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現階段作為一名學習民法的學生來講,研讀此書,深感無論是對當前的學習還是對今后的職業生涯都將獲益匪淺。從這本書中學習到了在法學思維方面,學習民法,最重要的基礎就是學會分析雙方權利和義務以及之間的關系,以及法律上的利益衡量及價值判斷,要結合具體案例應用其中,加強記憶的同時加深理解,在分析案例時可以遵循以下邏輯“誰得向誰,依據何種規范,主張何種權利”,要形成一個嚴謹細致的思維過程。
【關鍵詞】 權利義務 請求權 民法思維
一、關于法律人的培養
對于法律人來講應當具有一定的法律能力來解決法律問題,在基礎知識方面需要扎實,可通過將各個學說見解實質內容一致的進行歸納再分解的方式加強理解,比較相關的法律概念,通過實例去應用法律概念,以法律的立場去思考問題,避免個人主觀因素的影響。
二、請求權理論基礎問題
請求權基礎是本書的核心,在具體處理民法實例,實際上運用的是請求權與抗辯權對抗的思維,民法中分析雙方權利義務關系最重要的方法即請求權基礎分析法。其邏輯框架可以概括為“誰得向誰,依據何種規范,主張何種權利”。王澤鑒教授對請求權基礎的結構進行了分析,將法條分為完全性法條、不完全性法條、準用或擬制性規定三種。完全性法條:請求權規范。這種法條具有完整的構成要件及法律后果;不完全性法條包括兩種:①定義性法條,此類法條的功能在于對其他法條構成要件上所使用的概念加以限制或闡釋。②補充性法條,旨在將一個不明確的法律概念予以明確化;準用性規定常常是“準用……之規定”“比照……規定”,在于簡化條文,避免重復;擬制性規定則常表述為“視為……”,其功能也在于簡化條文,這種擬制規定是一種立法技術。個人認為,擬制的規定,相當于免除其證明,其中的合理性還有待深入的探討。
三、請求權基礎體系
當事人得主張的請求權,依其內容,可歸為六類:1.契約上給付請求權。2.返還請求權。3.損害賠償請求權。4.補償及求償請求權。5.支出費用償還請求權。6.不作為請求權。在檢討某項特定請求權基礎時,會出現以另一個請求權作為前提或者基礎的問題,這種情況下,作為前提條件的請求權基礎還需要再檢索一次。為了避免這種重復,王澤鑒教授在解讀請求權基礎的過程中,認為檢索順序應該如下:
1、契約上的請求權。當事人有行為能力,標的存在有可能、合法及意思表示能力健全是契約有效的前提。契約關系的存對其他請求權有影響,而且可能阻卻其他請求權,因為對無因管理而言,契約屬前提問題,如果有契約存在,便無成立無因管理的余地。
對所有物返還請求權而言,契約屬前提問題,基于契約而占有屬于有權占用。
對不當得利而言,契約屬前提問題,倘偌有契約存在,便具有法律上的原因。
對侵權行為而言,契約屬前提問題,倘偌有契約存在,契約有關規定便會對侵權行為請求權基礎是否成立構成影響,避免重復。
2、類似契約請求權。此類請求權與締約有關,能產生與契約請求權類似的影響。王澤鑒教授將此類請求權分類為:表意人撤銷錯誤意思表示行為的損害賠償責任、無權代理人責任、自始客觀給付不能的損害賠償責任。
3、無因管理。對不當得利而言,無因管理是前提,因為無因管理有法律上的原因。
對侵權行為而言,無因管理是前提,可發生阻卻,因為無因管理利于本人,并不違反本人明未或可得推知之意思,阻卻違法,阻卻侵權。
4、物上請求權。列為第四次序檢討的原因:對于不當得利及侵權行為而言,物上請求權應當優先進行考慮,只有決定了物權變動之后,才能進行有沒有成立不當得利或侵權行為的思考。
5、不當得利請求權。列為第五次序檢討的原因:之所以排序在后面,是因為契約上請求權、無因管理都是其審查前提,而物上請求權與物權變動有密切關系。在給付型不當得利類型中,在二人之間的給付不當得利比較好判斷。但是如果是三人之間,則是一種利益的衡量,同時還需要考量補償以及對價問題。
6、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請求權。最后進行檢討的原因:該項請求權不是以上任何請求權的前提,且與以上契約上請求權、物權關系請求權、不當得利請求權競合并存。
四、請求權的競合問題
請求權競合包括法條競合、選擇性競合、請求權聚合、請求權競合四種類型。1、法條競合:因為某項請求權因具有特別性,從而可以排除其他請求權規范的適用。(特別法優于普通法)2、選擇性競合:存在兩個以上的請求權時(請求權和形成權),選擇其中一個請求權行使的問題。3、請求權的聚合:數種不同的給付的給付為內容的請求權,同時并為主張。4、請求權的競合:以同一給付目的的數個請求權并存,當事人得選擇行使。
每個法律工作者必須掌握每一個競合的請求權,檢查可能成立的請求權基礎。這樣可以在訴訟上或訴訟外作適當必要的主張或抗辯。
五、請求權與抗辯、抗辯權
1、抗辯的分類。廣義上的抗辯包括訴訟上的抗辯與實體上的抗辯兩種。訴訟上的抗辯分為權利障礙的抗辯和權利毀滅之抗辯;實體上的抗辯即抗辯權,包括永久抗辯權和一時抗辯權。
2、“請求權”與“抗辯”的對立性。“對立性”的思考是每一個法律人所必須掌握的。不僅有助于辯證的思考方法,實務上亦甚重要。
3、抗辯權的作用在于阻礙請求權的行使,是一種與請求權對立的權利。有三個比較重要的抗辯權要注意把握。一是因侵權行為取得債權的拒絕履行抗辯權,二是消滅時效的抗辯權,三是同時履行的抗辯權。
六、法律的適用
法律適用問題其目的有二:一是以法學方法論上的意識性及警覺性去解釋適用法律。二是以法學上合理的論證去構架可供檢驗的理由構成。合理的論證包括涵攝、評價和論證。涵攝有幾個步驟,尋找規范;規范的競合選取;將所找到的法律規范進行要件結構,把每一個法律概念進行定義,接近要件事,得出結論。切忌依個人主觀感情,應負擔充分說理的義務,注意社會一般觀念及倫理標準的變遷。
七、讀后感
通過閱讀此書及時發現了自己在學習民法上的不足,反省了自己在學習方上的欠缺之處,王澤鑒老師在此書中,重視以案例為導引來探尋法律,這樣的學習方法可以達到深入淺出,易于理解的目的。
請求權基礎分析法遠不止步于此,此書值得反復閱讀深度學習,同時在今后的民法學習中要結合自身感悟反復閱讀,領略其中的奧妙之處。
作者簡介:胡麗娜(1996.03—),性別:女,民族:漢,籍貫:河北省石家莊新樂市,學歷:在讀研究生,單位:昆明理工大學,研究方向:民商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