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霞
摘 要 審計對行政事業單位經濟監督的作用十分重要,從一些行政事業單位出現的問題來看,其與經濟責任審計質量不高有一定的關系。目前,我國的行政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審計仍然使用傳統方式,難以跟上復雜多變的經濟發展的腳步。另外,近幾年隨著行政事業單位改革如火如荼地開展,傳統意義上的經濟責任審計的風險逐步顯現出來。行政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審計不僅僅是對被審計人的監督,其更深層次的意義在于確保國有資產不受侵害,并促進其保值與增值。本文從行政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審計的重要性入手,提出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容易出現的風險問題,最終論述行政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審計風險的防控措施。
關鍵詞 事業單位 審計 風險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呈現出突飛猛進的發展勢頭,隨著事業單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經濟責任審計對事業單位的健康發展及體制改革的深入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行政事業單位的經濟責任審計主要是對單位的經濟責任人在履職期間記錄的單位經濟收支情況、工作勤勉狀況等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進行審計。同時,經濟責任審計還要對被審計人應承擔的經濟責任進行審核。另外,在對行政事業單位進行經濟責任審計的過程中,還要根據該單位在崗經濟責任人的日常評價及綜合表現進行審查,這也是對行政事業單位經濟責任人在任職期間相關行為進行褒獎或懲戒的重要依據之一。因此,行政事業單位的經濟責任審計具有一定的難度,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相應的風險。
一、行政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審計的重要性
行政事業單位的經濟責任審計包括對經濟責任人任職期間的審計,審計期間包括其任期,這里涵蓋了任中審計及離任審計兩個時間節點。其主要是對相關經濟責任人任職期間單位的賬目收支情況、是否存在財務舞弊行為、是否存在潛在的風險進行相應的審計。同時,還要對相關經濟責任人所負責的重大決策的制定、執行等情況進行審計。經濟責任審計的開展,可以說是對被審計人進行多維度、立體、全方位的評價。這樣不僅可以保證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保值與增值,還有助對相關經濟責任人給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可以說對行政事業單位進行經濟責任審計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二、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容易出現的風險問題
(一)審計工作開展的時間問題
目前,我國對行政事業單位的經濟責任審計仍使用以往的方式,一方面是待相關責任人離任后才進行經濟責任審計,基本上屬于事后審計或事后監督。經濟責任人調離崗位后進行審計,無法根據被審計人員的工作性質及職能進行審計,使得審計過程中容易出現偏差。另一方面,經濟責任人在任期間,雖然有事中審計,但是受到一些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其審計的質量難以達到既定要求。
(二)審計范圍存在的問題
審計人員在對行政事業單位執行經濟責任審計任務的過程中,缺乏全面性,很難達到全面審計的目的,可以說,在行政事業單位部門中審計的范圍較難限定。對審計人員來說,不同部門的職能是不一樣的,經濟責任審計的范圍也不盡相同。在每次開展審計工作的過程中,審計部門因人、財、物等方面的限制,審計工作難以全面開展。同時,在審計中,經濟責任審計的節點與工作時間節點關聯性往往較強,若沒有很好地處理這些問題,工作時間節點會導致審計節點混亂。這些因素增加了審計的難度,導致審計結果出現一定的不全面性,最終影響審計的準確性,審計風險自然也就無法避免。
(三)行政事業單位經濟責任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行政事業單位上級主管部門為了工作需要或防止貪腐行為發生的需要,會定期更換事業單位相關經濟責任人,即單位的主要負責人。人員的調動一般會根據上級主管部門整體的需要進行,因此即使是在進行經濟責任審計期間,人員調動也是無法避免的。實際工作中,往往是事業單位的上一任領導沒有及時處理完相關問題,沒有完全履行交接流程,造成出現問題后無法準確劃分經濟責任。如果在這個特殊時期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則為審計的公正性增加了相應的難度,會導致審計對下一任責任人的錯誤評價,使得審計結果出現嚴重錯誤。
其次,在對在任領導進行審計時,因為一些人為因素影響,審計人員難以取得第一手原始材料,審計的獨立性、客觀性都受到一定的影響。例如,由于領導在任,被審計單位的財務部門及相關其他部門沒有提供真實的材料,造成審計結果缺乏客觀性。另外,有些被審計單位會出現抵觸情緒,不配合審計部門工作,從而影響審計的獨立性。
