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輝
【摘要】近年來,全國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取得顯著進步,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文以廣東佛山人民廣播電臺應急廣播實踐為例,闡述城市應急廣播在應對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當中可以發揮的效能,思考目前存在的局限和對未來發展的思考。
【關鍵詞】應急廣播 新冠肺炎疫情 城市治理 媒體融合
【中圖分類號】G220 【文獻標識碼】A
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襲。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既是一次人民戰爭,也是一次執政能力大考。從1月23日廣東省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起,佛山人民廣播電臺(下文簡稱佛山臺)全力投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報道。本文通過佛山臺應急廣播的實踐,闡述媒體的職責使命,思考城市應急廣播如何“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真正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
一、佛山臺應急廣播建設概況
2014年4月24日,佛山臺FM92.4頻率獲授牌成為佛山市政府應急廣播,成為廣東省首家納入政府應急系統的應急廣播。從2014年至2019年,佛山臺下屬的順德、高明、三水區域分臺也陸續掛牌成為區級應急廣播,區域廣播在調頻廣播的基礎上,與廣東廣電網絡公司佛山分公司合作,在佛山近700個鄉村社區鋪設應急廣播網絡,建設了3449個農村“大喇叭”。在平日,市區兩級應急廣播與當地應急管理部門密切合作,針對應急管理、安全生產等編排固定的節目,有效發揮了服務、教育功能。針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和社會安全等突發事件的不同特點,制定了相關應急預案和應急報道分級響應的機制和處置流程,突發重大事件時,發揮戰時應急的功能。
二、啟動應急功能:發布權威信息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佛山臺于廣東省啟動一級響應當日啟動應急廣播,全力投入到抗擊疫情的宣傳報道當中,市、區兩級廣播系統建立統一的戰“疫”新聞采編中心,統籌全臺新聞采編力量和節目制作人員,重點圍繞三個方面提供應急服務:
權威信息發布。突發事件當中,由于信息不對稱,公眾對于疫情的知情程度有限,容易造成恐慌,應急廣播第一時間傳播疫情真相。佛山臺自農歷正月初二開始,加大新聞板塊內容,主要發布三個方面內容:一是黨中央關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指示,二是廣東省及佛山市、區黨委政府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具體落實措施,三是關于新冠肺炎的醫學知識。每天還會通過“兩微一端”新媒體平臺定時發送相關信息。
及時證偽辟謠:突發公共事件當中,由于信息雜亂,容易引發謠言,造成社會混亂,只有主動發布信息,通過多媒體渠道及時證偽辟謠,才能穩定人心。自1月23日起,佛山臺與佛山市防疫指揮部建立聯系,在應急廣播播出《今日辟謠》專欄,每天早晚兩次發布辟謠信息。
主動提供服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一場總體戰,涉及社會治理的方方面面,從疫情防控到復工返學,再到社會情緒撫慰,佛山臺應急廣播發揮廣播優勢,針對基層社區防控、醫療救助、復工復產、心理支援等需求,主動推出多項服務。例如,佛山臺主動協助多個職能部門錄制公益廣告,涵蓋了衛生防疫、市場監管、物資供應、特殊人群服務等多個方面。針對企業復工復產,佛山臺邀請市政府職能部門負責人就相關政策逐條解讀,并制作成政策特輯對企業定向發送。
三 易村“大喇叭”打通傳播“最后一公里”
