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皚皚 王焱
【摘 要】 隨著全球經濟的不斷發展,國與國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能夠進一步將我國與周邊國家之間的關系拉近,加快中國經濟對外開放的步伐。商業銀行作為金融市場的主體之一,廣泛參與到“一帶一路”的建設中來,積極面對“走出去”的客觀發展要求,本文探討在“一帶一路”大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并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 一帶一路 商業銀行 機遇 挑戰
一、“一帶一路”戰略的背景和現實意義
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主席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議,統稱一帶一路,依靠地理上的區域優勢,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和文化包容的利益和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倡議絲路沿線國家同中國共享包括道路建設、貿易融資、文化交流和政策溝通等在內的多項合作成果。這一偉大戰略的提出和實施不僅能為沿線眾國提供很大的金融支持,同時也有利于解決國內產能過剩,也能帶來推動本國產業結構升級,提高我國產品在沿線國家的滲透率等益處。
二、我國商業銀行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在“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過程中,受新經營環境和商業銀行自身性質所影響,我國商業銀行將必然會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我國商業銀行的特點主要是體量龐大、信用等級較高、籌資能力較強和資金成本較為適中,且金融牌照較為齊全,具有多元化的業務優勢,可以提供信貸、上市融資、發債、投資、結算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務,能根據實際情況量身定制產品組合服務方案,“一帶一路”戰略能夠成為促進我國商業銀行開拓國際業務、提高自身綜合業務能力的一大機遇。當然,在對“一帶一路”沿線的客戶提供業務過程中,會遇到更多國際業務所涉及的問題,如語言人才短缺、國際市場綜合風險因素和相關法律法規問題等,都會成為我國商業銀行拓展業務的挑戰。
(一)積極實施業務戰略轉型,提高商業銀行綜合業務能力
首先,“一帶一路”戰略不斷推進以及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加快,倒逼商業銀行在金融產品和服務方面加大創新力度,優化服務水平。“一帶一路戰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最直接表現就在于采用人民幣進行清算的企業組織數量迅速擴大,商業銀行可以為客戶在更多場景下提供服務,發揮人民幣在“一帶一路”區域內國家的影響力,進一步完善海外人民幣資金清算系統,積極為進出口企業跨境貿易提供各種金融業務,為沿線國家的企業提供多元化資金清算業務,從而為我國商業銀行從區域走向全球提供了豐富的業務經驗積累。
其次,“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將很大程度上提升商業銀行的公司金融優勢。“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將極大地增加國內部分關鍵交通樞紐城市的客貨運載需求,從而加大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在相關工程建設的過程中,因為短時間內對于大量資金的缺乏,各地施工方對掌握著大筆現金流、信用較為穩固的商業銀行的信貸需求就會擴大,為銀行帶來更多的公司金融業務。因此,商業銀行可以加大對關鍵交通樞紐城市的工程建設類行業的關注,發揮商業銀行的公司金融業務優勢,加強對優質客戶的維護,加大營銷拓展的力度。
最后,商業銀行的零售業務會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而受益,促進傳統商業銀行業務的轉型。根據發達國家商業銀行的發展進程來看,國民財富的增加和資金流動的自由會促進私人銀行業務的蓬勃發展。因此,隨著人民幣國際化步伐的加快和我國金融業的開放,國內居民的資金因投資增殖、消費而流出的需求愈發強烈,海外客戶資金內流的便利性也大大增加,我國商業銀行迎來私人銀行業務的發展黃金期
(二)助力商業銀行走出去,攻堅國際業務新市場
首先,我國商業銀行境外基礎設施信貸投放的規模和數量會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進行而繼續擴大。由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缺口巨大,國內企業同周邊國家簽訂的鐵路、橋梁和礦產,以及石化企業在中東地區簽訂的石油開發協議都是數額巨大的工程。所以,我國商業銀行對簽署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可采取多元化的融資方式獲取貸款業務,開發國外基礎設施建設新市場。
