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禹 張文強 張貝



摘要:闡述了闊葉黃檀與毛欖仁的構造特征,從宏觀特征與顯微細胞構造等方面進行區別比較,總結了2個區別要點,即薄壁組織與木射線的差異是辨別闊葉黃檀與毛欖仁最主要依據,以期為消費者以及質檢部門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闊葉黃檀;毛欖仁;紅木;木材構造;木材識別
中圖分類號:TP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 2020) 2-0223-03
1 引言
闊葉黃檀(拉丁名為Dalbergia latifolia),俗稱印尼黑酸枝、油酸枝,主產于印度、印度尼西亞[1,2]。國家標準GB/T 18107 - 2017《紅木》[3]中規定,闊葉黃檀為蝶形花科黃檀屬樹種,與刀狀黑黃檀、盧氏黑黃檀、東非黑黃檀、伯利茲黃檀、亞馬遜黃檀、巴西黑黃檀同屬黑酸枝木類。闊葉黃檀木材強耐腐,結構細而均勻,能滿足多方面用途,主要用作家居、裝飾單板和高級地板等用途[4-6]。近年來,東南亞產闊葉材進口量受貿易影響明顯減少,因此顯得尤為珍貴。
毛欖仁(拉丁名為Terminalia tomentosa)是隸屬于使君子科欖仁樹屬木材,因其外觀酷似黑酸枝木類的闊葉黃檀,常被商家稱為柬埔寨黑酸枝、高棉黑酸枝作為一種紅木代用材進入國內家具行業。毛欖仁木材硬,強度高,具有強耐腐性,刨面光滑,用于建筑結構、高級家具和制作農具等都是非常好的材料[4-7]。
本文選取闊葉黃檀和毛欖仁作為研究對象,對其宏觀特征、顯微構造和密度等方面進行區別和比較,以對比說明兩者區別以及鑒別要點。
2 材料與方法
2.1 試樣來源
試樣均由國家木材與木制品性能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木材標本館提供。
2.2 試樣處理與制作
利用肉眼和10倍放大鏡對試樣進行觀察,記錄宏觀特征;使用體式顯微鏡拍攝試樣橫切面宏觀構造圖。試樣切片使用傳統切片方法,使用正置熒光顯微鏡的成像系統對切片進行圖像采集,記錄木材的微觀特征并進行比較分析。
3 結果與分析
3.1 闊葉黃檀
3.1.1 闊葉黃檀宏觀構造
闊葉黃檀為散孔材,心材以金黃褐色到深紫色,具深色條紋,時間久可變為黑色。生長輪肉眼下略見或不見。管孔肉眼下明顯,部分管孔內含淺色沉積物。木射線放大鏡下可見,波痕放大鏡下可見。軸向薄壁組織放大鏡下較明顯,斷續帶狀、翼狀及輪界狀(圖l、圖2)。氣干密度為0. 75~1.04 g/cm3,多數0. 82~0.86g/cm3。
3.1.2 闊葉黃檀微觀構造
單管孔,少量徑列復管孔,散生。管間紋孔式互列,系復物紋孔;單穿孔,導管——射線間紋孔式類似管間紋孔式。軸向薄壁組織斷續帶狀、翼狀、稀聚翼狀、星散一聚合狀及輪界狀,具分室含晶細胞。木射線疊生,單列射線甚少,多列射線寬2~3細胞;射線組織同行單列及多列(圖3、圖4)。
3.2 毛欖仁
3.2.1 毛欖仁宏觀構造
毛欖仁同為散孔材,心材從淺褐色帶深色條紋到巧克力色,與闊葉黃檀較為接近,生長輪明顯。管孔肉眼下略明顯,浸填體可見。木射線放大鏡可見。軸向薄壁組織為翼狀、聚翼狀及輪界狀(圖5、圖6)。氣干密度為0. 74~0. 96 g/cm3。
3.2.2 毛欖仁微觀構造
單管孔,少數徑列復管孔,散生。管間紋孔式互列,系復物紋孔;單穿孔,導管——射線間紋孔式類似管間紋孔式。軸向薄壁組織翼狀、聚翼狀、帶狀、輪界狀、稀星散狀;大部分細胞含樹膠;具分室含晶細胞,晶體普遍。木纖維壁厚,分割纖維可見。木射線均為單列,非疊生,高1~12細胞,射線組織同行單列,射線細胞內充滿樹膠,晶體未見(圖7、圖8)。
4 結論
闊葉黃檀與毛欖仁兩種木材在宏觀上的表征較為相似,密度也大致相同,主要的不同點主要表現為顯微構造方面。二者軸向薄壁組織存在非常明顯的區別,闊葉黃檀的薄壁組織斷續帶狀明顯;毛欖仁的薄壁組織主為翼狀、聚翼狀與輪界狀較為明顯。另外,闊葉黃檀的木射線組織疊生,而毛欖仁的射線組織非疊生;闊葉黃檀木射線通常寬2~3列而毛欖仁僅單列。薄壁組織與木射線的不同為兩者的辨別要點。
參考文獻:
[1]劉鵬,中國現代紅木家具[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4.
[2]楊家駒.中國紅木:紅木國家標準簡介及詮釋[M].北京: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2000.
[3]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GB/T 18107- 2017紅木[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 7.
[4]劉鵬,東南亞熱帶木材[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8.
[5]徐峰,木材鑒定圖譜[M].北京:化學工業H{版社,2008.
[6]海凌超,徐峰.紅木與名貴硬木家具用材鑒賞[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
[7]符韻林,李英健,紅木鑒[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豐十,2019.6.
作者簡介:陳思禹(1993-),男,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木材解剖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