全國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含農村“大喇叭”、廣播“村村響”)是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應急體系的重要內容,在提高突發事件響應和處置能力、加強基層宣傳工作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佛山市根據自身的特點讓“大喇叭”最大限度地發揮了作用,打通傳播“最后一公里”,盡可能避免宣傳死角。
佛山臺與廣東廣電網絡公司佛山分公司合作,在佛山的南海、高明、三水三個區域建設了本地“村村響”系統,連接了3449個“大喇叭”。自1月23日起,“大喇叭”系統全面啟動,覆蓋了佛山市所有自然村,實現了鄉村防控疫情的精準發聲。其中,高明區的“村村響”系統遍布全區77個村居,共計2350個喇叭。每天定時循環播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通知和服務信息。佛山市三水區7個鎮(街道)的街道書記、鎮長針對本地的疫情防治,還錄制專門的“村民喊話”,以鄉音鄉情督促防控政策的落地,穩定群眾情緒。
為了掃除盲點,不留死角。佛山臺與市應急管理局合作,利用佛山市應急廣播平臺,制作《全民抗疫要知曉》短音頻、短視頻,把佛山市疫情防控要求、防疫常識、復工復產安全生產須知以順口溜的形式,通過全市1090個移動“大喇叭”、400個村居LED顯示屏和170萬個廣電網絡機頂盒向市民滾動播放,打造了有佛山特色的“大喇叭”廣播。
四、與新媒體融合:網絡直播進家庭
按照中央、省委決策部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重要的舉措就是“不聚集”,這為媒體傳播提供了空間。經過媒體融合,廣播已不再局限于聲音或是單一的終端接受,而是可以動用音視頻、圖文以及數據服務等多種融媒體的傳播體系。佛山臺應急廣播聯合當地宣傳部門開展疫情防控網絡培訓,將有效的防控知識傳遞到千家萬戶,確保家喻戶曉。截止到4月7日,佛山臺與佛山市以及佛山五區防疫指揮部合作,推出了近30場網絡直播培訓,超過8000萬人次在線觀看。
活用信息化手段,積極減少人際接觸。佛山臺應急廣播將群防群治壓實到村鎮、社區、網格一線,通過提前收集到和了解到的群眾關心、關注問題,結合疫情防控形勢精心策劃,突出重點,邀請疾控專家和網紅主播聯手,有針對性地進行科普培訓和答疑解惑,網友也實時互動。廣播、電視、手機移動端等各種收聽收看渠道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傳播覆蓋面。
五、城市應急廣播發展的思考
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明確提出,針對這次疫情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要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水平。
相對于之前的突發公共事件,新冠肺炎疫情是佛山臺應急廣播面對的持續時間最長、涉及面最廣、應對強度最高的一次考驗,佛山臺市、區兩級應急廣播系統做出了巨大努力,同時也暴露了存在的問題,包括城市應急廣播體系本身還有待完善的問題。
(一)應急廣播體系建設要求
2017年國家廣電總局印發《全國應急廣播體系建設總體規劃》,并在隨后頒布《應急廣播體系建設總體技術規范》《應急廣播系統資源分類及編碼規范》等11個應急廣播技術標準。對于市、區(縣)兩級應急廣播有明確的要求和規范。以此次佛山臺應急廣播實踐來看,目前廣東省及佛山市廣電管理部門還需要進一步做好本地應急廣播系統的規劃設計,與提供應急信息源的各行業、各部門建立對接聯動機制,聯合宣傳、廣電、應急、網絡等多個部門,組建市級統籌的應急廣播中心,建設應急廣播平臺、廣播電視頻率頻道播出系統、應急廣播傳輸覆蓋網、接收終端和效果監測評估系統。
(二)強化平時服務的功能
國家應急廣播的定位是“平時服務、戰時應急、平戰結合”,這也應該是對全國各級應急廣播的共同要求。但在實踐中,由于應急廣播往往都是依托現有的調頻廣播頻率而建,在突發事件中特別強調廣播應急的作用,而平時服務的功能常常被忽略。接下來,應急廣播的建設應該既要強調召之能戰,更要立足于將服務常態化,尤其是安全教育、應急知識普及等方面的節目服務。
(三)探索物聯網的應用
5G已經開通商用,在數據為王的時代,應急廣播系統的數據庫有多完善,它的商業價值就有多大。應急廣播連接到每一個鄉村,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大量的廣播終端將構成物聯網的硬件基礎。如果能夠開發出更多的應用場景,應急廣播還會有更大的作為。
(作者單位:廣東佛山人民廣播電臺)
(本文編輯:林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