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姣
摘 要 自2019年1月1日起,我國所有行政事業單位統一執行新政府會計制度,即《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經過一年多的實踐與積極執行,對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工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文剖析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在執行新政府會計制度中遇到的重重困難,借助新制度改革的重要歷史意義,探討行政事業單位該如何重新進行定位、財務人員應如何面對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執行、如何真正順利平穩有效地過渡到新會計制度賬務模式中,旨在為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實現新舊政府會計制度的順利銜接提供有價值的借鑒。
關鍵詞 行政事業單位 新政府會計制度 問題 應對策略
一、引言
一直以來,我國政府會計領域中主要是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進行會計核算,這種核算方式主要反映預算收支的實施情況,無法真實客觀地反映出政府的運行成本,也無法充分體現出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家底”。并且在我國行政事業單位中存在著行政單位會計制度、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總預算會計制度并存的局面,各項內容交叉、核算口徑不統一,使得行政事業單位傳遞信息等可比性差,對外提供的會計報表質量不高。為了加快政府會計制度改革進程,建立更加科學、規范的政府會計體系和綜合財務報告體系,我國財政部先后頒布了《政府會計準則》《政府會計制度》等。由此可見,探討行政事業單位執行新政府會計制度的相關問題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行政事業單位執行新政府會計制度中存在的問題
(一)行政事業單位的領導對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執行缺乏關注
會計制度的改革必須獲得行政事業單位領導的高度關注。但是目前在新政府會計制度執行的過程中,一些行政事業單位的領導對其缺乏應有的關注。新政府會計制度在執行的過程中需要硬件和軟件的支持,需要購買安裝新系統軟件并獲得相應的網絡支持,但這一問題在一些基層行政事業單位中并未得到有效的解決。執行新制度需要配備相應的電腦設備,但一些行政事業單位仍在使用配置不達標的電腦設備。
(二)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人員的培訓效果不佳
在新制度執行前,雖然各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都積極參加了相應層級組織的相關培訓,但是培訓的效果并不理想。例如部分財務人員是非財會專業工作者,沒有系統地學習財務會計知識,專業素質能力較低,不懂權責發生制等企業會計知識,對新會計制度的理解不到位、學習不透徹,對權責發生制的運用較生疏,參加培訓就像聽天書,沒有產生實質性的學習效果。
(三)新舊制度銜接工作不到位
行政事業單位在執行新政府會計制度前必須做好新舊制度的銜接工作,因此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人員在新制度執行前必須要梳理好工作,科學地分析在新制度執行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列出詳細的清單,向領導匯報。但是目前一些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并未做好這些工作。例如清產核資流于形式導致賬實不符、新賬設置標準不清晰、數據對接口徑不一致、資金結存與結轉結余的對應關系難以理清等。
(四)賬務處理存在一定的問題
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已經習慣使用傳統的會計核算模式,缺乏運用新會計制度理論知識指導實踐的能力,在執行新政府會計制度的過程中出現賬務處理錯誤。例如在核算應付職工工資時代扣代繳的五險二金,大多數單位通過“其他應付款”進行核算。
(五)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有待完善
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一年以來,一些基層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系統還需要進一步完善。例如,經過一年的運行,有的基層單位發現會計核算系統(用友GRP-U8行政事業內控管理軟件)的報表模塊的明細數與合計數不一致,資產負債表與收入費用表存在邏輯錯誤;固定資產模塊設置與新政府會計制度相背離(設置凈殘值1%),導致固定資產折舊不準確;財務會計只有功能分類科目,沒有經濟分類科目,導致非預算管理現金流入流出事項記賬時不能細分到具體類別,不便于查賬;等等。
三、行政事業單位執行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建議
(一)行政事業單位領導及財務人員應高度重視政府會計制度改革
行政事業單位的領導應高度關注此次改革,加大對會計制度改革的宣傳力度,并在單位內部做好協調工作,支持財務部門順利完成改革。例如行政事業單位應制定科學合理的實施方案,成立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認真落實“五保障”(組織領導有保障、工作人員有保障、工作經費有保障、設施設備有保障、問題解決有保障)措施,明確工作職責,細化工作任務,獎懲分明,實行責任追究制度,為改革的順利完成提供保障。
(二)加大對財務人員的培訓力度
針對新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的重要性,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者和上級部門應加強對財務人員的培訓,為財務人員搭建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的平臺,提升財務人員的業務技能。例如各行政事業單位應充分考慮賬務人員的專業成長,有計劃有目的地派財務人員到廈門國家會計學院等專業培訓機構學習,提升財務人員的業務素質,以便更好地開展財務管理工作;同級財政部門在本土培訓講師欠缺的情況下,與異地有實力的專業培訓機構合作,請他們到當地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提升會計的業務能力,確保財務人員能夠有效掌握新政府會計準則制度,熟悉權責發生制下的財務會計核算模式和收付實現制下的預算會計核算模式,滿足政府會計制度中會計核算的需求;建立QQ群和微信群,為廣大財務人員搭建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的平臺,實現“零費用,24小時業務學習培訓不打烊”。
(三)厘清思路,實現新舊制度的有效銜接
為了確保新政府會計制度在行政事業單位中的順利實施,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必須結合本單位的實際狀況,厘清思路,做好新舊制度的銜接工作,以此來全面提升賬務處理的質量。例如行政事業單位應加強資產清查工作,對資產的賬面價值進行清理核實,并準確分類,為后期計提固定資產折舊、實現無形資產攤銷、確定權益等做好準備;本級財政部門根據區域內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基礎薄弱、業務共性等情況,設置行政事業單位新舊會計制度轉賬、登記新賬科目對照表和新舊制度科目余額分析銜接表等資料,分發給各單位的財務會計,在實際操作中參考使用,確保數據對接口徑一致、準確無誤。
(四)嚴格按照新制度的要求做好賬務處理工作
行政事業單位應嚴格按照新制度的要求,準確把握新制度的規定,正確運用會計信息資料做好賬務處理工作。例如在核算應付職工工資時,以前各單位職工工資集中在財政統發中心發放,單位只進行應付職工薪酬的賬務處理,比較簡單;現在職工津貼部分由財政撥至各單位發放,五險二金及個人所得稅由單位代扣代繳,應該根據新制度的要求按照“一分二扣三發放”的方式,以“應付職工薪酬”科目進行核算。
(五)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信息化平臺建設
各行政事業單位應以此次改革為契機,加強本單位財務管理信息化平臺的建設,以確保新會計制度的順利實施。例如某行政事業單位借助用友GRP-U8工程師、用友強大的團隊,共同討論核算系統現階段不成熟的地方,及時完善系統中各模塊的功能;對于信息化建設人才缺乏的地區,財政部門集中采購網絡版的會計核算系統,通過統一設置新賬、個別調整的方式,不斷完善信息化建設,減輕財務人員負擔。
四、結語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人員應不斷學習,努力進步,充分利用此次改革的機遇,多層面、多角度地體現出財務人員的綜合素養。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者應將此次改革提升到新的高度,在工作中強化改革創新的理念,扎實做好每一項工作、完成每一項任務,為行政事業單位的長遠利益和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為永州市新田縣財政局)
參考文獻
[1] 董鳳云.行政事業單位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分析[J].財經界,2019(6):65.
[2] 習永凱,肖剛,喻凱,等.政府會計制度下行政事業單位折舊辨析[J].財務與會計,2019(7):75-76.
[3] 牛祖高.實行新《政府會計制度》對行政事業單位的意義及應對措施分析[J].財稅金融,2019(21):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