其次,“一帶一路”戰略規劃有利于將國內商業銀行打造為國際平臺,提供更優質便利的國際間業務。截至2019年底,我國商業銀行在非洲、澳洲、西亞等金融中心部分地區的海外機構仍然缺乏。總的來說,國內商業銀行的外圍平臺規模和業務支持能力相對不足,而“一帶一路”戰略規劃不斷推進,加速了人民幣離岸結算中心的建設,同時,我國企業融入經濟全球化的內生動力日益增強,將有利于我國商業銀行國際化平臺擴大客戶群體、拓寬收入渠道,加快海外業務拓展和機構建設,形成國內外業務互補局面。
(三)我國商業銀行面臨的挑戰
首先,面臨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收益率低、回收期長的風險。 “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主要集中在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經貿合作、生態建設、人文交流等領域,具有投資額大、收益率低及回收期長等特點。因此,我國商業銀行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時,將面對投資期長、收益期短等風險。
其次,存在項目進程受所在國環境影響較大的風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部分為新興國家,在政治、經濟、法律等方面存在眾多不穩定因素,在項目啟動及實施階段難以預測未來的困難和變故,有著較大的不確定性風險,這對我國商業銀行的風險控制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最后,我國商業銀行還存在著國際化人才儲備相對不足的困境。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雖然在在海外戰略布局上有了長足進步,但是相比于那些老牌國際銀行來說,在國際化人才儲備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難以適應“一帶一路”戰略下的國際經營環境和業務對我國商業銀行的要求。
三、政策建議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將會為我國金融、進出口貿易、文化旅游及基建橋梁等行業帶來利好,拉動跨境貿易,增進國家間經貿往來,促進企業“走出去”,促進國內消費需求,有效緩解我國部分產業供給過剩的局面。我國商業銀行應該緊緊抓住“一帶一路”拉動的基建信貸、跨境貿易融資、公司金融、人民幣跨境結算等業務需求增加的重大機遇,完善商業銀行發展戰略的頂層設計,從源頭上理順金融服務體系架構建設。
(一)產品業務創新
從對公業務的角度來說,商業銀行應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戰略中來,依靠全面的金融功能和融資渠道,為沿線國家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提供金融服務,同時廣泛開發國內外工程承包、重型裝備制造業、物流、倉儲等行業的客戶,穩固商業銀行公司業務的競爭壁壘,在競爭愈發嚴峻的經營環境增收。從對私業務的角度來說,要在跨境旅游、留學、經貿往來、金融投資等方面發力,強化商業銀行的零售金融產品競爭力,促進傳統商業銀行業務的轉型。從人民幣國際化角度來看,商業銀行可以按“結算+融資+交易”經營模式來發展跨境人民幣業務,打造貿易與跨境綜合服務商的品牌形象,轉型成為有更大國際競爭力的金融平臺。
(二)機構布局方面
我國商業銀行可以積極借鑒國際先進銀行的機構管理經驗,完善扁平化管理層級結構,有效提升自身管理效率。通過加強與外國政府及國際監管機構的溝通合作,積極適應國際標準,推動自身加強資本管理、風險防控、信息安全、人才培養建設。另外,由于“一帶一路”業務開展涉及地域多、結構復雜、人員廣泛,一般會需要跨區域、跨業務、中后臺聯動工作,所以商業銀行要著重優化績效考核和激勵機制,應當建立有利于地區間、部門間協同的績效考核機制,充分發揮各地分行和各業務部門的積極性,有效提高組織運作效率。
(三)重視商業銀行人才戰略
我國商業銀行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沿線業務的同時,不可缺少對外業務、交流等方面的人才,商業銀行可以通過社會招聘、校園招聘或者內部招聘、借調、人才互換等方式促進銀行內的境內外戰略人才儲備,加大境外附屬機構與內地總分行展開人才交流,加快專業隊伍建設和業務培訓,在考核激勵、費用配置、人員配備等方面給予傾斜,建立一支對境外市場具有較強判斷分析能力的穩定的人才隊伍。
【參考文獻】
[1] 宋芳芳.“一帶一路”下商業銀行發展策略[J].新經濟,2016(23):53.
[2] 張偉剛.“一帶一路”戰略對我國商業銀行業務發展的影響[J].全國商情,2016(15):96-97.
[3] 潘嘯松,沈子榮.“一帶一路”戰略實施與商業銀行應對策略[J].河北金融,2016(01):15-17.
[4] 王石錕.發揮中國金融軟實力 構建“一帶一路”立體金融服務體系[J].國際金融,2015(08):13-17.
[5] 劉思玢.關于我國“一帶一路”戰略中銀行業轉型發展的思考[J].時代金融,2016(03):85+89.
[6] 徐杰.商業銀行借力“一帶一路”戰略走出去:三個問題[J].經濟研究參考,2015(49):36-43.
[7] 王碩,張春霞.新常態下國有商業銀行戰略轉型及創新重點分析[J].現代管理科學,2015(10):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