模糊綜合評判[J].熱帶地理,1999 ,19(2):184-187.
[4]唐焰,封志明,楊艷昭,基于柵格尺度的中國人居環境氣候適宜性評價[J].資源科學,2008,30(5):648-653.
[5]石春娥,王興榮,陳曉平,人體舒適度預報方法研究[J].氣象科學,2001,21(3):363-368.
[6]劉沛林,中國鄉村人居環境的氣候舒適度研究[Jl.衡陽師專學報(自然科學),1999,20(3):51-54.
[7]黃靜,天氣舒適度的分析和應用[J].氣象,2001,27( 11):47-51.
[8]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人居環境氣候舒適度評價GB/T 279632011[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2.
[9]IPCC.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s l,11 and HI to the Fourth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Change [Ml. Geneva: Switzerland, 2010: 30-33.
[10]賈海源,陸登榮.甘肅省人體舒適度地域分布特征研究[J].干旱氣象,2010,28(4):449~454.
[11]閆業超,岳書平,劉學華,等,國內外氣候舒適度評價研究進展[J].地球科學進展,2013,28(10):1119-1125.
[12]任學慧,李穎,王健.近60 a北方沿海城市人居環境氣候舒適性評價一以遼寧省為例[J].自然資源學報,201 3,28(5):811 -821
[13]任學慧,李元華,大連市近50年氣溫變化與城市化進程的關系[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07,21(1):64- 67.
[14]劉文平,劉月麗,安煒,等.山西省近48a來人體舒適度變化分析[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1,25(3):92-95.
[15]王金亮,王平,蔣蓮芳.昆明人居環境氣候適宜度分析[Jl.經濟地理,2002,22(增刊):196—200.
[16]劉金麗,鄭浩陽.珠海市人居環境氣候舒適度特征分析[J].廣東氣象,2016,38(5):49—53.
[17]馬麗君,孫根年,謝越法,等.50年來東部典型城市旅游氣候舒適度變化分析[J].資源科學,2010,32 (10):1963-1970.
[18]黃東林.桂林市旅游氣候舒適度評價[J].氣象研究與應用,2010,31(3):27-29.
[19]華劍峰,羅秀明.泛長三角地區近60年的人體舒適度時空特征分析[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2014,28(2):69-72.
[20]Jendritzky G, de Dear R, Havenith G. UTCI - why another ther-mal index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eteorology, 2012(56):421~428.
作者簡介:梁文希(1992-),女,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氣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