(四)審計人員的綜合業務素質亟須提升
行政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審計結果的公正性、客觀性及準確性,不僅受到審計開展時間、審計范圍全面性及工作交接等因素的影響,還有一個較為重要的影響因素,即審計人員的綜合業務素質。在審計過程中,相關人員運用自己的職業判斷力,來判斷相關經濟業務的發生是否違規、是否存在國有資產流失問題、經濟責任人是否遵循勤勉盡責原則。這都需要審計人員在具備相應的審計業務能力及技能的基礎上,擁有公正、無私、廉明等綜合業務素質。然而,從一些行政事業單位的審計過程及結果來看,少數審計人員的綜合業務素質無法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審計結果可能存在一定的漏洞。若提交存在漏洞甚至是問題的審計結論,顯然會存在相應的審計風險。因此,隨著國內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國內審計組織及相關審計人員應該不斷完善及提升自身,這樣在審計人員綜合業務素質提升的同時,才能夠保證審計的公正與公平。
三、行政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審計風險的防控措施
(一)行政事業單位應該加強內部審計建設
任何審計的最終目的不是發現多少問題,也不是就發現的問題懲戒哪位領導,而是避免相關經濟問題的出現。這樣不僅能夠確保國有資產不受侵害,還能夠使黨員干部永葆純潔,不受貪腐問題困擾。而目前的審計基本上都是事后審計,即使發現存在的相關問題,也只是亡羊補牢。鑒于此,行政事業單位應該加強自身的內部審計建設,對日常的經常活動確保實時的監督。這樣一來,就可以將一些經濟問題扼殺在搖籃中。同時,各主管部門應該重視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的建設,在政策、資金、人力上給予較大的投入。在先期投入了相關的資源,就會為后端的經濟責任審計減輕壓力。
(二)在經濟責任風險中設定不同的審計策略
事業單位的經濟責任審計大致可以分為會計審計及管理審計兩個部分,會計審計根據會計工作的時間、性質及范圍對資料、財產及監管進行審計,管理審計則是對除會計工作以外的其他如被審計單位的組織機構、人員及日常的管理活動進行審計。很好地區分會計審計及管理審計,并制定相應的審計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審計效率、減少審計風險。
(三)審計人員開展工作過程中要嚴格遵循法定程序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黨始終遵循依法治國的執政理念。對行政事業單位進行經濟責任審計,審計人員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首先應該嚴格遵循法定程序。這是因為在法律上即便是事實清楚、證據確鑿,若相關事實與證據取得的程序不合法,最終的判決也有可能被推翻。因此,審計人員在開展審計工作的過程中,需要根據法律流程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基本情況,并根據審計單位的基本情況制定相應的審計范圍及審計策略。同時,在開展審計工作的過程中,確保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與完整性,使審計結果更加真實有效。
(四)審計人員應該注重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
審計人員在開展審計工作時,要注重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不僅要在業務技能上有所提升,關鍵在于自身審計修養及操守的保持。審計工作本身就是一個容易得罪人的工作,審計人員應該放平心態,將審計的視角放在相關的經濟事項中,這樣出來的審計結果才能具有客觀性及公正性,才能真正使被審計人及其單位心悅誠服。
四、結語
在進行行政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審計的過程中,防控相關的審計風險,目前看來顯得尤為重要。鑒于審計過程中存在的主觀及客觀層面上的風險,應該有針對性地從加強內部審計建設、制定不同的審計策略、開展工作嚴格遵循法定程序、提升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等方做起。只有這樣,才能在保證審計獨立性的前提下,確保審計結果的客觀性,從而為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改革的進一步深入、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作者單位為東營市東凱投資促進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鐘志宇.加強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工作的思考[J].財會學習,2020(08):200+202.
[2] 徐詩惠.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在事業單位內部審計中的應用[J].營銷界,2019(48):61-62.
[3] 楊灼秀.論新形勢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風險與審計質量[J].納稅,2019,13(30):204+206.